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傳 —— 彖傳 ( 上 下 )

 葉欽民筆記 2020-09-23

彖 傳

《彖傳》為《易傳》中的一部分,是解釋六十四卦卦辭的。《周易》是現存最早的一部哲學專著。分《上彖》﹑《下彖》兩篇,內容為論斷六十四卦卦名﹑卦辭的意義。本自成篇,列於經後,今通行注疏本分列於六十四卦,凡卦內"《彖》曰"即是。與《象》﹑《文言》﹑《繫辭》﹑《說卦》﹑《序卦》﹑《雜卦》統稱為《易》之十翼。舊說為孔子撰述。今人考定謂非一人所作。

釋名

彖傳分上、下兩部分,為《易傳》中的兩篇。說明易經各卦之義,專門解釋卦名、卦象、卦辭。而不涉及爻辭。唐孔穎達依據漢魏的注釋,把“彖”訓為“斷”,即判定一卦之義。認為“夫子所作彖辭,統論一卦之義,或說其卦之德,或說其卦之文,或說其卦之名。”分為三類:以卦象象徵萬物釋卦義;以義理、德行釋卦義,以爻象在卦中所處地位釋卦義。認為“天地盈虛、與時消息”是自然界和人類生活的普通法則,承認世界處於不斷變化過程之中,認為天地萬物存在對立、統一關係。“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言對立物的吸引; “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言對立物的排斥;“萬物睽而其事類”,言對立物的統一性。並提出當位、中位、比應、承乘、時中,剛柔往來、順天因人、尚賢養賢等學說。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其形成年代和作者,近人有三說,一是認為出於戰國前期孔門再傳弟子駪臂子弓,(高亨《局易大傳今注》)二是認為出於戰國後期(孟荀之間)儒家後學。(朱伯昆《易學哲學史》)三是認為出於秦漢之際荀子後學。(李鏡池《易傳探源》)

概述

《易傳》之一。比如說謙卦,卦辭是“亨,君子有終。”彖傳就解釋,君子為什麼會有好的結果,是因為“天到下濟而光明,君子之終也。”就是說,謙虛是一種美德,謙謙君子會受到尊敬,會有好結果。經彖傳這麼一解釋周易變成了哲理書了,卦辭成了道德學問與人生哲理了。參閱高亨《周易大傳今注》。

《彖傳》:彖是獸名,有利齒。《彖傳》主要解釋各卦的卦名和卦辭,從六爻的整體形象,說明該卦的意義。《彖傳》附在六十四卦下,各卦都有。(  以上引自:百度百科  )


彖傳 ( 上 )

01.

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禦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偉大啊!開創萬物的陽氣萬物皆由此開始化育統領著大自然界的一切浮雲聚行,霖雨灑落世之萬物因而流轉成形天道的運行遵循著六和不同時空,往返輾復以成其形就像駕禦著六條巨龍在浩瀚的天空間運行變化一樣天道的這種變化,使得萬物具有各自的稟賦,品性,通過萬物間的陰陽調和互濟,形成了高度的和諧共利這乃因萬物皆能固守天道的本質之故故而產生了萬物而使天下萬邦之眾皆能各取所需,而達到寧靜安和(「時乘」,駕禦與時。「性」,物所受者。「命」,天所赋者。「太和」,調和之意。「庶」,眾多。)

02.

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馬地類,行地無疆柔順利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後順得常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安貞之吉,應地無疆。

至善啊!坤地的骨幹精神萬物皆賴之滋長乃因其能順於稟承乾天的志向柔順敦實地承載萬物與天德配合而效用無窮不但蘊育萬物並能使之綿延不絕萬物因此而欣欣向榮就像雌馬這類柔順的動物一樣雖馳騁於無垠之大地卻仍能溫和柔順地堅持其柔順之道是以君子若欲有所圖謀與其爭先居首而迷失正確方向,還不如順隨在後以符合常理所以能安於自己的本位才能符合有利乃因其能與志同道合者偕行如是向非自己的本位之地,就不能符合自己的利益如能循此,最終將能得喜慶安於堅持坤之正道是吉祥的,乃因應合大地的美德而能永保無疆

03.屯

剛柔始交而難生動乎險中,大亨貞雷雨之動滿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寧

屯,象徵「初生」正是陰陽剛柔二氣剛要開始交融,險難將應蘊而生惟在險難中,如能果敢毅然地行動就能離險出屯,以求得長久的生存發展,而得到大亨通所以一旦開始和合成為雷雨,將滿盈於天地之間天地間之草木將因而萌芽而無倫序,冥昧而不明故當此之際,必也憂勤敬畏,廣積助援,建立好據點,以努力於草創之時的治理經營,而不可偏安自寧

04.

