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冠仙治传尸(2)

 henguha8uguf0k 2020-09-14

李冠仙治传尸(2)

 曾骞 

用鳗鱼治病。想到了「三清丸」。传奇名医陈士铎,讲到自己有遇到仙人,传了他一个奇方治传尸。就是「三清丸」。不但治痨疰,更可以用来预防。三清的名字一听,就和道家联系紧密。道家人出来济世,隐而行。可谓无乱之时修昆仑,逢乖下山救水火。我将陈士铎的原文引于下:

“人有传染鬼疰者,合家上下大小无不生尸虫之病,是重于传尸也。盖传尸止病于一人,一人死而一人又病,非若鬼疰之重也。此等之病,虽是冤鬼相缠,然初起之时,未常非尸虫引之也。夫尸虫作祟,已能杀人,况又有鬼邪相辅,变动不一,其为害也更甚。其症使人梦遗鬼交,泄精淋沥,沉沉默默,不知所苦,而无处不恶,经年累月渐就困顿,以至于死,一家传染,多至灭门绝户,实可伤也。葛稚川曾传獭肝散以救人,然止可救传染之初起,不可救传染之已深。 余逢异人传方,名为三清丸︰苍朮半斤,炒,人参三两,山茱萸一斤,白薇三两,蟅虫三两,阿胶三两,白芍十两,鳖甲十两,鳗鱼骨三两,白朮一斤,柏子仁不去油,四两,地骨皮十两,沙参五两,肉桂一两,地栗粉一斤,神曲三两,贝母二两。各为细末,蜜为丸,每日早晚各服三钱。服一月而鬼气散,服二月而尸虫死矣。一家尽服之,断不致有绝门灭户之祸也。此方补阳气以制阴,则鬼不敢近;灭尸气以杀虫,则祟不敢藏。有攻之益,无攻之损,起白骨而予以生全,救合家而令其寿考,功实伟焉。 服二月而尸虫死矣。一家尽服之,断不致有绝门灭户之祸也。此方补阳气以制阴,则鬼不敢近;灭尸气以杀虫,则祟不敢藏。有攻之益,无攻之损,起白骨而予以生全,救合家而令其寿考,功实伟焉。 ”

这里也提到了獭肝治传尸。只嫌其尚有短处,所以才有了「三清丸」。里面就用到了鳗鱼骨。鳗鱼的出境率不低。先来看这个方子,组方药物上比较多,归类来捋。先把苍术、白术、神曲拉出来,顺化中焦,因为涉及有一些滋阴药,不把中焦处理好,滋阴下去就会容易影响到中焦沤化。简单地讲,就是容易胃里胀到。有时吃滋阴药,药物里没有顾及到一个本来脾胃就不好的前提在,一味滋阴,人就会拉肚子。只要用到有滋补药,必然要看看这个人是不是本来就胃比较好,还是胃不太好的,兼顾地顺化好中焦,否则补药进去以后,呆滞运化。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用那么大的量的苍术,是不是意在杀鬼,不好说。苍术向来是在民间应用于驱鬼邪避疫。

那么接下来就是人参。其实只要涉及人参,问题就不是一两句话讲得清。陈士铎的时代,辽参的应用已比较普遍。明后期到清初,满人开始不断输入辽参,以赚取内陆贸易利润。在《本草纲目》的时代,辽参已很普遍,所列涉及人参,多是和辽参有关系。仲景时代所说的人参,基本上和后来的辽参是两回事,这是众所周知的。上党人参在唐宋以前比较多,到了宋,已开始稀少,到了明朝,基本绝了。那么陈士铎的「三清丸」,所用人参,很大概率上和辽参有关系。

辽参也分好几种。林下、趴货、园参、纯野。所以相对来说,人参的问题复杂。但不管如何分类,直接分生品和炮制品即好。「三清丸」里,没有注明炮制参,那么大概率上是指非炮制品。比如像炮过的红参,以及人工制作的糖参,基本就不会用在这个方子里。也可以理解为,用生晒类的参就好。从组方来看,人参用在这里,是个能量药。

