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苓桂术甘汤

 f7319 2020-09-19

苓桂术甘汤

方歌:苓桂术甘化饮剂,温阳化饮又健脾,饮邪上逆胸胁满,水饮下行悸眩去。

组成:茯苓12g,桂枝(去皮)9g,白术、甘草(炙)各6g.

功效:温阳化饮,健脾利湿。

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

配伍意义:本方重用甘淡之茯苓为君,健脾利水,渗湿化饮,既能消除已聚之痰饮,又善平饮邪之上逆。桂枝为臣,功能温阳化气,平冲降逆。苓、桂相合为温阳化气,利水平冲之常用组合。白术为佐,功能健脾燥湿,苓、术相须,为健脾祛湿的常用组合,在此体现了治生痰之源以治本之意;桂、术同用,也是温阳健脾的常用组合。炙甘草用于本方,其用有三:一可合桂枝以辛甘化阳,以襄助温补中阳之力;二可合白术益气健脾,崇土以利制水;三可调和诸药,功兼佐使之用。

配伍特点:四药合用,温阳健脾以助化饮,淡渗利湿以平冲逆,全方温而不燥,利而不峻,标本兼顾,配伍严谨,为治疗痰饮病之和剂。

使用禁忌:

苓桂术甘汤

出自《金匮要略》

【组成】 茯苓四两(12g) 桂枝去皮三两(9g) 白术二两(6g) 甘草炙,二两(6g)

【用法】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温阳化饮,健脾利湿。

【主治】 中阳不足之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

【方解】本方所治痰饮乃中阳素虚,脾失健运,气化不利,水湿内停所致。盖脾主中州,职司气化,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若脾阳不足,健运失职,则湿滞而为痰为饮。而痰饮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停于胸胁,则见胸胁支满;阻滞中焦,清阳不升,则见头晕目眩;上凌心肺,则致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沉滑或沉紧,皆为痰饮内停之征。仲景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金匮要略》)故治当温阳化饮,健脾利水。本方重用甘淡之茯苓为君,功能健脾利水,渗湿化饮。既能消除已聚之痰饮,又善平饮邪之上逆。桂枝为臣,功能温阳化气,平冲降逆;苓、桂相合,为温阳化气,利水平冲之常用组合。白术为佐,功能健脾燥湿,苓、术相须,为健脾祛湿的常用组合,用于本方体现了调治生痰之源以治本之意;桂、术同用,也是温阳健脾的常用组合。炙甘草用于本方,其用有三:一可合桂枝以辛甘化阳,以襄助温补中阳之力;二可合白术益气健脾,崇土以利制水;三可调和诸药,功兼佐使之用。四药合用,温阳健脾以助化饮,淡渗利湿以平冲逆,全方温而不燥,利而不峻,标本兼顾,配伍严谨,为治疗痰饮病之和剂。

此方服后,当小便增多,是饮从小便而去之征,故原方用法之后有“小便当利”之说。此亦即《金匮要略》“夫短气有微饮者,当从小便去之”之意。

本方与五苓散均为温阳化饮之常用方,组成中同有茯苓、桂枝、白术。五苓散以泽泻为君,臣以茯苓、猪苓,直达下焦,利水渗湿为主,主治饮停下焦之头眩,脐下悸,或吐涎沫等证。苓桂术甘汤以茯苓为君,臣以桂枝温阳化饮为主,四药皆入中焦脾胃,主治饮停中焦之胸胁支满,头眩,心下悸等证。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中阳不足痰饮病之代表方。以胸胁支满,目眩心悸,舌苔白滑为辨证要点。饮邪化热,咳痰粘稠者,非本方所宜。

2.加减法:咳嗽痰多者,加半夏、陈皮以燥湿化痰;心下痞或腹中有水声者,可加枳实、生姜以消痰散水。

3.现代运用: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心源性水肿、慢性肾小球肾炎水肿、梅尼埃病、神经官能症等,属水饮停于中焦者。

【附方】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又名肾著汤,《金匮要略》) 甘草二两(6g) 干姜四两(12g) 茯苓四两(12g) 白术二两(6g)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功用:温脾胜湿。主治:寒湿下侵之肾著。腰部冷痛沉重,但饮食如故,口不渴,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缓。

甘姜苓术汤与苓桂术甘汤两方在组成上仅一味之差,苓桂术甘汤以茯苓配桂枝一利一温,成温阳化饮之剂,以祛水饮为主,主治中阳不足,饮停心下之痰饮病,症见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甘姜苓术汤以干姜温中祛寒,伍以茯苓、白术渗湿健脾,重在温中散寒祛湿,以祛寒湿为要,主治寒湿下侵所致之肾著病,症见腰重冷痛。

 【文献摘要】

1. 原书主治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2. 方论选录

吴谦,等《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卷30录赵良:“《灵枢》谓心胞络之脉动则病胸胁支满者,谓痰饮积于心胞,其病则必若是也。目眩者,痰饮阻其胸中之阳,不能布津于上也。茯苓淡渗,遂饮出下窍,因利而去,故用以为君。桂枝通阳输水走皮毛,从汗而解,故以为臣。白术燥湿,佐茯苓消痰以除支满。甘草补中,佐桂枝建土以制水邪也。”

柯琴《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卷上:“君以茯苓,以清胸中之肺气,则治节出而逆气自降。用桂枝以补心血,则营气复而经络自和。白术培既伤之元气,而胃气可复。甘草调和气血,而营卫以和,则头自不眩而身不振摇矣。”

【临床报道】

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水饮眩晕74例,其中水湿困脾型30例,服3剂痊愈21例,服4~6剂痊愈7例,服9剂痊愈2例;脾阳素虚型19例,服6剂痊愈4例,服7~12剂痊愈5例,服13~15剂痊愈9例,1例好转;劳倦伤脾型25例,服3~6剂痊愈16例,服7~9例痊愈8例,服12剂痊愈1例。[余仲卿.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水饮眩晕74例。北京中医杂志 1993;(4):19]

若饮邪化热,咳痰粘稠者,非本方所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