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校之道|构建和谐发展的“和合文化”——济南市第二十七中学的突围与超越(上)

 陶继新教育文集 2020-09-09

武树滨

教育硕士,山东省特级教师,济南名师,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导师。曾获得山东省中学物理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被评为济南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济南市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称号。近三年来在《中小学管理》、《山东教育》等各级各类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

武树滨,这个致力于解码“和合”教育的校长,大胆地实施制度改革,构建“合作文化场”,开展磨砺教育、演讲活动、读书活动、评价活动……为学校这片乐土带来“富甲”一方的“皇冠”。学生率性发展,梦想于乐学的海洋里;教师合力耕耘,把“智能”的种子埋藏在学生的心里。而武树滨校长,不但对“和合”进行了深层次的诠释,更全身心地投注到教育事业的实践中,让人们认识了人生最大的乐趣是发现,最美的真谛是奉献。

陶继新先生则对武树滨校长的生命追求与实践行动进行了学理性的透视,并以清新且有创意的语言引领我们去窥观武树滨校长丰富的内心世界,进而对“和合”的意蕴升华到又一个新的境界。

把人心凝聚起来

【武树滨】我2010年成为学校的校长,此前我在这所学校已经工作了近20年,既看到这所学校最辉煌的时期,也经历了它最低谷的阶段。学校的老师有追求卓越的精神,有勇不言败的豪情。但是,在面对生源改变的时候,教学方法、管理方式的转变,却举步维艰,相互间的竞争,让老师们很难敞开心扉。此前的校长,也做了一些大刀阔斧的改革,我认为有一些成功之处,例如对年轻教师的培养机制,围棋教育的引入,合作学习教学改革等。但是,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改变人心。

【陶继新】二十七中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对此您作出了客观的分析,也寻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那就是从心着手。近日读稻盛和夫的《心灵管理》一书,深有感触。一个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起死回生,要在人心上在下功夫;学校更是如此,教师在很多时候是从事心灵管理工作的。如果不让教师的心灵和谐,原有的问题不但难以解决,还会产生新的问题。改变人心,当是智慧之举。

【武树滨】不能把人心凝聚起来,不能让老师敞开心扉参与到学校的变化中来,往往很多工作事半功倍。作为年轻校长,我们血气方刚,总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校发生大的变化,可是教育恰恰是慢的艺术,没有积累,就不会结出硕果。

【陶继新】教育是急不得的,同时,也是等不得的。因为我们的孩子只有一个中学时代,这个时段受不到良好的教育,势必造成终生的遗憾。当然,希望尽快改变学校现状,这当在情理之中,也是使命所然。不是等积累了经验再去收获硕果,而应在探索甚至是失败中寻到发展的方向。

构建“合作文化场”

【武树滨】陶总编,您还记得我们的工作室吧。这个由起初13个人组成的跨学科工作室,虽然学科不同,但是有着共同的追求:就是希望发展自己,我们以工作室成员为主,成立合作学习实验班,做了两个转变:一是备课方式的改变,除了学科备课,还增加了科班备课。把研究知识向研究学生转变。二是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把学生独立学习、小组互助学习、全班疑点共享、教师指导点拨四种方式有机结合,学业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个试点过程,让我深深体会到,学校的管理应更关注的人,而不是事。所以,让学校的文化有竞争走向合作,成为我前行的目标。