蒙,山下有險,險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時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也初筮告,以剛中也再三瀆,瀆則不告,瀆蒙也蒙以養正,聖功也

蒙昧,就像山下有險阻,遇險而止而不知所往,這是蒙昧之象蒙昧要可以亨通。在於啟蒙者能以通達的態度,切合時宜地行中道才能獲致所以不是我去求之於蒙昧者,而是看蒙昧者是否能主動地來求,這是要求教學雙方要能相互揮應故蒙者如像初次求筮那樣的至誠專一,就能為他啟蒙。這是因為他能以剛明而謙處於下之故但如對求筮產生輕慢,且再三地褻瀆的人,就不須再白費力了。那是褻瀆了啟蒙教育之意義因為啟蒙是為涵養純正無邪的本性,是為一神聖的功業之故

05.

需,須也險在前也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有孚光亨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需,須之義也險在於前未可遽進,故需待時而後進是以乾性剛健,勇於突破,敢於行險,而又能不陷入險中,其意義就在於能避而不陷於困窘,需卦象徵等待而能真誠地信守正道其德光明而能亨通,行正而得吉祥以此處於君王位,則剛實中正又能待時而後進,則有利於涉越險阻,有所往則能夠建立功業

06.

上剛下險險而健,訟訟,有孚,窒惕,中吉,剛來而得中也終凶,訟不可成也利見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於淵也

爭訟陽剛居外、陰險居內如為人外在剛健而內在陰險,若如喜好鬥爭之貌所以爭訟必須是在誠信已被窒塞難行之時才能興訟而且對興訟之事要有所警惕,要能適可而止才可獲得吉祥所以必須要剛健之人,行中正之道才能得之故如自始至終就爭訟不息,就會有凶災而且執意於爭訟,亦無法成就大事所以當有矛盾與衝突時,應該求見大人物以辯曲直,以主持公正之道而不應該讓爭訟的事端再度擴大否則,繼續恃剛乘險,終必陷入深淵之中

07.

眾也貞,正也能以眾正,可以王矣剛中而應,行險而順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吉又何咎矣

師,是兵眾的意思貞,是持正的意思能使眾多的軍隊守持正道,就可以成就王業了故統帥者須剛健居中,而能與君王相應,進行危險的戰爭,而能得到兵眾的依順憑藉這些來治理天下,百姓願意服從是故得吉,又有何咎害呢﹖(「毒」,治理。)

08.

吉也比,輔也下順從也原筮,元永貞,無咎,以剛中也。不甯方來,上下應也。後夫凶,其道窮也

親比會得到吉祥「比」是親比輔助的意思就如在下者都能順從親輔於上一樣依其原本的筮意,當親附有尊長之德、要能長久不變、要能夠堅守正道,這樣就不會有災禍那是因為親比要能剛正持中之故如是因見人皆來相親比而有不安才來比附,說明上下親比之志,尚未能上下相互應合對於那些自恃而不速於求比者,將因此而致於凶乃因已無可親比,終將就此屈困於窮凶之中

09. 小畜

小畜柔得位而上下應之,曰小畜健而巽,剛中而志行,乃亨密雲不雨,尚往也自我西郊,施未行也

小畜卦因陰柔得位,係應於上下諸陽,以陰畜陽,所以稱為小畜而其卦象上巽下乾,則其德性內剛健而外遜順。像君子有剛健、謙遜、正中之德,故其志得以遂行,故因此而得亨通其中「濃雲密佈卻不降雨」,說明陽氣還在上升「風從西方吹來」,說明陰陽交和之功,尚未能施行 (「尚」,上。)

10.

履,柔履剛也,說而應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履卦是指柔弱者之與陽剛者相處應該以和悅應合陽剛者就像跟在老虎尾巴後面行走,老虎卻不咬人,能這樣順勢而為,依情而作,和悅地行事,就能亨通所以能陽剛居中而守正,那麼一旦踐履帝王之位就不會有愧疚,因為其能正大光明之故 (「疚」,疵病也。)

11.

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內陽而外陰,內健而外順,內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泰,陰去陽來,由微而盛,故一切皆吉利亨通天地交感,則萬物各暢其生君臣交感,則志向相和內卦為乾陽,外卦為坤陰,為內有剛健之德,而外有柔順之性,內為君子在朝,外為小人在野君子之勢道盛長,小人之勢道消退

12.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也內陰而外陽,內柔而外剛內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

否塞不是人間正道,故君子不應該固持不化陽氣往上升,陰氣向下降,這是由於天地陰陽不能交接,以致萬物生長不能暢通君臣上下不能交互,以致天下不成為邦國陰在內陽在外柔順者在內,剛健者在外小人在內,君子在外這說明小人的邪道日益滋長,君子的正道日漸消亡

13. 同人

同人,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

與人和同由於柔順者處於正位而能守持中道而與剛健者相應,各得其正所以能夠和同於人同人卦卦辭指出與人和同能遍及於遠外原野之地就能算得上亨通故應涉險犯難,有所作為」這乃說明剛健者的行動發揮了作用本卦上下二體,下文明而上剛健,乃文明之徳故為上下和同,既中正而又能互相應合所致而這就是君子所行的正道所以也唯有君子才能夠此與合同天下人的心志

14. 大有

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應之,曰大有其德剛健而文明,應乎天而時行,是以元亨

大有者乃因陰柔者居於君位,尊大而得中,上下陽剛皆能與它相應,故稱為大有人有剛健文明之德,順應天道,依時行事,所以是至為亨通的

15.

