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节絮语:学做真人

 马尔的视觉 2020-09-17

初入教门,看了好多如何做一个优秀老师的书籍。

有各种各样的训诫或答案告诉你什么是好老师。

但它们却极少能非常深刻的触动人。

里面乏缺真诚。

也有榜样被树立。

都是好老师。

但看似感人的东西,哪怕是被拔高一点点,就像演员在做戏。

当你做了老师,并且就在课堂上正沉浸在自己和学生共同构建的世界里的时候,这些教条、榜样什么都不是,它不会在你施教的行为中为你导航。

老话讲:“家有五斗粮,不做孩子王。”

它说的是自古以来从事这个职业的不少人很无奈,就是为讨口饭吃。

止步于秀才,中举无望,只得办个小学堂打发余生。

小学堂叫私塾。

私塾里的先生好多不务正业。

你像那个蒲松龄,屡试不第,71岁时才成岁贡生

教书成手段。

私底下笔耕近42年,用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 卷、491篇,约40余万字,被誉为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

有人赞他“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没人说他是个好老师。

好老师是你自己边教边磨出来的。

被学生磨,被社会磨,自己磨自己,自己磨别人。

慢慢就感觉宏志大愿破灭,又被人家当做先生敬着,只想做个真人,做个普通的好人,做个有境界的人。

一旦固定了平凡的心态,你会很自然的成为好老师。

    

我时常想起与我相距2000多年的一位老师。

春秋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最为活跃的时代,孔夫子作为当时的大家与名人,他试图去救世,使社会恢复到安定、富有秩序的西周盛世的样子。

他没有说客的伶牙俐齿,没有谋士的富国强兵的计策,只有看起来非常迂腐而毫无功利感的“仁”。

想想都是极其荒诞的,一位满肚子礼乐诗书的先生,既无攻城略地的计谋,又无富国强兵的具体举措,居然敢周游列国,推行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

我始终在想,孔子是上天赐予中华民族的一个神奇。

你只有在不断经历、充满了沧桑感之后,才知道“仁”对中国人的意义,对生命每一个个体的意味,才知道“仁者无敌”并非虚语。

整个儒学其实就是教人如何做人的学问,教导社会如何能够形成整体和谐的学问。

而真正的儒家都是优秀的老师。

夫子的一生其实是并不情愿当老师的一生。

他想当官,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或者做一个施政的指导者。

可惜他遇见的当权者都不愿意实施他说的那一套。

只好编书,办私学,继续传播他的道理。

怕老百姓不买账,就有教无类,不搞招生考试。

无心无意中,培养了三千贤人,七十二高徒。

成为中国教师的楷模。

他算是个好老师。

自编教材,智慧的话语点燃火种,教化众生。

在学生面前他是老师;出入于各国宫廷,他依旧是好老师;回到家里,与老婆孩子厮混,他还是好老师。

里里外外那么单纯,心思行为笃定而沉厚,所以能够做那么多事情,能教出那么多好学生。

千年以前,一个叫韩愈的书生,自诩接承孔孟,给“老师”下个定义,所谓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很受后人的推崇。

其实这个意见很坏,它把老师放到了一个自命不凡的高度。

这世上自命不凡便难免虚假,虚假做作出来的不凡样子,是欺行霸市而非育人。

后世的君主捧孔子、敬老师,直至把老师摆到天地君之后,成为次于圣上而极被尊崇的职业。

实际上这都是屁话鬼话瞎话,反不如臭老九亲切。

家有五斗粮,不做孩子王”才是真相。

老师是什么?

首先他是人,这是第一位的前提。

是人就要吃喝拉尿,就有七情六欲,就要有物质基础,就要顾老婆孩子。

所以老师还是有缺点的凡人。

因为要教育孩子,做的事情紧要,这职业有给孩子做榜样的严格要求,老师就成为必须要最大限度的克服缺点的岗位。

你要在学生面前把吃喝拉尿、七情六欲、老婆孩子这些东西都藏起来,最大可能的与传统、社会对教师形象的要求、塑造相吻合,这就不可避免在教师群体中出现“假人”现象。

虚伪,言行不一。

这面和学生大谈理想情操,那面又锱铢必较,甚至为评职称、涨工资没有遂愿而大吵大闹。

我们常常会指责老师的凡人一面,却没有看出虚伪的根源在教师是被逼着做“假人”的,这并不是他本人的道德自觉。

如果我们给予了更多人不仅仅为生计而选择做教师的权利,为教师这一职业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创设了教师道德自觉的物质条件,“假人”现象就会减少许多,我们也就有了义正辞严的指责老师的凡人一面的充分理由。

就此而言,我主张当老师的要做“真人”,国家要给老师不做“假人”的理由与社会氛围。

后者更重要。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陶行知的一句话,他告诉我们:“真”比一切都关键,都重要。

      一个“真”字廓清了几千年来中国教育中存在的虚假伪善的尘垢,指明了现代教育最重要最本质的属性。

      何为真人?

     教学生求真知,学真本领,养真道德,说真话,识真才,办真事,追求真理。

     一生去做这样的人。

      以“真”字作为自己的立教之本,教好书、育真人。

      因此,教人求真,学做真人,这是教师之所以为教师的根基。

真人是相对“假人”来说的。

不要伪饰,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就能够做到;更为真诚的对待学生,敢于剖解自己凡人的一面,有着强烈的道德上的羞耻感。

这真人绝非是在学生面前把自己的吃喝拉尿、七情六欲大暴露,而是在教育教学的操守要求下,心怀坦荡,表里如一,和学生一起学习,和学生一起进步,做他们的伙伴,做和他们一样必须克服缺点、战胜困难才能走得更远的凡人。

我们讲教师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不平凡的事业,那平凡既指默默无闻、甘当孺子牛,更指教师职业的真实性和真诚性。

做真人比做假人难,难在它的真必须严尺度,必须和教育情境相切合。一位好老师从不隐瞒自己的内心想法,他也会经常“有意”的和孩子们谈自己的活思想。

尤为重要的是,当学生们真实感觉到连老师都得和他们一样努力去做,才能做好事情,他们才更有信心迈过眼前的坎坎坷坷。

     又到老师过节了。

     中国的节庆很有意思。

     越是重视,越容易弄得鸡飞狗跳的,让人不得安生。

     问问老师就知道,多少人希望这是个真节,身心放松,能够有个日子好好喘口气,不被吊胃口,不被拍马屁。

     不再是叫老师更累、更疲惫的假节。

作者相关文章

第一个老师的那张脸将是你一生的面具——蚌埠有条华盛街(7)

东篱文化半月谈第一课:张大师坐堂讲养生

日出老师

关注马尔的视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