分享

送给天下怕冷患者:遇见怕冷就用附子,这个...

 chzhmichzhmi 2020-09-04
送给天下怕冷患者:遇见怕冷就用附子,这个误解该消除了

接诊过一个患者,自述,“我畏寒怕冷伴自汗、头晕、恶心20年了,该咋办呀?三伏天都得裹个里三层外三层的才行,大街上全是别人异样的眼光。“

我看他舌前部质红少苔,而舌中后部苔厚腻微黄。开方:

法半夏,干姜,黄芩,黄连,太子参,柴胡,白蔻,厚朴,藿香,炒白术,茯苓,郁金,泽泻,桂枝,炙甘草。

他看了方子很惊讶,说:“大夫,我以前吃的药里都是附子什么的,你这里面怎么没有?”

我说,“那么你这20年用了那么多的附子,治好了吗?”

他说,“非但没有治好,反而更严重了。”

我说,“既然没有治好,就说明附子来温阳这条路,是行不通的,与其如此,还不如试试我的办法呢?”

患者也不好说啥,拿着方子走了,好像是过了有半年时间,他来找我,说,“大夫呀,我应该早点用你的方子的。”

我说,“怎么了?”

他说,“当时,我拿着你的药方,又去看了一个民间中医,他对你的方子嗤之以鼻,说遇见怕冷,不用附子的话,就是耍流氓,然后我在他那又开了1000多的药,但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说,“不管三七二十一,遇见怕冷就用附子,那才是真的耍流氓。”

他说,“后来呀,我朋友说,反正中药也吃不死人,你不如试试吧,万一有用了呢?于是我当晚到药房抓药,连夜急煎,夜服1次,第二天起床后,诸症减轻,头晕、恶心、胃胀等症状消失,畏寒、自汗明显减轻。”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他用了那么多附子,还是怕冷呢?

原因很简单,现代人和古代人的生活习惯,可谓是发生了地覆天翻的变化,这带来的结果就是,现代人的病因病机,更加的复杂,所以说,如果就拘泥于课本的话,结果就是害人害己。

言归正传,我们来说这个患者,他虽然以畏寒怕冷为主症,并且自汗,汗出如洗,且有恶心、胃胀,虽然一眼看上去就是阳虚、脾胃虚寒之证,温阳益气之方毫无问题。

但是温阳杂投,而畏寒症状反却加重,可见附子、黄芪、桂枝诸方,非其治也。那么此患者到底是什么原因?

临证看病,往往一见怕冷,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投附子。但实际上,有很大一部分畏寒怕冷者却与阳虚无关,多为湿郁,误投温补,为附子所误。

我临床,诊治过较多畏寒者,用附子而取良效者很多,但也见过不少并不适合用附子的患者。

所以,我用这个方,调和中焦,调和寒热,调和表里,健脾化湿,疏利气机。气机流通,一服见效。

最后再来谈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弥补拘泥课本带来的后果?

我谈谈我当时的做法吧,就是有临床的机会,坚决不放过,然后我就看近现代医案,但是因为经验不足,里面不懂得地方也多,所以就把不懂得地方就记下来,然后就去问,但是这个问是问好几个人。

这样往往我能得到好几个答案,如此一来,我就等于是学到了好几种经验,然后再在临床里面一一得验证和总结,就这样一步步脚踏实地,我才有了如今得些许成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