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

謙虛則亨通天道的規律是下濟萬物,而卻能愈加光明地的規律則是低處卑下,而卻能源源上升天的規律是將盈滿的虧損些,以填補那虛缺的的規律是傾陷盈滿的,以充實缺虛的鬼神的規律是侵害嬌滿的,加福於以順虛的人類的規律則是厭惡自滿的,喜好謙虛的故謙虛的人居於尊位時,其道德更加光大,處於卑位時,其品行也不會因而有所逾越,所以說,只有君子能夠始終保持謙虛

16.

豫,剛應而志行順以動,豫豫順以動,故天地如之,而況建侯行師乎?天地以順動,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忒聖人以順動,則刑罰清而民服豫之時義大矣哉!

豫卦為上動而下順陽剛強勢震動於上,而得以驅動群眾以遂行其志向廣大的基層因而順勢而有所行動所以命名為「豫」豫卦順應時機行動,這正如同天地的運行一樣更何況是用在於建立侯國以樹立屏障,安定天下,或用於興兵征戰呢天地因順應時機而動,所以日月運行,不會有錯誤,故四季循環,也就不會有絲毫偏差聖人順應時機行動,所以賞罰公正,人民悅服這顯示豫卦所應用時侯的意義多麼重大啊!

17.

剛來而下柔動而說大亨貞無咎,而天下隨時隨時之義大矣哉!

隨從陽剛者能前來謙居於陰柔之下,是以上下於下,以貴下於賤故陽剛者動而陰柔者悅而從則物來隨我,或我之隨物,皆謂之為隨其中最重要的是在於能持守貞固,那才能沒有咎害於是天下萬物皆能隨於合宜之時而動從宜而變,不守常故故隨之「隨於合宜之時」的意義多麽弘大啊!(「下」,是指謙卑,「說」即悅。)

18.

蠱,剛上而柔下,巽而止,蠱蠱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後甲三日終則有始,天行也

蠱亂,由於上下剛柔不交,下巽乘虛而入,上艮堅實阻止,就形成了封閉之蠱亂故蠱弊治亂至為重要,因為意味著天下將能復見大治故應該要涉越大河,勇往治蠱,定能有所作為但在治蠱開始前須要有周密的計畫且在治蠱開始之後也要監督執行成效這說明終結舊有弊亂,即將開創一個新的時代,就像是天道的運行一樣

19.

臨,剛浸而長說而順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於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以上臨下,說明此時陽剛之氣逐漸增長萬物皆喜悅而順從剛健者能行柔中之德而與上相應由於能堅持於正道而獲得大亨通,這是自然的法則但到了八月即將有凶險,這是因為陽氣開始衰減,陽剛之盛過不了多久,就將會消逝之故(「浸」,逐漸。「說」,悅。「以」,由於。)

20.

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下觀而化也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君王高高在上為眾民所觀,既柔順又虔敬,能以中正之德觀行於天下,此即為觀之道就像在祭祀時,觀看到祭祀者淨滌雙手的肅穆虔誠,雖尚未進獻祭品也已充分表現出其莊嚴誠敬,故百姓在下觀看而受到教化就像觀察天道運行一樣,四季皆能因而順時地運行,而不會偏差是以聖人以此如天道之運行的道理教化百姓,則天下百姓都能因而信服(「巽」,遜。「忒」,差錯。)

21. 噬嗑

頤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剛柔分,動而明雷電合而章柔得中而上行雖不當位,利用獄也

口中有異物橫梗一樣,即說能要咬斷梗物才能合上嘴故咬碎異物以去其梗害方能亨通就如剛柔一樣先是涇渭分明然後交相運動而能明顯地齧合一起就像震雷閃電交擊互合之理一樣昭彰故雖是柔順之君但因能行剛中之德,故能以震之奮發,以離之明麗儘管處位不當,但既敢於行動,又能明察機宜,究察情偽,得知其為隔閡之緣由,定刑罰以懲治不法(「頤」,面頰,口腔。「章」,顯示,顯明。「上行,震而奮發,離而明麗。)

22.賁

賁,亨,柔來而文剛,故亨分剛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賁飾要能亨通,做為客體的文飾只能適度地用些許於主體之上,所以亨通這不同於做為主體的文飾,只能適度用些許於客體之上所以文飾必須適度,才能有利於文飾的目的就像天之為體,二象剛柔交錯而成,而成天之文采文飾之道,裁止於人,乃是人之教化聖人當觀此天文,剛柔交錯,相飾成文,用以觀察四時變化以觀察人文,則當法此以教化教導成就天下之人

23.

