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前驱亚洲龙何以取代后驱的皇冠?

 cheyunwang 2020-09-11
 
这可能是我有史以来思量最久的一篇文章。

亚洲龙,终于上市了。

作为一代经典,丰田皇冠在一汽丰田的英雄迟暮,可以说让很多对这款车型,对丰田后驱产品有情怀的粉丝唏嘘不已。

作为我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销售皇冠也曾经是我的主要工作内容。

▲我毕业之后的第一份工作,便是销售皇冠

差不多是在12年前,这款在中国汽车市场上集口碑、质量、造型和性能各方面优势的产品,曾经一度一辆难求(加价已经是常态)。

但谁能想到在12年后,后驱的皇冠却被前驱的亚洲龙给取代了。

但,前驱车取代后驱车,并不意味着产品力的退步;相反,却恰恰代表着品牌为迎合市场需求而进行的自我变革。

这一切,都需要从产品背后的所属地文化说起。

1、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消费者或许都有一种感觉,就是在几年前还是非常流行的皇冠,在近些年里的存在感是越来越低了:

一方面是竞争对手通过加长轴距扩大尺寸,不断地推陈出新迎合消费者这对“越来越大”的“越级”要求;另外一方面,却是皇冠在轴距和尺寸上一直以来的保守和低调。

由于整个行业一直都在向“越来越大”发展,所以在原地“滞步”不前的皇冠,相比于大踏步前进的竞争对手而言,越来越不入流了。

不过,这并不是因为皇冠不想加长,而是很难加长。

在日本,消费者如果想要购车的话,在需要缴纳的税费中有一项是重量税,意即车重越大,缴税越高,这背后的逻辑很好理解,因为越重的车辆对路面的破坏越大,所以理应缴纳更重的税赋。

由于车重和车身尺寸基本成正比关系,所以在日本,如果没有特殊需求,一般不会把车辆设计得很大;此外,考虑到日本城市和乡下的街道都比较狭窄,路口设计局促,所以尺寸较小的车辆在日本使用相对更加灵活占优势。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在中国市场上迟迟“不长个”的皇冠,实在是因为要顾及到在日本的使用需求,没法从一开始就设计一个较大的“体量”。

这可以说是日本汽车文化和环境,与中国汽车文化和环境逐渐走向不同方向而暴露出的一个矛盾。

相比之下,丰田为美国市场设计并推出的亚洲龙,由于根本不打算在日本市场销售的原因,自研发伊始就没有尺寸方面的限制。

比如说,在日本市场上你能看到的汽车,四个角的设计都比较保守圆润,基本不会有什么菱角,这是为了方便在逼仄的空间中转弯,而且即使车身四角与障碍物发生剐蹭,由于结构简单,所以维修费用也会很低。

相比之下,就现在的亚洲龙为例,单单看一眼车头的左前角或者右前角(上图),你就知道这个保险杠如果不小心蹭墙上,刮坏了去维修,会需要多少银子了。

而且,这一代的亚洲龙,依然不会面向日本市场发售。

所以,当中国汽车消费习惯越来越趋近美国市场,对丰田来说,把面向美国消费者设计的亚洲龙拿到中国市场上卖,取代已经“过时”的皇冠,是自然而然的选择。

虽然对一部分皇冠粉丝来说(比如我),皇冠时代的落幕是一个遗憾,但对丰田这个品牌来说,亚洲龙的出现,可以算是一次新的开始,

何况,前驱的亚洲龙相比后驱的皇冠,在驾驶乐趣方面并没有失去很多。

2、西装革履上赛道

这一代的亚洲龙,得益于丰田的TNGA架构,从小到一个螺丝钉都进行了重新的设计,可以说,相对于以往的亚洲龙车型来说,这一代的亚洲龙的每一个东西都是新的。

在全新的外观设计中,前脸的复合梯形设计,给亚洲龙的正面观众传递了一种稳稳“座”在地上的视觉效果,贯穿式尾灯设计,也在车尾角度刻意强调这种设计取向。

而加宽的前后风挡玻璃,一方面在拓宽整个车辆的视觉横向延展度的时候,也通过适当挤压A柱和C柱的宽度,改善了驾驶员的斜向视野和后排乘客的采光。

但“稳重感”,并不仅仅局限在外表上。

虽然亚洲龙的A柱和C柱体积有所减小,但通过改善的焊接工艺和车身侧面双环状框架结构,全新亚洲龙的车身刚性提高了60%(相比于上一代),同时车身重心更低;再搭配着双叉臂独立后悬挂,亚洲龙整车的行驶稳定性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等级。