【陶继新】人永远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关注了人,事也就自然而然地做好了。这并不是说不要竞争,而是竞争要是良性的,对各方发展都要有一定的促进。竞争也不是与合作完全对峙的,而是要在竞争中学会学习他人之长,并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他人。这样竞争之下的合作,才有生命力量,且有和谐之气。非常欣赏孔子的忠道精神:“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我自己发展了,希望别人发展;我自己成功了,帮助别人成功。优质的合作,不但是要会分享,还要让自己的生命不断发生飞跃。这种个体积极发展,团队又和谐共进的情势一旦形成,学校就会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武树滨】是的,今天我们的生存与发展,确实离不开竞争。升学、就业,无一不要竞争。但是,竞争必须是良性的。我在任校长的第三年提出建立以“平等、互助、优质、共生、开放”为内涵的“和合文化”,以合作促和谐。真正的合作,人与人之间人格是平等的,尤其在学校,更不可有官本位的思想。当年,蔡元培先生治理下的北大,恰恰是追求了中西融合、兼容并蓄、教授治校的理念,才使其名扬天下。合作必须是真诚互助的,只有相互帮助,才会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合作的目的是追求更好的发展,只有创造高质量的教育,合作才有目标,才有不竭的动力;合作需要开放的心灵、开放的空间,每个人的心灵都是自由的,合作才是主动的。

【陶继新】以“平等、互助、优质、共生、开放”为内涵的“和合文化”非常好!如您所言,在学校里,不能让官本位思想滋长起来,让教师将关注点聚焦到教育教学上。但这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您所说的平等。人本无贵贱之分,教师虽有水平高下不同,人格上却是平等的。领导以平等之心对待所有教师的时候,即使那些教学水平的一般的教师,也会产生一种被尊重的感觉,并会尽力而为,积极向上。况且,人也是发展着的,当下的不优秀,未来不一定不优秀。只要为他们提供一个优质开放与共生发展的环境,绝大多数的教师都有有超越自己的可能。只有更多的教师和谐发展起来后,学校的发展才能持久的动力。

【武树滨】我校从四个方面来建立学校“合作文化场”,一是教学合作文化场。以原有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改革为基础,倡导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优势,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独特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倡导理念相同,方式百花齐放,通过每学期“三课”进行展示。全校的展示课,教研组内研究课,年级内的“问题对策课”。第一种是成果汇报,第二种是教学法研讨,针对的是学科问题。第三种是问题会诊。针对的课堂教学组织和管理评价问题。实行了主题教研活动,备课过程向其他学科教师开放。

【陶继新】“三课”展示是对上课教师教学水平的“检阅”,为此,展示的教师必然会尽其所能,将课上好。所以,展示者也是深入研究者。如果展示效果比较好,还会形成一种自信心与自豪感,增加其幸福指数。组内研究,则有了合作之妙。它会汇聚组内教师的集体智慧,让展示者与其他人都能从中受益。问题会诊则有诊断之意,不但要说优点,还要找问题,而找问题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展示者“更上一层楼”,也让年级内的其他老师从中汲取教训。这样的“三课”,有序,科学,有效,真正显见了合作文化的力量。

【武树滨】二是活动合作文化场。学校各类德育活动,倡导师生合作共同设计,全员参与,多样选择。素质运动会,报名参加项目人数超过95%。每学期一次的15公里远足活动,让学生体验个人价值,团队的力量。每周的升旗仪式,由班级承包。意识形式班级设置,全员参与。召开学生代表大会,让学生参与到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来。

【陶继新】活动合作文化场不但会增强师生的合作精神,还激发了每个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比如15公里远足活动,还可以考验学生的意志,感受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美质。而且,在这看似具有风险的活动中,还很好地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学校安全是天大之事,可是,为了安全而因噎废食则是不可取的。一个有责任担当的校长,也是需要一定勇气甚至是冒险精神的;那种唯唯诺诺,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做法,不但不会让安全意识在学生心里生根,反而会让他们走向社会后顾虑重重。

【武树滨】您说到校长需要担当,我也深有感触。现在我们的教育有欠缺,是“花房里的教育”,经不得风雨,从家庭到学校都是如此,我的内心里有很重的忧患,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未来很难与其它国家的孩子在一个平台竞争。我们城市的教育,最大的问题是缺少吃苦。教育也是有风险的,但是,如果他是培养人必须经历的过程,我认为校长应当敢于负起这份责任。