剝,剝也,柔變剛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長也順而止之,觀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虛,天行也。

剝,剝落,意思是陰柔太盛,改變、剝落陽剛之意所以不應該有積極的行事作為因為小人的氣勢正強之故當此之時,應順勢而止君子之道因為這是從觀察現象作出的結論君子應該遵循消長盈虛的規律,因為這正是天道的運行 (「消息」,消減與增長。「盈虛」,盈滿與虧虛。)

24.

復,亨剛反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無疾朋來無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利有攸往剛長也。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回復,可致亨通乃由於陽剛之氣已再生而復返,即表示陽剛之氣,能順著天地自然之理而動因此陽氣生長,生機暢旺,而不受侵害且初陽上復,群陰皆引以為朋,而毫無咎害而回復陽剛之正道,只需很的時間短,而不超過七日這乃天道運行之自然現象人當效法天道,復返於天理故於此時應該要積極有所作為乃因陽剛之氣正日益盛長,正是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之時也因此,從復卦所蘊含之道理,可以體現天地生養萬物之本心

25. 無妄

無妄,剛自外來而為主於內動而健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命也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無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祐,行矣哉!

無妄卦,是陽剛自外來以成為震,震以陽為主,故而能主於內下震動而上乾健,動以天,是動而能健君王以剛鍵中正,而與以柔順中正之臣相應於下故其動皆能守正必然十分通達這是天道的運行的法則如果不守正就是自招災禍就不應該再有所圖為故當萬物皆不妄爲的時候,如背離正道而往,哪能有路可走﹖如連上天都不予保祐了,那怎還敢再妄行呢

26. 大畜

大畜,剛健篤實,輝光日新其德剛上而尚賢能止健大正也不家食吉,養賢也利涉大川應乎天也

大為畜聚,所畜者剛健厚實,且如光輝一樣地日日增新其美德有如剛陽居上又崇尚賢能之尊者能畜養賢人,使其不犯災過而得其所用這才是大畜道之至正宏大故能不使賢人自養於其家,故能獲吉這就是因為畜養賢才之故所以這些賢才為國、為君所任用,應涉越大川險阻報效國家方是為順應天道

27.

頤貞吉,養正則吉也觀頤,觀其所養也自求口實,觀其自養也天地養萬物,聖人養賢以及萬民頤之時大矣哉!

頤養之道,守持正固可獲吉祥,意思是依循正道頤養才能得吉利觀察頤養之現象,就應觀察其所頤養的對象及客觀條件觀察其明白以正道自求口中食物,怎樣養活自己天地養育萬物,聖人裁成天地之道,相輔天地以養天下賢人以及萬民天地與聖人頤養之功,是多麼偉大

28. 大過

大過,大者過也棟撓,本末弱也剛過而中,巽而說行利有攸往,乃亨大過之時大矣哉!

大為過甚,是指剛大者超過了限度棟樑彎曲,說明頭尾兩端柔弱陽剛過分時,要以中道來調節,遜讓和悅地實行整治能這樣就應該有所作為,必可獲得亨通故當大過之時,事物反常,皆待整治,君子正可施用,擇期功效該有多麽弘大啊!

29.

習坎,重險也水流而不盈,行險而不失其信維心,亨,乃以剛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天險,不可升也地險,山川丘陵也王公設險,以守其國險之時用大矣哉!

習坎,上下皆坎,重重險陷之意而其陷就像水長流入陷穴不見盈滿一樣,而行走在這種險境而仍不喪失其誠信者就只有內心亨通者,乃因其有剛健中正之德的緣故故所行皆合乎於道,而能往而有功所以就像天險之無階可升越地險之山川交錯,起伏相隔一樣,國之君王諸侯於是設險以守護其邦國由此可見,重重險陷之時用有多麽的重要

30.

離,麗也日月麗乎天,百穀草木麗乎土重明以麗乎正,乃化成天下柔麗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

離卦,象徵附著的意思就像太陽、月亮附著於天上,百穀草木附著於大地一樣離卦卦象為兩離上下相重,是光明普照,又附著於正道,正可因此而推行教化以欣榮天下正如人之能柔順居中而處正,故處事不偏,所以必能亨通因此,學習如母牛之既強健而又柔順,溫順而淳厚的美德,就可獲吉祥


彖 傳 ( 下 )

31.

咸,感也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止而說男下女,是以亨利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咸,象徵交感當陰柔居上位而陽剛居下位時,陰陽兩氣相互交感應而交融而能謹慎地止於相互取悅故能如男子以禮下求女子,而得以亨通順利,所以應該堅持守正,則用於娶妻,吉祥就像天地交相感應,因而引起天下萬物變化生長,聖人以其德行感動人心,因而天下能和平昌盛如此觀察這些感應的規則,自可得見天地萬物之間的交感互動(「與」:親近。「止」:男方的行為分寸。「說」:指女方高興地接受男方的感情。)

32.

