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的最伟大在于让“不可能”变成“可能” |读书征文选登之40

 新用户0055Uznz 2020-09-19
教育的最伟大在于让“不可能”变成“可能”

——读成尚荣《儿童立场》有感

教育的大智慧是什么?“教育的大智慧,正是认识儿童,发现儿童,促进儿童发展。”教师是谁?“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把教师定义为成人世界派到儿童世界去的文化使者。”而且,教师专业的发展需要我们去寻找比学科专业更大更高的专业。这更大更高的专业又是什么呢?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专业就是儿童研究,“其宗旨是站立在儿童立场上推进儿童文化的深度建设,促进儿童健康全面发展。”从教育对象看,从教育的主体看,从教学发展趋势看,作为一线的教师,对于这些论述深有体会,我也坚信,只有把儿童研究当作教师发展的第一专业,我们才能真正成为儿童成长的引路人。当下儿童研究既要关心儿童的现实性,更要开发儿童的可能性,教育的最伟大在于让“不可能”变成“可能”……

这些理解和感悟都来自于成尚荣先生的著作《儿童立场》。对于这本书的好奇,源自读了成先生发表过的一篇文章《儿童立场,教育从这出发》,撰写了一篇品德学科的论文在省级论文评比中获得了,原以为我也算是认识了“儿童立场”。当我打开书浏览了下目标,再品读了一下核心观点,才知道我只是懵懂了一点点皮毛而已,那篇论文获奖也真是侥幸。“知不足而后进”,于是暑假静心拜读了成先生的这本书。

读完这本书,虽然还是有不少章节无法理解,不少论述不能消化,如果说先前对儿童立场的认识只有一成,那现在至少有五成的理性提升,对于我今后从事教育有了更清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策略。我们的教育应该就从儿童出发,为了儿童的发展,坚守在儿童立场上,时刻了解着,关注着,思考着,让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体,快乐而幸福的向上向善地成长着。为做好这个“研究者”,我想目前应该着重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去落实和反思:

一、

 全心全意地去关爱每一个儿童

“爱是教育的核心,让教育在爱中行走。”的确,爱是做好教育的不绝动力。我们面对的每一个孩子,就是一朵绽放的花朵。作为百花园里的一名园丁,我们不应该对聪明、听话的学生,给予许多的热情、器重;对笨拙或调皮的学生则轻视、冷淡。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得到老师的爱。实际上,后一类学生更需要教师的关心、帮助与鼓励。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是语言,更是行动,乃至比行动更为重要的感情。现在所带的学生小熊,作业总是很磨蹭,别人早做好,他才写了一半还不到,有时就在那里看似写,低头仔细一看,一行字也没写完。哎,面对作业的问题,有时真的气得无话可说。还有上课时,小动作做个不停,课堂的笔记老是偷懒不写,或者写在哪里也不知道;下课时,总是不遵守纪律,东吵吵,西弄弄,常惹出很多事情来,时常让人头疼。但在一次又一次的谈话中,发现了他内心的渴望与梦想(他在自己的床头贴上了好多的小纸片,纸片上写着:上好的大学,将来做个总经理,加油,加油等)至此我心中有了爱的期许。在他每一次的违规谈话中,总是会想到他内心的渴望和梦想,便不断地给予信任和鼓励,一点一点地引导他改正不良习惯,向着心中的理想努力。正如我撰写的德育故事《小熊的春天不远了》里写的:“对于小熊,我不能保证他在学习成绩上会有多大的提升,他在“德性”上的成长还是很大的,知错会改,懂得关心妈妈了,能听取老师的教导了,要想做个好哥哥了……”爸爸为之动容,改变了之前粗暴的方法,开始走心教育。让爱在教育中行走,的确能“用爱生成儿童的智慧,用爱生成儿童的快乐幸福,用爱生成儿童的坚强、勇敢与感恩。”

二、

 真真实实地让儿童站立正中央

“站立在正中央,是一个相当精彩而又深刻的比喻,其喻意是鲜明的,即让儿童成为教育、教学过程的主体。”这观点就是我们平常一直在落实的让儿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当下儿童站在课程、课堂的正中央远远没有到位。如何让这一理念真真实实落到实处?

一方面,我们要走向和儿童一起研究。儿童研究的视角需要调整,我们要从儿童研究走向与儿童一起研究。回到儿童完整的生活中,与儿童一起讨论和研究,并从儿童中汲取智慧。回想语文的一个综合实践活动——诗歌朗诵会,这次活动的开展正巧体现了这样的理念。我把活动的自主权交给他们,首先成立一个诗歌筹备组,分工合作,有的负责给诗歌朗诵会取个好听的名字,做成宣传扉页;有的负责下载一些配乐,供同学选择;有的按同学的报名顺序,整理好节目单;有的负责撰写朗诵会的主持稿……孩子们在自我报名,自我准备,自我展示,三部曲中尽显自己的才干。会找音乐的,为同学找了很多合适的背景音乐;富有想象力的同学,把诗歌朗诵会取名为“诗声飞扬”,无形中有种诗歌美的感觉;组织能力强的同学,有序地安排了展示的节目;善于评价的孩子,当起了小评委。这次活动不仅让同学们的朗诵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还给孩子们带来很多成功的快乐体验。和儿童一起研究,我们会发现儿童不仅是教学的对象,是发展需求的发出者,也完全可以成为创造者。

另一方面,我们要走向教学即儿童研究。我们要改变以往教学从教者出发的视角,而要将教学和儿童研究融为一体:“教学过程就是儿童研究的过程,将儿童研究落实在教学过程中成为教学实践、教学研究的第一任务。”在课堂教学预设时,我们要通过调查、询问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实际学情,依据学情预设教学流程要成为常态化。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唤醒学生的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儿童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正视学生出错,甚至要善意的保护那些可笑的出错,从出错中抓住教育的契机;加强对话,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获得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情感价值观的形成。

三、

 坚信不疑地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必须重新认识儿童,重新发现儿童,进而促进儿童发展,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要重新认识和发现儿童的可能性。” 我们面对的儿童是“活”的,而且他们个个“心不小”,正因为“心不小”,他们的可能性潜藏着巨大的能量。从本质上讲,教育促进人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地把不可能性变成可能的过程。

仔细回味往日画面,竟也找到了看似不可能的事,经过努力使之成为可能。例如在一次运动会上,小瑶同学根据自己平时立定跳远成绩报名跳远比赛,但这次比赛是急行跳远,她从没跳过,有点害怕。我鼓励她:一样都是靠弹跳力,相信自己你能行!平时练习时你可以向老师认真学习。比赛时她充满信心和希望,发挥超常,竟然获得了第一名,还打破了学校的记录。的确生活中确实有很多的“意外成功”给我们带来惊喜。现在回想起来,其实这些“意外的成功”就是一种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反思当下的教育,比较关注现实性,缺少对可能性的开发。所以我们迫切要建构以开发可能性为中心的教育,让自己成为“长大的儿童”,放下身段走进儿童;让自己成为“儿童研究者”,做一个研究型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把每一个儿童当作一个课题来研究,把儿童研究的学问逐步完备、丰富起来。如果我们心中充满可能性,让更多的可能性在尊重、鼓励、等待中给予一定催化,就会有更多的不可能成为可能,从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坚守“儿童立场”,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只要我们心里充满了爱,把爱洒向每一个儿童;只要我们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不忘我们是个儿童研究者;只要我们准确把握儿童研究的方向,进一步开发儿童研究的深度,我相信明天的教育一定能让儿童在自由、快乐、幸福中茁壮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