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出太极拳运动认识的误区

 LYAOGEN 2020-09-15


目前,我市太极拳运动正在蓬勃发展,特别是在城市日渐普及,演练队伍星罗棋布,一派生机,成为侨乡开平体育文化的一大灿烂盛景;参加人员中青年明显增多,这是一件大好事。广东省省长卢瑞华提出,广东要成为体育强省。我觉得,全民健身体育运动是广东成为体育强省的基础,而太极拳运动正是全民健身运动的一项内容。为发展太极拳运动,我仅借《江门日报》一角,谈谈本人对社会上存在的对太极拳运动认识误区的个人看法。

误区一:太极拳运动是老年人的运动。

NO!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之宝。它以道家清净无为为思想基础,集佛家之舍已宽容、儒家之中庸之道、医家之经络学说、养生家之吐纳引导、技击家之蓄发提放、兵家之奇正虚实、周易之阴阳变化、物理之力学原理等众多科学熔于一炉,“总天地万物之说便是太极”。她是传统的中华养生文化的一个载体,她的文化底蕴深广,必须从她能涉及到的各个科学学科中研究她的运载机制,使其日趋科学化,智力化,方能使修炼者受益良多,从而提高太极拳的品位,使其富有旺盛的生命力。所以,太极拳是有“理”可循,寻之有“道”的体育运动项目,她有广博的拳法、深澳的拳理。有人美其名曰:“太极拳是知识分子的拳”,不无道理。所以,练习太极拳者越年轻化越知识化越好,拳龄越长,越修性养命,越得益良多。

误区二:太极拳是慢运动,忍无可忍。

前者YES,后者则NO!须知,“慢练出真功”是太极拳的一大特征,也是太极拳与其他拳种的一个重要区别。太极拳是根据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即太极生阴阳的意义而定名,练拳的过程就是调心、调身、调息的过程,慢练能够积极地增强人体阴阳平衡和脏腑经络功能协调有序的稳定程度,不断提高人的健康水平。练拳时强调“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宜慢不宜快,但一不定是越慢越好。慢而不滞,慢而不呆,慢而不松不散为宜,此其一。练拳时,要求精神专一,内外三合(内三合指: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身合;外三合指: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主宰于腰,起于足,形于手,虚实分明,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以静制动,引敌落空。因此,慢练能提高人的平衡能力,调整大脑皮层兴奋程度,锻炼中枢神经系统,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加氧的摄入,提高心肌功能,提高搏击水平,何乐而不为?此其二。

误区三:太极拳是一般的体育运动,会打拳架子就行了。

非也!太极拳是中华体育文化一奇葩,是中国武术与气功相结合的一项高级体育运动。邓小平说:“太极拳好”,其哲理深远。首先,太极拳是人的终生伴侣,活到九十九,练到九十九,学到九十九,而其他体育运动,年纪稍大,则欲练不能了。其二,太极拳是内功拳,有防身御敌的技击原理,有以柔克刚、舍已从人、避实就虚、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的搏击精华,有丰富的武术内涵。太极拳练习程序有拳架、推手、器械,是学无止境的。其三,须知“太极十年不出门”,只有拜明师,精学艺,研拳论,勤探索,持之以恒,才能学有所成。只懂皮毛就急于授徒者,只会误人子弟。

笔者自1968年师从开平拳师李华师傅学太极拳,至今34年了。每天闻鸡起舞,寒暑无间。风雨不改。虽然工作很忙,但业余十分钟情于太极拳,自嘲为太极拳痴者。尽管已年逾半百,但自觉气色旺盛,鬓发未白,这都有赖于太极情结。去年12月,我市太极拳联谊会成立了,这是推动开平市太极拳运动发展的一件大好事。希望有更多的有识之士投身太极拳运动,为推动我市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而贡献绵力。

(本文作者:高级经济师 开平市太极拳联谊会副会长)

(发表在2003 2《江门日报》、《开平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