【陶继新】很欣赏您的这种担当精神。干任何事都要有风险,但并不能因为有风险而不干事。当校长的风险很多,有的是为了减少风险而无所事事;这样风险少了,学校发展慢了,甚至倒退了。您是知难而进,知险而行;可是,您不是匹夫之勇,而是智者之行。因为您知道,困难是可以克服的,风险是可以降低到最低限度的。为了师生的发展,既要去冒风险,又要少出问题甚至不出问题。

【武树滨】三是评价合作文化场。学业成绩以年级总体评价为主,班级评价为辅。教案、作业、听课记录等,只做展示、交流,不再赋分。建立高绩效团队评价机制,实行优秀团队自我申报机制,一周一表扬,一月一展示,学期末表彰。

【陶继新】以年级总体评价为主的时候,教师就不会只关注自己的成绩,也不会为了本班成绩之优而采取一些非正常的行为;而是在关注本班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也在关注其他班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在帮助其他班的教师提高学生的成绩。久而久之,这种思考与行为就会形成一种习惯,固化为一种思维定势,进而转化为一种良好的品质。人人都有这种品质的时候,整个年级就会形成一股巨大的合力,学生的整体学业成绩自然也就高了。

【武树滨】四是管理合作文化场。建立扁平管理体制,校级领导直接承包年级,教务、教育主任重心下移到年级,使管理效益达到提高。

【陶继新】扁平管理体制在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架设了一座随时交流的桥梁,不但让学校领导的意志迅速传递于老师,而且也不会因周转环节之多而变形与缩减,从而提高了管理的效率与质量。

【武树滨】您的认识比我更深刻。我非常认同你的观点:人也是发展的,今天不优秀,不等于明天不优秀。教育需要极大的耐心,静待花开。学生如此,教师也如此。

将制度“化”到教师心里

【武树滨】我担任校长后,用了一年的时间,把学校原有的所有规章制度进行了细细的梳理。只要是发会作用的制度,无论是评价性的还是引领性的,我都认真的阅读,对各项制度中认为不太合理的,交给各中层部门进行完善修改。邀请部分老师参与制度完善过程中来。我才发现,很多制度老师并不了解。

【陶继新】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有制度,有的还装订成册,分发给老师。可是,如果不能内化到教师的心里,还是起不到多大作用。因为这个时候的制度还只是制度,而不是制度文化。文化的要义,就是以文“化”人。即制度文本“化”到了教师的心里,形成一种遵守制度的高度自觉与行为习惯。

【武树滨】老师们对制度的理解和制定的初衷根本不同。例如,原来的制度中规定鼓励45岁以上老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并给予额外的补贴。而老师们认为这是允许45岁以上老师可以不做班主任。自此,学校中的班主任队伍趋于年轻化。我把制度的修订完善过程,作为继承与创新的桥梁和纽带。梳理学校原有的成功之处,也能透过制度和实际工作对比中发现问题所在。在修订过程中,广泛听取老师们的建议,杜绝“闭门造车”。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工作的积极性,渐渐提高。

【陶继新】老师们之所以对原有的制度有不同意见,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制度没有最大化地征求教师的意见,其中自然也就有些不尽合理之处。即使征求全体教师意见,也还会有不同意见,但如果绝大多数教师通过的制度,即使那些有不同意见的老师也会基本认可。因为他们经历了这一制度的制订过程。“和而不同”是一种管理智慧,也是一个生命规则。所以,让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管理的时候,他们就有了主人公意识,就有了对制度的心理认可过程,这也是一种内化的过程,也是制度文化形成的过程。

【武树滨】“和而不同”,恰恰是我希望达到的管理目标。第二年,我开始思考怎样打开老师的闭锁的心灵。我们的老师敬业,但互不服气。既不服同事,也不服同行。可是,生源质量出现变化后,教师还按原有的方式大容量、快节奏、强落实的方式,效果却不如人意。有一段时间,每个班主要学科的及格率居然不到50%。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生存。教师一味的抱怨,不解决问题。在向杜郎口学习合作学习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也进行了试点,有了一些好的变化。但是,改变老师们原有的教学方式,也是步履维艰。