虽说是能量用药,但就完全是所谓的大补药吗。其一,用在这里,肯定有益胃气。在这里只是写益胃气,并没有写大补。人参在现在,已常被误会为一个万能的大补药。张仲景用人参,无一字提及所谓的温补回阳,而是用在汗、吐、下阴伤之症中,用以救津液。在真正的回阳方中,不会用到这个有阴柔性格的人参,因为用了,就会反缓附与姜。所以「四逆汤」、「通脉四逆」里没有人参,「四逆加人参汤」里,是因为涉及到亡津亡血的回救,救津液津血。虽说仲景用的是上党人参,与后来的辽参不同,但都是五加科,性上还是相通。仲景用的参品种不同,但就不代表辽参与此相去甚远,变成一个万能的大补药。仔细来想一个问题,人参是有苦味的,尤其是好的人参。单独吃下去后,那个苦味会留在嘴巴里蛮久,有苦味的药,自然有属阴的成分,但主要的味还是偏甘,却是甘寒,加上有一个苦,所以认真想,并不是一个全阳之物。像附子那种辛甘大热的,倒是全阳。人参这个东西,既然是偏于阴的阳药,所以我只写它是益胃气,打通掉某些原来卡住的阴实之物,从而使得津液功能恢复。毕竟它的那个苦味,有泻的作用在。用人参治虚,心下痞是人参所用的一个重要指征之一。

打掉阴实,从而畅通循环,又同时因之甘寒品性,可以生益津液。非常阴寒的纯阴证,人参不适合用,是用干姜、附子这类。这本来就是常识。那又因为人参有个有意思的脾性在,就是甘寒,所以只要不是纯阴证回阳的虚证中,它都可以用到。但还是有个前提,那就是胃气虚而又有心下痞硬这种情况在。在这个前提下用,所谓的生津止渴与扶正祛邪的作用就发挥了出来。我有一个肝腹水病人,在处理掉腹水后,没有任何腹水的情况下,她逐渐在调理中开始可以做一些手头活,但是她有一个现象,就是耳朵嗖风并且怕冷、易心悸。俗话说,人虚耳朵漏风。我就让她吃人参一段时间,而且是生晒的参,不用红参,因为她有心下痞硬,胃也容易胀气,用红参名义上是大补,但只会把邪都恋包在身体里,反而有害。

她吃了一个月的生晒参,我让她买最便宜的那种就行,慢慢地就感觉胃也不胀气,耳朵也不嗖风了,原来的口易干也改善很大。让她服人参,我是从所谓的大补来考虑吗?自然不是的,只是因为她刚好符合人参治虚的所用指征。身体健康的人,不要动则吃人参,没有好处。

那么在中医药上,又总提及到人参去救阳续阴怎么讲。还是那个原则,真正的纯阴寒虚证,独参汤之类根本救不回来,即便你是用很大剂量的人参。一定要是姜、附来救。假如说,在姜、附的基础上用到参,多是因下利过多或亡血造成的津液大虚合并出现,用人参加入进行救津液。在非纯阴寒虚证的治虚上,除了涉及到重要的心下痞硬这个指征外,还涉及一个事情,就是上中下三个丹田。

当人参的量用得很大时,是走到下丹田去,就有了所谓的元气虚之治。用在中丹田时,直接是泻掉心下胃中痞结,代表方就是泻心汤类,在这一类的人参所用,如果是阳证的,量远远不会像救到元气之虚时的那种大剂量。如果是偏阴证的,比如像「乌梅丸」,附子与人参是同等量来用,这是什么缘故?因为偏阴的证,其体内死水也多,泻阴实的力量也相对要增强。还可以举一个例子,就是「侯氏黑散」,人参用三分,基本上与干姜以及桂枝、细辛等量,比起轻散的菊花用十分,顺化中焦的白术用十分,以及治表药防风用十分比起来,完全是小用量,这个方证是多涉及到上热下寒的风癫证,与上丹田关系很大,人参在此用量不大,起到的作用类似于「小柴胡汤」中用人参,只是为了协助祛邪。血弱气尽腠理开,邪入表里之间层,人参用来养胃生津血,就帮助了其他祛瘀药在驱邪上的发挥。张仲景体系中用人参,涉及有三十九个方证,这三十九者,无一与直接地温补回阳有直接关系,却多是在用于阴伤之症救津液。再仔细地去看,人参也会用在很多急性的因高热大汗出而失津液,以及阳明火证造成的缺津液,导致痰火上扰清阳的救助,甚至用在涉及太阴与太阳阳明合病中的化痰利水。比如「白虎加人参汤」、「小柴胡加石膏汤」、「木防己汤」。足见仲景在人参的应用上,多用在阴伤之治救津液。

