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行业存在的问题

 zjp67 2020-09-22
各种嘈杂与纷繁是让人很难静心的。只要大一点儿的会议,让我说大一点儿的想法,比如规划蓝图与布局什么的,我就发囧。你可以说我不懂,确实啊,其实只想做个安安静静的茶人。担子越重责任越大。喝茶就是拿起放下的事情,比较简单,我想我这都还没完全学会呢。跨不了界的。
去茶市选茶,说要群体种,对方说听不懂,我说土种,对方说:有。结果拿出来一看根本就不对。还有人直接告诉我们氨基酸就会导致茶汤浑浊就是毫浑。也有做茶文化传播的人把大红袍说成是红茶。或者解释不了普洱晒青毛茶是绿茶,又或者他能解释,但别人几个连环问就把他问蒙圈了,譬如生普散茶既然属于绿茶,为什么它能存放绿茶就不适宜存放?等等等等。
某卫视纪录片,有一位英文流利的女士因为爱茶,在西欧给异国同胞普及茶知识,她说到六大茶类,分别是绿茶、红茶、青茶、白茶、黄茶、普洱茶,这显然也是好心办了错事。纵然茶圈还需有待规范和修订的标准,已然成为教科书的框范说者动口之前还是牢牢把握为好,不可随心所欲。
商业是要用心去做的,太过浮夸不切实际的操作难免令人生厌。消费者不喜欢”狼来了”。今年因为疫情,很多地方官员为当地茶企站台促销,这本事好事,却有个别商家把卖到消费者手上的产品偷梁换柱或以次充好,自我碾压在公众心目中的诚信度,这都是不可取的。
终端消费市场上,去年的绿茶当今年的新茶卖,还有更过分的甚至拿前几年的绿茶当新茶卖。质量脱档不达标的茶叶商品也不少。在产制源头的环节,我有一个茶区老乡告诉我,他们那的茶山只要逮到或被举报打农药,当地主管部门就重罚。这个管控就比较到位了。
制茶的人当把茶叶质量搞上去,这才是生存久长之道。卖茶的人要根据茶叶的突出优势做文章,而不是只靠编。茶好喝不好喝骗不了百姓的嘴。具备”感官品质稀缺性”这类茶要拔高档次,好物以稀为贵,是合情、合理、合法、符合市场规律的。面对消费人群及需求不同可以细分。小众的就不要做成大众,大众就一定要家喻户晓。
随着当代茶文化的复兴,茶产业的参与者求知欲在增强,却也有个日趋突出的问题显现,就是消费者所掌握的茶知识茶科学有时或会比从业者深入且全面。消费者学茶的积极性甚至普遍比从业者要高,我调研了茶圈很多做培训的业内人士,都是这个结论,真正做茶的人一定要学习且要坚持学习,而事实是他们却不爱学习!这一定值得我们从业者深思。
无论是传统文化的精髓还是先进的科学技术,都是值得当代茶人去学习去揣摩甚至去打破去创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整天挖空心思想着赚钱,钱不一定会来找你,不如夯实自己夯实产品,厚积薄发内力俱足些。茶本来就是先辈留给我们的自然遗产。也涵括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进程,代代吃苦耐劳坚守本分的茶人要秉持内心的一杆秤在做茶。这杆秤要称良心称技术称叫卖水平。
现在各种各样的茶会也比较多,茶会的灵魂一定是茶,若本末倒置花费半天时间,事茶、拍照、走秀,喝到口里的茶汤却是凉的,茶之本味没有了,也鉴赏不到茶的香气滋味,这样的茶会便形同鸡肋。即使是小白也会觉得好像有哪不对,我怎么掺和一下午没喝到茶呀,或者明显感觉到明明泡的是熟普,怎么茶汤色淡而无味?这样空有其形的茶会是误导。会使初入茶圈的人迷茫,以为茶会雅集就是摆拍,至于有没有茶已被忽略。
高质量的茶会聚精会神在一盏茶里,也无需太多解释和宣推。就好好的,静心品品茶。从古至今好茶自己会说话,配上高水准的茶师去沏泡。条件允许,水、器、境都做到更好些,去参加这样的茶会一定让人记忆犹新,想忘记都难,因为真正的好茶太勾魂了。有时喝过之后几年甚至十几年都叫人忘不掉。比做任何广告都深入人心。有时看着一堆人,尽整些没用的,急。
也不要回避问题,正是因为有问题才会让我们进步。咱们茶行业的前景是广阔的,是需要不断攀登耕耘的,茶是健康的事业及产业,茶的根在中国,合理运用惠及子孙万代。现在其发展繁荣虽比不过唐宋,但至少当代茶人一直在努力。或许不久的将来,再现或超越赵宋时期茶时代的辉煌也不一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