【陶继新】《周易》有言:“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只有同心同德,才能产生巨大的生命能量。互不服气,不但形不成能量,还会消解既有的能量。大凡发展比较好的学校,学校团队都是和谐的,教师之间多是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的。这应当是学校发展的“道”。而有了这个“道”,“术”的问题才好解决。“道”的问题解决不了,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都不会产生很好的效果;即使当下出现一些转机,那也是临时现象,也是不会有持久的生命张力的。

【武树滨】四年的校长经历很短,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怎样看待人。管理的对象是人,如果被管理者只能选择服从,那么,它的反面就是对抗或者投机。如果被管理者自己也是管理者,才能真正做到理解制度、遵守制度。如果管理者是唯一的制度制定者,那么他就会为自己网开一面。如果管制者同时也被管理,才能自觉遵守制度,做好表率。今天的学校管理,更注重平权。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有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欲望,这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必然。学校只能顺势而为,引导教师积极参与,通过教代会这一平台,合理表达诉求。通过高效的意见收集与反馈机制,让学生、教师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视。这样的学校才会是真正具有合作文化的学校。

【陶继新】注重平权说得何其好啊!孔子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可是,有的校长不但谋了校长之政,也谋了副校长以至主任之政,甚至谋了全校制度制订之政。权是大了,可自己却成了孤家寡人,管理也就陷入困境之中了。平权则不一样,各得其位,各尽其职,各有其权,各有其责。人人都想向大家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掌握一定的权力之后,将事办得非常好,其价值意义就自然显现出来了。所以,要分给每一个人权,让他们个个有权,用权,同时,个个有事,人人有责。而且,那些看似没有什么能力的人,如果给其权力之后,往往可以还给大家一个不小的惊喜。即使开始做得不好的人,如果有了权力与责任,也会不断努力,逐渐将事干好。当人人都想干事,又能干好事的时候,校长不就可以走向“无为而治”的高层管理境界了吗?

【武树滨】平权式管理已经无法绕过去的槛。网络的发达,每个人都在监督和被监督之中,合理引导学生和老师用好手中的权力,这也是培养合格公民所必需的。做校长,对手中的权力要用敬畏感,我经常提醒自己,真正用好权,实际上是合理授权。责权结合,才能共同干事、成事。

【陶继新】敬畏感的背后,是对所履之职的高度负责任。孔子认为真正的君子应该做到“内省不疚”,有了敬畏感,才能在做事时极其认真,才能少出问题,才能想方设法解决问题,才能“内省不疚”。而用好权,合理授权,才能更好地解决不断出现的问题,才能从成功走向成功。校长有权,可不能随意用权,也不能随意授权,而应当以敬畏之心用权与授权,从而让那些接受权力与用权的人,也敬畏权力,也用好权力。这样,师生才能心服口服,才能齐心合力,才能更好发展。

【武树滨】进行合理授权,就有制度的确立问题了。好校长就有好学校,校长要靠好的制度来管理。我们的制度基本分为三类:规范性制度,主要是各个部门、各类人员的基本责任和工作权限。这部分制度的要求是职责明确,条块分明。要求做到的工作职责要公示,接受监督与评价。人力资源制度主要是 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绩效工资发放、病事假处理等等,体现制度的公平与人文。第三类是引导性制度,主要是教师发展的引领。在学校里,相互比较的评价制度少一些,更多的是让老师们有自我展示相互学习的平台。我们提出“给每个想发展的老师搭好平台”,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一个团队大部分人都积极向上,其他人就会受到感染与影响。把老师分成三六九等,是我坚决反对的。