在赛道上,虽然亚洲龙的车身宽大,自身重量也不可轻视,但在弯道中的表现却足够“沉着”并“宽容”——即使驾驶员把车辆逼近操控极限,但只要动作不粗俗不冒进,亚洲龙依然可以在极限边缘上提供充裕的容错度以及救回空间——适当的收油或者回中方向盘,其便可以按照你的意愿,利落地找回正确的走线。

动力系统方面,亚洲龙搭载的第二代丰田混动系统对其驰骋赛道功不可没,更优异的软件设定以及更强大的电机动力输出,让亚洲龙的加速反应更灵敏,其达到最大加速度所耗用的时间仅为上一代车型的1/3。 

此外,在应付日常使用的时候,亚洲龙搭载的混动发动机百公里油耗仅有4.3L,即使是那部2.5L自吸发动机,在使用了诸如(活塞下端)强制润滑、双喷射等技术之后,百公里油耗也克制在6.2L的水平,且热效率也达到了业内史无前例的41%。

可以说,在全新的TNGA架构和发动机升级技术,前驱的亚洲龙并没有像后驱的皇冠那样,少了一些驾驶乐趣。

并且,对大多数的消费者来说,皇冠也并不是一款用来玩的后驱车(锐志才是,然而已经停产)。所以在新技术的帮助下,操控性能大幅度提升的亚洲龙,于操控安全、驾驶乐趣、舒适性以及空间表现几方面取得了不错的均衡。

3、承上启下

作为丰田在TNGA技术体系下,于一汽丰田投产的新一代旗舰车型,很多消费者都会好奇它和南方胞弟——“新凯美瑞”,以及同门师兄“雷克萨斯新ES”之间会有什么样的不同。

比较遗憾的是,全新的凯美瑞笔者并没有驾驶过,但从基本面上来理解,亚洲龙理应比新凯美瑞高半个级别:

如果新凯美瑞还是一个中规中矩的B级车的话,那么亚洲龙从外部气势和体量上,已经趋于B+级别的定位了。

▲新凯美瑞内饰

此外,二者的内饰设计风格也不尽相同,南方的新凯美瑞,设计风格更加传统,在线条的处理上,也尽力追求“典雅”的视觉效果,一颦一笑都尽量贴合丰田的家风。

▲新亚洲龙内饰

北方的亚洲龙,内饰的造型则粗狂得多,不但使用了大量的菱角,而且特别显眼的中控台大屏外加悬浮造型,也紧追当下的前沿设计理念。

▲侧面看悬浮的中控屏

这些差异,皆源自于二者在开发之初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发源地;除此之外,在动力系统方面,亚洲龙除了没有采用2.0L发动机之外,其使用的2.5L发动机和混动发动机,与新凯美瑞别无二致。

但和雷克萨斯的新ES(下文简称“新ES”)相比,新亚洲龙就能体现出不同了。

虽然二者皆出自于TNGA平台之下,但在笔者驾驶新ES和新亚洲龙的时候,明显感觉新ES的滤震更干净,噪音隔绝得也更加彻底,总之,你可以理解为新ES的行驶质感和舒适性更出色。

▲新亚洲龙的车身分解图

这些个差异,无非是来自于车身打造过程中,在细节方面投入的成本不同,所以,雷克萨斯新ES的市场售价更高也无可厚非。

此外,一些内饰件的做工和材质选择上,新ES的质控标准与选材门槛也高许多:

就拿中央扶手的“对开门”来说,新ES这个部分的设计就更讲究,机械结构复杂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是对部件缝隙的控制;相比之下,亚洲龙在这部分的设计(上图)只能说“够皮实”。

此外,在真皮座椅的选材上,理应是雷克萨斯把一整块皮子的最好部分拿走之后,留下来的才能分给亚洲龙和新凯美瑞。

在设计层面,笔者也一直认为雷克萨斯的设计,是包含一些“玄学”的东西在里面的,举例来说:

在眼下看,亚洲龙和新ES的设计都可以说是非常漂亮的。但雷克萨斯用到的线条更少,更讲究一根线条的粗细、深浅与浓淡的变化,这就是所谓的大师手笔;而亚洲龙则更注重复杂线条的搭配,来强化市场对于短时审美需求的迎合。

这也就意味着,当再过5、6年之后,线条更简单,但在简单中蕴含着更多细节的雷克萨斯会更加耐看(简单的就是最好的),而亚洲龙则能明显看出时代感,会不由自主地略发显老。

4、亚洲龙的手中牌:

眼下,B级车市场的竞争十足激烈,亚洲龙诞生在这个背景之下,自然一开始就难免“压力山大”;何况还要面对南方胞弟与海外师兄的“灵魂拷问”,这些都让亚洲龙必须具备一些过人之处。

价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眼下,亚洲龙还没有发布市场价格,但根据车云菌的估计,作为B级车市场的新人,亚洲龙以高调姿态入市的可能性很小,其入门级车款(搭载2.5L发动机),或比同级别的新凯美瑞略高一点点(目前亚洲龙的预售价格比同级新凯美瑞贵2万)。

配置,是另外一个吸引消费者的因素,根据眼下透露出来的消息,亚洲龙所有的车型都将标配10个安全气囊;并且在高配车型上,或采用丰田最新的TSS(Toyota Safety Sense)智行安全系统。

该TSS系统涵盖了:PCS预碰撞安全系统、LTA车道跟踪辅助系统、LDA车道偏离警告系统、RSA道路标识辅助系统和RCC自适应巡航系统等丰富的主动安全功能。

指标:对北上广一线市场的消费者来说,购车指标可能远远比购车预算要难解决,以至于海外一档知名的汽车节目都举此为例:2018年北京的1000个摇号申请人里,只有3个人能摇到燃油车的购车指标。

所以,车云菌也特地了解了一下亚洲龙在混动(HEV)基础上的深度触电计划——是否推出插电混动版(PHEV),按照官方的非官方说法:

PHEV版的亚洲龙正在讨论中,如果想要实现,技术角度不成问题,但成本和市场接受度,可能要经过更缜密的测算和调研。

而且,一旦PHEV版的亚洲龙推出,消费者肯定要为那个体积更大的电池,牺牲掉不小的后备箱的空间了,一定程度上要打破这款产品的均衡。

因为,在新亚洲龙上,由于需要为混动车型的电池腾出一块位置,后排座椅下已经统一预留出了空间,这个设计导致燃油版亚洲龙的后排座椅折叠后,没法与后备箱形成一个平面(混动版亚洲龙的后排座椅根本就没设计折叠的功能,免得露怯)。

所以,一旦亚洲龙的PHEV车型再搭载一个更大的电池,那么势必牺牲掉后备箱的空间。

车云小结:

总的来说,如果不考虑政策方面的限制,取代皇冠旗舰地位的亚洲龙,确实是一款“与时俱进”的产品,此次“上位”于情于理都没有不妥。

虽然后驱对很多人来说是“神圣”的,但车云菌相信更多的消费者还是实际的,毕竟在北京这样的城市环境下使用,前驱和后驱带来的差异并不明显;如果到了冬天,前驱反倒比后驱更有优势。

而且,退居二线的“皇冠”,未必从此告别市场,第十五代皇冠何去何从?据说一汽丰田内部也在研究,以进口方式引入,或许对很多人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交代。

至此,2019年,皇冠既下,亚洲龙已上。


车  云  推  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