上中下三个丹田,分别涉及到定魂安神、生气、回阳。《神农本草经》对人参的描述是:“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很明显,人参就是一个以泻阴实而兼补益津血的药品。分别因用量不同,作用于上中下三者,从而起到如上作用。更简单地讲,人参可以对人体内的死水起到泻排作用,从而产生活水。人参用对的时候,能够明显舌下生津,说明它可以产生活水,人有活水出来的时候,神上就会有安定。人一旦口干舌燥津液不足时,就会神不安,甚至讲话结巴,思维不灵活,大家都有这个经验。这个时候要补津液,光喝水有时不行,因为纯粹地水有时无法快速地转化为精微,有的人含两片参,顿时精神,说明的问题是,这个人自身本来就有胃气虚与心下痞的情况在。假如是一个身体很偏阴寒,平时不吃点炮附子来吊命的,这个情况下吃人参,就远不如吃姜汤。如果一个血瘀又很重,又有点偏于少阴体质的人,在讲话讲得唇干舌燥的情况下吃参片,吃完一会其实反而觉得困,因为阴寒内陷的人,用甘寒偏苦的,反而更伤胃气。

当纯粹的气脱证用大量人参时,那个人参到达人的下元,能够到达下元的原因,还是在于人参有苦味在,如果是甜腻腻的,到了中焦就下不去了。所谓的固脱益气,只是因为一个人虚到连下元都已经津液大虚,大量的人参就是去救这个。促进所谓沉衰的恢复。假如说,一个人连阴血也亡失很重,又气脱,纯粹大剂量人参行不行,不行,一定要加血药的,否则回阴的效果就很不理想。

回到「三清丸」。这个方子里人参的应用基本还是在之前提到的三个应用范围中。传尸的病人津液损耗严重。胃气要开,填精降火的药也要有。所以人参作为能量药,在这里基本上是修合于其他的谐阴秘阳药。不涉及到对纯阴寒虚证的治虚。这里的人参,有两个帮手来帮它,一个是肉桂,一个是山茱萸。分别从阴阳两个向度来修合人参的补津液。

然后再把阿胶、山茱萸、白芍、沙参拉出来,这些是滋阴养阴药。接着,白薇、鳖甲、地骨皮拉出来,都是退热除蒸药。地栗,也就是荸荠,放在这里,是甘寒生津,达到除热。一般药用上,要带皮。捋到这里,可以发现,剩下的还有一个肉桂,阳性药,很明显是奔着命门下元火能的修复而去。

肉桂大热甘辛,用甘温除热治气血虚亏发热,因为传尸造成亏耗虚火升动。在另一组里的山茱萸酸涩,又可以从阴的层面收火能,从阴中求阳。那么可以是看作在补。毕竟真阴亏而及阳。这两个放一起,蛮妙的。用山茱萸,不用五味子。从整个组方来看,很着重在于形质、神质方面。所以直接就可以了解不用同样作为酸收的五味子。假如,重在气质,那么就是五味子了。蟅虫逐瘀破积,基本上属于攻瘀。同样是针对形、神二质。关于气、形、神的三分结构,前面讲到《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第六》时,大概讲过这种挂在六经下的结构规律。

