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头条

 flsd 2020-09-15
脾胃在生理、病理、治疗上看起来相互矛盾,燥湿太过伤胃阴,养阴太过伤脾阳,到底该如何权衡利弊?

太阴脾,本气是湿,得胃阳温化则不病湿。

阳明胃,本气是燥,得脾湿濡润则不病燥。

所以,脾虚有湿,需以温燥药治之,同时需顾及胃阴不伤。燥脾湿,最常用的是苍术,佩兰,藿香等等,但多属芳香燥烈之品,最易耗伤脾胃阴津。所以,第一燥湿不能用量过重,用药种类过多;第二不能用药过久,应该中病即止。

用量一般控制在常规用量,用药时长控制在半个月到一个月以内,以症状缓解为度,即随证加减。

同时,要注意用药配伍,笔者常在燥脾湿药的基础上,加上白薇,刚柔相济,使燥湿而不伤脾胃阴津。

如果脾湿不重,则不需要大刀阔斧的运用上面的辛香温燥之品,常用茯苓,薏苡仁,扁豆茵陈,芦根等淡渗利湿之品,部分药在利湿的同时,具有健脾的作用,可以起到标本兼治的功效。

总之,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只要在用药时顾护正气,防止太过,即可避免误伤正气。

上面谈到了脾湿的处理办法及注意事项,下面谈谈胃燥的问题。

阳明胃,本气燥,得脾阴滋濡润方可不燥不热。

治疗当以益胃增液,滋阴润燥为法,但是需要注意滋腻碍脾阳,引起脾虚湿困,所以要在此基础上,兼顾温运脾阳。

一般会用沙参麦冬汤加减以养胃阴,如沙参,麦冬,石斛,玉竹等等,这些药都是滋润之品,不仅容易伤胃本身,也容易助湿碍脾,所以,笔者常在此基础上配伍炒白术、炒扁豆、炒苡米之类,润燥相宜,则可脾胃燥湿、阴阳同时顾及。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有胃的阴津亏虚,脾也会有阴虚,但是,以营阴为主,即脾营。

治疗脾营虚与胃的阴虚不同,应该配合相应的营分、血分药,而像胃阴虚,单纯养阴津即可。

古代医家王旭高指出:“归脾汤补脾之阴,补中益气汤补脾之气”。所以,补脾的营阴,尤应注意营血,多用生地,当归,白芍之类。

同理,滋营养血药也易碍脾胃,笔者一般佐砂仁、炮姜等,使阴药得以吸收布散。#快问中医超能团#

关注@中医男科邱全福 ,专注中医男科,但不止于男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