恆,久也剛上而柔下,雷風相與,巽而動,剛柔皆應,恆恆,亨,無咎利貞久於其道也天地之道,恆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終則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聖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觀其所恆,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恆,代表是恆久的意思陽剛來在上,而陰柔往於下就像雷與風相互助長,巽順地跟隨而震動剛與柔而上下應合,這就是恆卦恆則亨通,而能無咎害,惟宜於守持正固,這樣才能長久地保持於這美好恆道而天地之道,就能因此而永恆長久地運行不止,這樣就有利於有所作為因為凡當結束之後又會是新的開始因此日月來往在天上,能永久地照耀天下。而四季往復變化,才能永久地生成萬物聖人才能長久保持自己美好的品德,而用以教化以形成文明故觀恆卦所揭示之大義,則天地萬物恆久之道的一切情理,也都因此而得以顯現

33.遯

遯亨,遯而亨也剛當位而應,與時行也小利貞,浸而長也遯之時義大矣哉!

毅然地遯退能得亨通,這是說明必須先行遯退才能夠得到亨通就像陽者居剛而能與陰下者應合,這是為了順應時勢必然的作為能因如此的巽順時勢,方固守住正道,這乃是因為陰氣已漸漸滋長了,為了不傷害陽者所致故由此可知,遯退而順應時勢之用意是多麼盛大啊!(「長」,滋長。)

34. 大壯

大壯,大者壯也剛以動,故壯大壯利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矣

大者壯盛,乃因陽大陰小,陽者漸長而陰者漸消,故能大而壯盛就其德,剛健而又能奮進,故而得以「壯」也惟剛大者皆應守正不阿,要能依正道而行以此來觀察天地之間的各類情理,就可以顯而易見

35.

晉,進也,明出地上順而麗乎大明柔進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也

晉,即進而盛之意猶如陽光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大地順從地依附於進盛的陽光照耀一步一步柔順地往上進長這就像康民安國的諸侯,以柔順之道依附君王之明德,是以受君王之信賴,而獲賜眾多的車馬並於一日之內多次受君王隆重的接見

36. 明夷

明入地中,明夷內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文王以之利艱貞,晦其明也內難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太陽隱入地下,象徵光明受到傷害值此之時,應將文明美德晦藏於內,而外顯順柔之狀,以此運用於蒙受大難之,文王就是用這種方法度過危難的故在艱難中仍應持守正道,而自晦自己的聰明才智那麼即使身陷於厄難,仍能守住其正確的志向,箕子就是這樣做的

37. 家人

家人,女正位乎內,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義也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家之人,女主子居正當之位於家男主子亦居正當之位在外則一家之男女主都居處於正這就符合天地陰陽的主要意義家人中有尊嚴的君長,就稱之為父母父則盡父之本分,子則盡子之本分,兄則盡兄之本分,弟則盡弟之本分,夫則盡夫之本分,婦則盡婦之本分,這樣家道自然能夠端正而天下亦自然能夠安定(「嚴」,尊敬,「嚴君」,指父母,本卦指上九爻)

38.

睽,火動而上,澤動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說而麗乎明,柔進而上行,得中而應乎剛,是以小事吉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萬物睽而其事類也睽之時用大矣哉!

睽,睽違乖離,就像燃燒的火焰總是往上炎行,水澤的水總是往下滲入又好像兩個女子同居一室,因志向不同而走不到一塊一樣故當此時,應當和悅地去依附光明,要能柔順地向前上進,處事要適中而又能與陽剛者相應,如能如此小心行事則能得吉祥而天地之睽違乖離,其事理也是同樣的道理,而男女之睽違乖離,其意義上也是相通的,所以當天下萬物皆盡乖離睽違之時,應該如何用事的道理也都是類似相通的故當可知,處睽違乖離之時,其所應施用的意義是多麽的廣泛

39.

蹇,難也,險在前也見險而能止,知矣哉!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東北,其道窮也利見大人,往有功也當位貞吉,以正邦也蹇之時用大矣哉!

蹇,代表險阻艱難,因為坎險就在前面之故而見險在前而能止,是多麼的明智呀故當面對險阻艱難時,應順勢擇西南方那樣的平順大地,以此而往才符合適中之道而不應該擇東北崎嶇山區的方向,因為必是途窮路困惟蹇難之時,非聖賢不能濟天下之蹇,所以應該展現大人的樣子則以此濟蹇必能建立功業惟既居於正當的位置,唯持守正道才能獲吉祥,亦當能正其邦國故由此而知,處蹇難之時,濟蹇之道的功用是多麼至大

40.

解,險以動,動而免乎險,解解利西南,往得眾也其來復,吉,乃得中也有攸往,夙吉,往有功也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解之時大矣哉!