再捋到这里,就发现,这个方子是三路攻瘀,然后坐补命火。三路是,甘温、腥黏、质软的阿胶,用来打阴虚阳亢产生的血分燥塞腻瘀;咸寒、腥淡的鳖甲,用来打阴亏而起的气道上的坚积阴实;咸寒、腥羴、质脆兼韧又起节的蟅虫,就是用来打死肉团、骨节这些深部的血瘀团块。蟅虫是生活在地下,或者是偏于腐殖较厚的暗处,它带有一种很强的钻入性,所以它的能量在身体里是搜钻,而且它自身很肉,所以还会在破的同时生肌生造。三清中,这三个能量,清扫障碍,也兼修补建设。

一般的说法,是鳗鱼药用在补虚益阴。鳗鱼这个名字太模糊。有很多种鳗。总的是,形不同性同。重点在于这个鳗鱼补虚益阴,主要作用在虚痨病中滋补虚损中的阴不足。可以把亏掉的精慢慢补起来。也就是说,在形上、血上,这些属阴的部分起到长养。能够养精的东西,都是可以养到胃的,不养到胃,就很难谈及可以养精。胃气不开,填精降火无从谈起。鳗鱼骨主要在于杀虫。用在「三清」里,算是与补阴药的一种修合。用鳗鱼骨来烧,熏衣柜,衣柜里不太会生虫。按照用药习惯,吃鳗鱼治病补虚,最好是淡着吃,因为淡食,就能够透到各经,所谓淡则无经不达。

「三清丸」里用鳗鱼骨治传尸病,就是要杀虫。鳖甲也是用在杀虫。还有一个杀虫的,其实就是白薇。在《神农本草经》中,白薇也是一味去邪杀虫的药。《金匮》中的「竹皮大丸」名义上白薇是清虚热,我看这只是一种应用而已。我的意思是,有虚热的除虚热,而有虚热又有鬼气的一样驱杀鬼气。在「竹皮大丸」的临床应用中,我对此还是有点体会的。包括有附体问题的,或是中了邪的,首先出现了主证在于阴虚内热,烦乱呕逆,且心神不宁,中虚及血虚者,应用「竹皮大丸」的几率很大。用来驱邪以后会怎么样呢,病人会吐,吐很多乱七八糟的痰,有点像排病反应,吐到干净就不吐了,然后心神慢慢回复过来,这个时候就赶紧补虚。白薇驱鬼邪之气厉害到什么程度呢,我还有一个体会。就是有的病人犯病,只要是曾经服用过白薇而驱邪的,再次发病再次听逢白薇一名时,就可能会发生涌吐,吐什么呢,吐很多稠痰出来。这不是天方夜谭,是我的临床经验。

还剩下一个贝母,和柏子仁。贝母是清热祛痰瘀药。其实照我看,用生半夏可能更好。因为我还是偏重张仲景的体系。反正都涉及到痰作崇。柏子仁,方子里写明,不去油。在这里,柏子仁和肉桂一样,都是一个建能量药。然后又可以和人参放在一起,归能量药。山萸肉、阿胶也都是建能量药。传尸病病人身体元气都比较差,所以不大补,先清其实以通为用,兼顾其虚,使得攻实的同时又不伤。而且仔细看,用到补的能量,其实都不杂,基本一个药管到一个方向,并不会用性味很复杂的补药。这里用柏子仁用的很妙,这味药本来就是一个神仙药。

它油,但不腻,一般油多的就腻。像茶籽、花生。如果你说桃仁,杏仁,但这些不是建能量药,本身就是祛淤药。柏子仁有一个辛的能量在,还有一个甘的能量在。但本质上脾气很平和,因为气香却不烈呀。所以就含有一种“稳”的特质。它用来补能量,就不是大开大阖的作风。那像传尸的病人身体素质,本身就是不能大开大阖来折腾的。对于五脏来讲,柏子仁整个的作用在于益阴。如果要拎一个主要作用点来讲,它对虚掉的肝可以疏,因为有辛的能量在,对于因虚而实就起到了散开。传尸病人不用讲,肝虚掉了。它又有甘在,自然会和脾相应,甘益到脾。那脾这个阴气之原就得到了修补。