【陶继新】好的制度,不但限制人的不良行为,也鼓励人的积极行为。“给每个想发展的老师搭好平台”,当是激励性制度的一个最好的诠释。绝大多数教师都想发展自身,之所以绝大多数没有更好发展起来的原因固然很多,而学校没有为不同类型的教师提供发展的平台当是重要原因之一。所以,要有好的制度保证想发展的教师发展起来,督促尚未发展起来的教师发展起来,并给发展好的教师以展示的舞台。主动发展的教师越多,越能形成发展的场域。身在其场的人,即使原本不想发展,也会随潮而动,以至很好地发展起来。发展才会感到人生的价值,才能体验人生的幸福。管理的奥妙之一,就是要让教师既幸福又积极地发展起来。

磨砺教育锻造优秀品质

【武树滨】初中教育是为人生的发展打基础。每个孩子的天资不同,发展速度也有早有晚,文化课知识学得好一点,差一点,我认为对人生的成败没有太大的直接作用。学习好的学生,可以做教授,当专家。有特长兴趣的孩子,可以做艺术家、运动员。善交际的可以做企业家,社会活动家。即便做一个普通劳动者,对国家、社会有用,也很好。我觉得基础教育有几点是最关键的:培养人的健身习惯,形成善良坚强的性格,有爱心和责任心;有乐于学习的习惯;有一项使终生幸福的一个爱好。我做8年班主任,我的学生现在也都成家立业了。当时在班内表现平平的孩子,很多成了单位骨干、企业家。当时班内学业优异的。工作表现很一般,我觉得不仅仅是基于的问题,很多时候是性格使然。没有坚强的毅力,不经风雨的洗礼,有些“才能”只会昙花一现罢了。

【陶继新】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扬长避短,才能让其内在的潜能有效地发挥出来。而良好的习惯,则是这种潜能开发的持久动力。在某种意义上说,习惯决定人的性格,性格决定人的命运。同时,人的才能,特别是大才,更多不是在学校课堂上与书本上学来的,也不只是学业成绩转化的;更多是从生活实践,甚至是生活磨难中生成的。中国古代的文学大师,没有一个状元;当今中国最有名的文学家、企业家等,也没有一个是高考状元。这并不是否认高考状元不是人才,有些还是很有成就的。我只是说明一点,那些在学校里学习成绩未必特别好的人,因为其经历了各种生命磨难,却又是百折不挠的人,才能干出一番大的事业。任何困难都不能阻挠他们向前行进的步伐,他们甚至认为,战胜困难的过程,也是一种破解困难的心理愉悦的过程。这种良性的思维品质与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才是其成就大业的内在力量。

【武树滨】我非常赞同您的观点。学校的磨砺教育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身体的磨练,上好体育课,开展好阳光体育活动,是最基本的。我们要求学生每天跑步1000米,初三的学生跑的还要多一些,我们学校场地小,就往返跑,一个往返约120米,10个往返,基本保证1000米。每天20--50个俯卧撑。在学校掌握篮球或乒乓球一项技能,学会围棋或国际跳棋一个棋类项目。此外,跳绳、跳远、仰卧起坐、引体向上也有考核要求。体育是磨练意志品质的最好载体。第二是精神磨练,要求学生写日记,把每天学习的“苦”,作为精神的享受。通过团体心理辅导等课程,引导学生学会派遣自己的烦恼与苦闷,渐渐养成以苦为乐的性格。

【陶继新】世界上有一个看不见的规则,那就是你受多大的磨难,就有多大的福报;当然,你不能在磨难中倒下。现在的孩子,很少有吃苦精神,家长也多不希望孩子受苦;所以,未来也未必能有很大的福报。您是一个有责任感的校长,也是一个明晓孩子发展之道的校长,所以,您既让他们接受身体磨砺,也让他们承受精神磨砺。学生也许当下会感到有些苦,可正是这些苦,才能让他们养成以苦为乐的品质,才能点亮了他们未来事业发展的前程。


原载于《名校之道——陶继新对话名校长(3)》,陶继新 著;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8年4月第1版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陶继新

微信号 : taojixin6789

网站:www.taojixin.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