險難消解上震為動,下坎為險,遇險而能動即積極行動才能擺脫危險而免於落入險難,這樣險難才得以消解,故消解險難應該避險就夷,這樣施解於眾必能得眾人之助而得解難,蹇難既解,則退守回歸原居而可獲吉祥,因為這樣才是符合適中之道故當有險難應該速去處理才可得吉祥,如此前往當然能達其功效這就像天地陰陽之氣相交,於是雷雨興作;雷雨興作,則百果草木的種子都能綻開外殼,開始萌芽故可知消解之時用功效是有多麼宏大啊 ! (「甲」,這裡指植物種子的皮殼。「坼」,ㄔㄜˋ破開。)

41.

損,損下益上,其道上行損而「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應有時,損剛益柔有時,損益盈虛,與時偕行

減損,意思是下者自行减损以增益於上者其理是下屬以其所有奉獻於其上位者,惟行減損之時,「要能夠心存誠信,才能得非常大的吉祥,而能免於咎害而能守持於貞正,然該如何地表現減損之道呢 ﹖」即使奉獻祭祀兩簋祭品,應該應合其時故行減損剛強以補益柔弱者亦復如是事物的減增損益、盈虧滿虛,都能配合時宜之需而得以進行

42.

益,損上益下民說無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慶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動而巽,日進無疆天施地生,其益無方凡益之道,與時偕行

益,損於上者而益下人民得益自然喜悅無限歡悅統治者從上施利下達於在下的百姓,則統治才能一片光明昌盛這樣的時候就應該有所作為,因為上者居中得正,故天下必有喜慶故當涉險歷難渡越大河大川時,就能像乘舟而行一樣地通暢益卦奮勇上進,而且循序漸進故必日有進益,而且無止境損上益下之道,就像天施惠於大地,則大地滋長萬物而欣欣向榮則其所益者,將遍及萬方然損上益下之道,應時順理而與天地合,而與時偕行

43.

夬,決也剛決柔也健而說決而和揚于王庭柔乘五剛也孚號有厲,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窮也利有攸往,剛長乃終也

夬,有決斷、決去之意就像陽剛決陰柔能剛健果決而令人心悅誠服既有果決氣勢,又能令人和睦相處就像制裁小人也是在朝廷上公然宣示小人之奸佞,橫淩於所有君子的罪行並以至誠之心號令人們時時危懼戒備。而將其危害昭然於天下故此時應當是像頒告政令於城邑上下般地宣告其奸惡。而不應立即興師動眾以武力強行制裁。這乃強調,若濫用武力將使處「夬」之道困窮能如此則剛德日長而柔邪必將日消,故應該有所作為。而這說正說明陽剛盛長終必能制勝於陰邪(「光」,廣大。)

44.姤

姤,遇也柔遇剛也勿用取女不可與長也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剛遇中正,天下大行也姤之時義大矣哉!

姤,意思是遇合一陰方生,始與陽剛相遇唯一陰既生,必漸長而盛,盛則陽衰,就像女子因為氣勢、性格都強過男人,故不宜娶做為妻因為彼此不可能長久相處在一起故如能像天地陰陽之遇合那樣。則萬類事物皆因此而能彰顯剛者能遇合柔中守正的柔者。則人倫教化就能大行於天下故當知遇合之應時順理是多麼地重大了!(「品物咸章」,謂萬類事物皆因此而彰顯。「章」,彰,顯也。)

45.

萃,聚也順以說,剛中而應,故聚也「王假有廟」,致孝享也「利見大人,亨」,聚以正也「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順天命也觀其所聚,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萃之義,就是萃聚之意就像在上位者能以悅道,而使下民悅於順從其政令。而陽剛居上者能夠守持中德而與陰柔者相應合,這就是萃卦的卦象君王用美德感格神靈以保佑其宗廟,以表達對祖先的忠孝與奉獻的至誠之心如此展現出大人物的風範,必定亨通,說明萃聚之時能遵循於正道就能用上大牲祭祀,而獲吉祥,故應該要有所作為,因為這是順應天理使然所以從觀察天地萬物的聚散中,可以看見天地萬物興衰的端倪

46.

柔以時升,巽而順,剛中而應,是以大亨“用見大人,勿恤”,有慶也“南征吉”,志行也

以柔順之道適時而升,既和遜而又柔順,陽剛居中而上應合於尊者,所以非常亨通以此而得到王公大人的任用,不必憂慮,這樣的上升必有福慶故能以巽順於生進之道,其心志必能得以實現(「南」,人之所向。「南征」,前進。)

47.

困,剛揜也險以說,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貞大人吉,以剛中也有言不信,尚口乃窮也

困卦象徵困頓,就像陽剛為陰柔所掩蓋而不得伸展故當面臨困窮時,心中仍能保持愉悅,雖身處於困窮也不失其亨通憧憬者也唯有君子才能做到所以堅守正道大人物都能獲得吉祥,這是因為大人物都具有剛中之德的緣故惟當困之時,所言必不為人所信,故如偏向以言辭辯解,不但無益,反而會在困窮中越陷越深(「揜」,音義同「掩」字。)

48.