之前我把柏子仁和肉桂放在一起,就是因为都有辛。所以有从类性质在。「三清丸」这个方子的结构,用脏腑系统的框架来设立的,又将四性五味的精髓玩得很好,所以我就按脏腑系统框架和性味来分读它,但实际上,与六经系统的一经三分框架,又是相通的。分解之后,可以马上翻译转换过来,所谓三清,其实就是清补三阴。原文中“有攻之益,无攻之损”,是对全方思路的最好总结。从阴中求阳。阴阳相引而阴阳相调。调和了阴阳,“鬼”气也就无缝可入。自然治疫防疫。

写了那么多,再简单化地归纳一次。

主能量:人参、肉桂、柏子仁;

顺化中焦:苍术、白术、神曲;

滋阴养阴:阿胶、沙参、地骨皮、山茱萸、白芍、白薇;

攻瘀药:荸荠、鳖甲、鳗鱼骨、贝母、蟅虫;同时的话,白薇与阿胶一样属于攻瘀药。

这样来看,就很清晰明了。「三清丸」在剂型上,作为丸剂,要比汤剂也更深入到深腔,处理的范围也更就更深而广。

李冠仙的原医案,实在是太精彩好看了,所以让我没有办法直接在他的原故事上讲点什么,只好跑出来讲点别的。所以左岔右岔讲了一些药物的事情。台本之外又搭台献丑。我在开篇引用的李先生的故事,是这个案子的其中一个版本。属于简化版。是摘引自一本古代医话精选,可能是由于某种原因,里面有些情节被删除。有一个另外比较详细的版本。剧情在于,李冠仙在嘱咐了具体办法后,并不是马上去了姑苏。

我将另一个版本的后续情节补充:

「其家依言,觅有小鳗一条,煎汤作脚鱼汤进,居然不吐,另有煎方亦不吐,明日如法仍不吐,且能进粥十数日来,药食与鳗鱼汤杂进,全然不吐,纳谷渐多,居然望好。予适欲赴苏,特嘱其家及某医药方不过敷衍病人,全靠鳗鱼,但不与病人知一言,须牢牢切记,不可视为闲话也。予赴苏一月,中秋始回,至家则邹姓日日着人请予,至其家则吐病已反几十日矣。问何以故?则九峰先生到镇,某医本扑名之徒,欲恭惟先生,逼伊家请诊,伊家言李先生治已得效,又何必请九峰先生。某医以为李先生乃九峰后辈,今李先生有效,再请九峰参酌,其效不更速耶。邹姓乃听其代请某医,先将予传尸虫之论问九峰以有无,先生答以所论真确不诬尔,初学不知耳。某医又将鳗鱼汤治法告之,随同往邹宅,九峰腿足不便,须人扶持到房中,诊视后扶至中堂坐下,与卧室仅隔一板,而先生年老恍惚,略坐片刻,忽大声曰:此传尸症也,有虫之患必得大鳗鱼一条,用老僧尿壶同陈仓老米煨烂,合捣为丸,服尽则其病可愈。但不可与病人知,此虫极灵,人知则虫知,不肯受治矣。九峰本重听耳聋之人,言语声高,病人朗朗听见,九峰去后,伊家如法合药,急与病者服,到口即吐,再以鳗鱼汤与服,亦到口即吐,病者亦知非脚鱼矣。伊家尚向予求救。予曰:前法已是无中生有,幸而获效,闻一月以来大有起色,如能全好,岂不于难治之症得一妙法耶!不谓破此法者,转在九峰先生。然此皆某医多事之过,且无记性之过也。如记予言,将先生请之后厅,虽大声无害矣。今实无法,只得告辞。后闻诸医杂进,日见其坏,即于八月内死矣。病者尚有一弟,予嘱其速速过江,到同裕去躲避,不可见兄之死,盖尸虫之传人,往往即在人死之时也。今闻其弟尚未接此症,可谓幸矣。此症已得效,被人打破,而犹记之者,予思鳗鱼竟能治痨虫,只要于未成势时,尚少知觉,未具神通,日食鳗鱼,竟可治之,保人性命。所望人家,有此害者,早为防备耳。」

