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评价: 今天梁老师是探讨了诗词教学的模式,同时也是课程整合的一次尝试,一节课讲了一个专题——走进苏轼。通过学习苏轼的三首词,感悟到了苏轼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风格和特点。 教学设计分析评价: 1.梁老师采取两两对比的做法,把三首词分为两段。 第一段通过苏轼在同一年写的两首“江城子”,表现了苏轼的多情和豪放。 第二段通过苏轼被贬黄州时期的一首词和众多词句的连读,表现了他生活的凄苦和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从这里可以看出梁老师在选材和备课的良苦用心。 2.梁老师今天的课堂上引入了品析诗词的四种方法,第一是解题,第二是知人,第三的意象,第四是诗眼,这四种方法的引入,很好的降低了诗词学习的难度,同时交给了学生品析方法以便于未来使用;另一方面,也是系统了解苏轼的作品。是一种大胆的尝试,是一种课程的拓展和整合。 3.梁老师在诗词方面很有研究和功底,曾多次进行诗词专题的说教材。 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启发我们要启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 教学过程分析评价: (一)反差导入新课 3分钟 1.引入了当代散文家梁衡先生的一段话“来生让我嫁给苏轼”,让学生们猜写这段话的人是男是女,大多数同学看到这个不由自主的想到了女子,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诗词的兴趣。 2.出示梁衡先生和苏轼的对比照片,反差中引入此题——走进苏轼。这个环节的设计异常的巧妙,既调动了兴趣,同时也把梁老师自己的情感倾向表达了出来。 (二)对比学习1 体验情感 23分钟 学习苏轼的第一首词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录 北宋 苏轼(1075)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1.提问该词的写作背景 2.提问学生词中有哪些“意象” 上阙如:孤坟 尘如面 鬓如霜 下阙如:正梳妆 泪千行 3.配乐诵读课文两遍 音乐凄凉,学生声音低沉。 学习苏轼的第二首词 江城子 密州出猎 北宋 苏轼(1075)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让学生找出词中的意象 2.让学生说出苏轼写该词的目的 点评: 两首词是同一年所写,但前一首写了多情的苏轼,后一首写了豪情的苏轼,在情感上形成鲜明的对比,可以看出老师选文的意图。从学生的回答看,学生平时的诗词积累比较多,对文章的理解也基本准确。 3.提问:通过本词能看出是一个什么样的苏轼 4.让学生配乐朗读一个豪情的苏轼 (三)对比学习2 感悟人生 15分钟 学习苏轼的第三首词 黄州四年 (1080.02-1084.04) 通过狱友的话和东坡给其弟的信说明当时的苏轼处境凄惨,被贬黄州。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北宋 苏轼(1082)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提问词中的意象 2.让学生说出词意 3.一起配乐朗诵该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