巽乎水而上水,井井,養而不窮也改邑不改井,乃以剛中也“往來井,井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羸其瓶”,是以凶也

順著水的下滲,掘地挖孔,而引水上用,就是水井而水井給養的功德無窮無止即使改邑遷村也不會遷移,就如同君子恆守陽剛居中的美德一樣故如汲取井水,即使已到井口而尚未出井,那也無法成就井養之功打破了汲水的瓶子,失去其效用就如同脩德未成而止都是會有凶的

49.

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巳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說,大亨以正革而當,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時大矣哉!

革卦,是水與火交相滅息而不能相容就像兩個女子住一起,但志向各異各異則必將生變,這就稱為變革首先在上者申令推行變革之日,確實執行,即變革首須取得人們的信賴則變革之理無不盡,事無不察,人心和順,當然可致大亨,而得貞正則如此的變革既穩妥而且得當,一切怨悔也自然皆因而消亡所以就像天地的變革,而能導致四季的形成商湯、武王對夏桀、商紂的革命,都是順從天的規律而又符合人民的企望變革時間的選擇,其意義是極為重大的

50.

鼎,象也以木巽火,亨飪也聖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養聖賢巽而耳目聰明,柔進而上行,得中而應乎剛,是以元亨

卦稱之為鼎,乃取鼎之象以木順延火勢而燃燒即爲烹飪情狀聖人烹飪食品來祭奠上帝,而用更豐盛的食物來奉養聖賢使他們能夠巽順地輔佐君王,因而君王能夠耳聰目明,既能以其柔順的美德繼續上行,又能以其柔中之德與陽剛之賢者相應,所以可以達到最大的亨通

51.

震亨震來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啞啞,後有則也震驚百里,驚遠而懼邇也不喪匕鬯,出可以守宗廟社稷,以為祭主也

雷聲震動,可致亨通因為震雷驟來,則萬物惶恐不安,因不安而戒慎恐懼,以致能獲得福分因此而能笑語聲聲,乃因警懼之後,行爲能遵循法則而不失常態所致故君主的教令就像雷震響動驚聞萬里一般,無論遠近都因而震驚恐懼這樣即使君王巡狩在外,遠者既不敢侵,近者亦不敢犯,故能守住宗廟社稷,而可以長爲祭祀典禮的主祭者(「福」,福澤。「則」,法、常。)

52.

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敵應,不相與也是以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也

艮,就如山的靜止一樣時當止則止,時當行則行,而行止皆能不失其時,則其止道才能算前景光明就像止動於腳趾般,不正當的慾望於初始時即以抑止,並能止得其所就像卦之上下二體相互無應,互不交往一樣即使近如門庭這麼短的距離內行走,也能視若無人一樣地不受到影響那就可以避開咎害了

53.

漸,之進也,“女歸吉”也進得位,往有功也進以正,可以正邦也其位,剛得中也止而巽,動不窮也

漸是循序漸進的意思,就像如女子出嫁依循六禮漸行,而獲得吉祥一樣所以,處事能循序漸進,就可以達成目的漸進而又能固守正道,就可以正其邦國這就像君王既柔順又能行剛中之德一樣則內既安止,而外能巽順,故其以此漸行而進,就不會有困窮的現象

54. 歸妹

歸妹,天地之大義也天地不交,而萬物不興歸妹,人之終始也說以動,所歸妹也。征凶,位不當也無攸利,柔乘剛也

少女自嫁,這是天地間陰陽相配,天經地義的大道理如果天地陰陽不相交合宇宙萬物就不可能繁衍興盛所以少女出嫁。代表人類將能因而周而復始而生生不息故若是因以悅而動,則非符於正道,這樣的「少女自嫁」,就會有凶如若因居位不當就採此行動則不見得花好就一定會月圓,此乃因陰柔者淩乘於陽剛者之上所致

55.

豐,大也明以動,故豐“王假之”,尚大也“勿憂,宜日中”,宜照天下也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豐,就是盛大之意火在下,雷動而上行,象徵以光明之德而動,故可得盛大惟此只有君王可以達到這種盛大的美德所以無須擔心,要盡量保持如日的中天之勢。而讓盛大之光普照天下,無所不用,無所不至因為太陽到了中午接下來就會偏斜,月亮到了滿盈即會轉虧,天地也是有盈有虛,而這都會隨著時間變化而生滅,何況是在人?更何況是在鬼神呢?(此乃戒之,處豐之道,不宜過盛。但這卻是不容易做到的。)

56.

旅,小亨柔得中乎外,而順乎剛,止而麗乎明,是以小亨,旅貞吉也旅之時義大矣哉!