这个后半部分的“导演剪辑版”内容,看起来清晰具详。我姑且将开篇引用的版本,称作“公映版”。从这个版本可以看出,病人家属先已依法用药。吃下后真的不吐,逐渐地还能将鳗鱼与粥一同进食。有好转生机。于是,李冠仙就打算去姑苏了。而且是去一个月,时间都讲明。临走前,还告诫病人不要自作主张更弦易张,因为江湖险恶套路太多容易受骗。李冠仙这个人真的太细致周到了。等他中秋回来时,事情大变。病人已经吐了一段时间。李先生问缘由,发生什么了?

发生的事情就复杂了。有个名医王九峰到当地,当地有个心怀叵测的本地医为讨好王九峰,就来找病人的太太,好说歹说目的就是想让病家请王九峰。照我看,这个本地医生也是吃李冠仙的醋。另一方面,病人的太太不同意,但病人自己同意了。请来王九峰。王九峰自己也承认传尸虫是真事,那个为了讨好他的当地医自己又把鳗鱼汤治法告诉王,从这里可以发现,王实际上是个虚名草包,本地医是个马屁之徒。有的名医并非明医,名大脑昏,从古到今皆如此。王九峰居然在屋中与病人一板之隔的情况下,朗声言病,包括连吃鳗鱼汤不可使病人知这样的秘密,也透露于睽睽众耳目。

当然,病人知便意味着内部的虫也知道了。这种虫之所以比二竖厉害,在于二竖只是占窍,这个虫则是直接可以连通元神。而且还可以招来鬼魅。如果说,传尸病是肺结核,是不是意味着肺结核病的过程里会招来鬼魅鬼邪?在现代的医疗环境下,应该不会像古时候那么明显出现这件事情了,因为基本在早期的抗核治疗中,已经让病情得到了控制,这个虫是在人无法控制病情的情况下,逐渐长大,大到一定程度才有诡异的地方的。我说点事情,也不能算是在唬人。肺结核病人我接诊过,可偏偏总是遇到很严重的,到了后期的。病人一副魂魄离体,精神颠倒的模样,津液状况非常差,给人感觉非常阴森。尽管防护做的很好,但有时我遇到以后,通常容易发生腹泻,我就知道自己也受到影响了。这个时候我就得吃温脾胃的药。要么是「平胃散」,要么是「逐魑丹」之类。那类病气是很强的,讲到这个事情,我倒希望很多同仁,不要轻易吹牛自己练功的正气内存,邪不能干,人在江湖走,总有湿鞋。有遇到问题就及时发现,及时化解。

在这里,我可以分享一个很好的去病气的方法。高度白酒,不分贵贱,放几片柚子叶,叶子不分鲜与干。同煮。煮沸后,用来熏自己。然后静心思过。再然后去人气阳气生气旺盛的地方走一走,接接能量。除病气的方法很多,这只是一个应急法。

说回医案的剧情。之后,金钟罩被破了。鳗鱼再放到病人嘴边,见闻即吐。妖孽开始复作妖孽。后来病人逐渐病衰,最后亡去。真是多事之徒造祸,愚痴杀人,过罪甚大。想来也是命,也是人为,也是气数,也是冥冥中有善始而无善终。好在,故事在后来还没有结束。病人有个弟弟,所以让他赶紧躲避。不及时避煞,就会自遭虫祸。好在听话,避开了传尸。这个“导演剪辑版”太好看了。一是情节料足,二是其实医案的最后,也附记有李冠仙的思考。

他觉得,这个虫有神通,但是神通不是一日具足,是逐渐养长成熟,就要在这个时候用鳗鱼来克之。并且呼吁世人要重视传尸的问题以及防治。他是个好医生,所以很有人情味。又有文人救世情怀,整个行医风格不是侠客风,更像一个慈母。

——选自《医念沉浮-古代医案的随想》/曾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