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油泼辣子

 富平人原创馆 2020-09-18

油泼辣子

刘媛玲

陕西人爱吃辣子。在"陕西十大怪"中就有"油泼辣子一道菜"之说。有一首歌谣尤甚:虽说川湘能吃辣,老陕吃辣让人怕。辣面拌盐热油泼,调面夹馍把饭下。油泼辣子看着红,吃着香,既能用来调饭,又能夹馍吃,用老陕的话说一一一嘹咋咧!

富平人也不例外,油泼辣子在富平人是一道正经八百的菜肴。富平人吃辣子吃得精细,这点恐怕连爱吃辣的四川人和湖南人都无法比拟。在农村,等到秋后辣椒收获之后,家家就忙着用线绳把辣椒一个个串起来,挂在干燥、通风的屋檐下。秋后在农村,家家户户的屋檐下,总是悬挂着一串串红彤彤的辣椒,谁家的辣椒挂得越多,则证明了这家人是红火、富裕的人家了。有时候,去相亲姑娘们总是爱瞅一瞅屋檐下的辣椒,以此来断定未来婆家的家境状况如何。平时,家里来了客人,没有好的酒肉款待客人,这些都无所谓,但是,吃饭时候要是没有了辣子,那么必然会遭到客人不满:这家人真会过日子,吃饭连碟辣子都没有。

油泼辣子好吃,也是要下一番工夫的:辣椒风干之后,然后剪成大约1.5厘米左右的小段,再放入加了少许的热油锅中加热、烘干。这时,掌握火候特别重要,如果火候过大,那么辣椒的色泽就会发黑,口感也会发苦;火候小了的话,不脆,很难捣碎,而且没有香味。当辣椒出锅之后,放在一种用石头做的器皿中,用木杵使劲捶捣,直到成为粉末状为止。

辣椒成面以后,把辣椒用玻璃瓶密闭封存。食用时,给碟子倒进辣椒面,放入适量食盐和芝麻,然后再将菜子油在铁锅中加热到七八分热,迅速将热油泼在辣椒面上,一边泼油,一边搅拌,油温要求很严格,过高过低都会影响油泼辣子的效果。过高,辣子面容易焦糊成黑色;过低,辣子则泼不熟,吃起来不香。等到辣椒油冷却以后,就可以食用了。

富平人吃什么都离不开辣子:面条、饺子、包子、面皮、凉粉、麻食、搅团、豆腐脑、羊肉泡……尤其是吃面条,红红的油泼辣子拌着面条,让人馋涎欲滴。吃锅盔和馒头也离不开油泼辣子,尽管辣得头上热汗直流,照样吃得津津有味。那情景,怎一个“爽”字了得!

小时候,由于缺油,没有油泼辣子,但也阻挡不了我们对辣子的偏爱。早晨上学同学们都用纸包点辣子面,里面拌点盐,下课后,解开纸团,拿出自带的馍馍,大家围成一团,用馍馍蘸着辣面,有说有笑,竟也吃得那般香甜!由于当时粮站是按人供油的,常常不到月底,盛油的瓶子就已快要见底。母亲就想办法满足一家人的"辣欲":给辣面中放些盐加点开水和醋拌勻,就成了我们的"油泼辣子",用来调面夹馍,也从无人嫌弃,母亲怎样做我们就怎样吃。

那时常听巷中几位老人说,啥时白蒸馍加油泼辣子能尽饱吃,这辈子就满足了,心里就升起一股悲哀。曾读过一篇文章,说他奶奶重病在床,成天想吃口油泼辣子夹馍,但家里却没点滴油。快要过年时,生产队刚好分油,奶奶也已到弥留之际。父母给他个盆让他赶快去领油,但他打到油后,匆匆往家跑时,脚踩在冰块上,一个趔趄,盆飞了出去,油也洒了一地。他慌忙拾起盆,用双手将冰面上的油就往盆里捧。回到家,父母也顾不上怨怪他,连忙用盆里那点油给奶奶做了点油泼辣子,夹了馍,送到奶奶枕边,奶奶一口也没来得及吃,只闻了闻,便带着微笑离开了人世……

今天,不要说馍夹油泼辣子,就是夹肉,也可以尽饱吃个够了。我为我们上辈那些老人们惋惜,也为我们和我们的后代们庆幸。那些老人们,如果能活到今天,该有多好啊!

刘媛玲,西安市灞桥区退休教师,陕西富平人。爱好读书写作,报刊杂志网络平台发表作品六百余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