行旅之時,能以謙遜柔順,才可致亨通就像稟性謙柔的人,外居適中之位,而順從剛強者一樣,能穩定地安止又能附麗于光明,所以說「謙遜柔順,才可致亨通」因此行旅之時能謙遜處柔,就可獲吉祥故可知行旅之寓義是何等重大

57.

重巽以申命剛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順乎剛,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見大人

全民上下皆能謙遜而順從,正是適合申諭命令之時就像剛正的君王能順乎其剛中之本性以施行其志而陰柔者皆能謙順地上承於陽剛者,所以説「謙遜柔順,才可致亨通」故當此上下一片和諧之時,故應該要有所作為以展現出大人物的風範

58.

兌,說也剛中而柔外,說以利貞是以順乎天,而應乎人說以先民,民忘其勞說以犯難,民忘其死兌之大,民勸矣哉!

兌。就是和悅的意思君子內秉剛健之德,外以遜順接物,以使人能和悅相處,而能固守於正道是以上順天理,下應人心故能悅勞苦於百姓之先,則百姓亦能任勞忘苦能悅於共赴犯難,而不逃避艱險,甚至能捨生忘死悅之道的重大作用,就在於其能勸誡百姓,因此而悅於奮進,共濟時艱(「先」,導引。「犯」,赴。「勸」,勉。)

59.

渙亨剛來而不窮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王假有廟,王乃在中也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

渙散而能亨通這是因為剛健之臣前來坎險之中,以穩定基層而不會遭受渙散而柔順居正位的大臣能承應於君王,協助君王宣揚教化,而得到上級的贊同再者君王能以至誠感召神靈凝聚人心,乃因君王能居處中正所致故以此用以涉越大川大河,就像乘著木舟過江一樣,必能能獲成功

60.

節亨剛柔分而剛得中苦節,不可貞,其道窮也說以行險,當位以節,中正以通天地節,而四時成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

節制可致亨通這是因為剛柔上下分離而陽剛得中,能行適中節制的緣故故若節制已至於苦澀,就不可堅持地常守於其道。因這樣的節制必導難行於節道故凡能悅而後能勇於赴險,能處於當位才能自覺於節制,且惟居中守正而後行事才可致暢通而天地正也是因為有所節制,四季才得以成形聖明的君王能以典章制度以為節制,俾於使用有道,役之有時,則既不浪費財貨,亦不致損害百姓

61. 中孚

中孚柔在內而剛得中說而巽,孚乃化邦也豚魚吉,信及豚魚也利涉大川,乘木舟虛也中孚以利貞,乃應乎天也

內心誠信柔順於內而剛健居中,為內心謙虛而中實有信的樣子故能下者喜欣悅,上者和順,這就是誠信之德,以此嘉惠邦國誠信到能夠感動小豬小魚這類難感之物,就可以獲得吉祥這就是說誠信之德已惠及小豬小魚,即已能惠及世間萬事萬物如此有利於涉越大江大河,就能像乘駕中空木舟渡河那樣的暢通無阻故唯內心誠信而又能謹守正道,這才是應合天道的剛正之德

62. 小過

小過,小者過而亨也過以利貞,與時行也柔得中,是以小事吉也剛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也有飛鳥之象焉,飛鳥遺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上逆而下順也。

小小過越 ,乃為矯正偏失,故必須要有小小過越方可以改正,而獲得而行小小過越時,仍要符合正道亦即要行在洽當的時候。而且還要柔行而適中。故能以謙恭卑柔地處理,就可得吉祥如或剛強失正就會有偏失,所以不宜以剛硬的態度處理就像本卦取飛鳥為喻一樣,飛鳥既發出了悲哀的叫聲,就不宜再向上強飛,而宜向下棲息,這樣能得大吉祥小過之道,即當如飛鳥之遺音一樣,聲逆而上則難,順而下則易,而順行則吉

63. 既濟

既濟亨,小者亨也利貞,剛柔正而位當也初吉,柔得中也終止則亂,其道窮也

既濟卦是象徵事已完成,故可致亨通主重是因為能展現謙順之故而「應該謹守正道,謹慎守成者」,乃因無論陽剛或陰柔者,皆各居得正位,行為端正所致所以既濟之初始能得吉,乃因能展現謙柔持中而不偏所致惟一旦日久,終將因懈怠而停滯不前,則危亂就將應之而生,則既濟之道,便是到了困窘窮極的地步了

64. 未濟

未濟,亨,柔得中也小狐汔濟,未出中也濡其尾,無攸利,不續終也雖不當位,剛柔應也

事未成,因猶有發展的空間,故還可能亨通。這乃因陰柔者能慎守中道不偏所致但就如像「小狐狸渡河即將到達彼岸」,仍是處於危險之中故如若「浸濕了尾巴,再前行有害無利」一樣,若因未能持續堅持到最終,就只有害無利故雖然陰陽都不當位,但因各有剛柔之應,所以仍含藏互相輔助的可能性,只要勉力行之,仍有獲得成功的可能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