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让膝盖“老”得慢一点?做这三个动作,按这五个穴位!

 知无涯兮生有涯 2020-09-24

 

小编按

俗话说:“人老腿先老,百病从腿养”。

位于腿部中央的膝关节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它仅靠一个狭小的接触面支撑着我们整个身体的重量。

作为身体的劳模,膝关节的磨损不可避免、无法逆转,在过劳状态下更可能因伤病而提前“退役”。

一、你的膝关节还好吗?

 
膝关节早期退化时,通常不红不肿、不痛不痒,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就要当心。

1、不明原因的上楼痛或下楼痛

关节有光滑的软骨保护着,还有一些起润滑作用的关节液,但随着年龄增长,软骨逐渐变得毛糙,且关节液减少。

这时如果关节负重大、摩擦频繁,就会刺激到软骨下的神经末梢,让人感觉疼痛。

2、不按不痛,一按就痛

这同样说明软骨表层已经发生退化,受到按压后,缓冲作用减小,对髌骨的保护作用下降,也是膝关节求救信号。

3、单腿下蹲,有痛感

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一只腿站立膝盖稍微弯曲,另一只腿弯曲,脚尖略高于地面,然后保持这个姿势往下蹲,过程中缓慢进行,尽可能保持身体平衡。几秒钟后,再站立,回到初始姿势。

如果因为身体平衡性不佳、整个动作不连贯,或下蹲中加压过度,短时不耐受,出现酸胀现象,这都是正常的。

关键是注意下蹲过程中,膝关节有无痛感,只有痛才意味着不正常,需尽早到医院就诊。

二、膝盖最怕五件事情

 
膝盖“受伤”由多方面因素决定,除遗传因素外,生活中,膝盖最害怕的是以下五个字。

1、怕老

如果在年龄和骨关节炎的发病率之间画一条曲线,我们会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关节炎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随年龄增长,软骨营养供应不足,骨骼中无机物增多,骨骼的弹力与韧性减低,易导致关节软骨和骨退行性病变。

2、怕胖

因超重导致膝关节炎的患者,在患病人群中占据了很大比例。

现代人食物摄取总量失去控制,再加上运动量不够,导致关节的压力过大、负荷过重,令关节不堪重负。
 
3、怕湿

气候异常变化和居住环境欠佳,是导致膝关节炎发病的重要外因。

遇到湿冷的天气、低温或高湿,会使膝关节不适并出现酸痛、双腿无力打软,这些都是膝关节炎的表现。

因此,顺应季节变化添衣加被,减少野外活动,避免空调冷风直吹,可有效预防膝关节炎。

4、怕勤

运动过度、膝盖用得太狠,就会加快膝关节软骨的磨损,导致膝关节炎早发。

若已出现膝关节不适,在做剧烈运动前,最好先请骨科专家做关节功能评估,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进行走路锻炼的时候尽量选择平地行走,且每分钟不超过100步,锻炼时长不超过1小时。 

5、怕伤

外伤是年轻人被骨关节炎缠上的重要原因。

在运动、出行等过程中,如果出现急性外伤,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治疗以免留下后遗症。

关节的慢性劳损、不正确运动方式带来的非急性伤,也会加大骨关节炎的风险。

三、三个动作给膝盖“减负”
 
锻炼腿部肌肉,减少膝盖负担,可缓解变形性膝关节病,减轻疼痛感。日本整形外科学会推荐了一套锻炼大腿肌肉的简单动作,非常适合练习。

1、抬腿

坐在椅子上,抬起一条腿水平伸直,坚持5~10秒后放下,再换腿做。

2、膝盖按压

膝盖下方放一块卷起来的毛巾,平躺,膝盖用力向下按毛巾,坚持5~10秒后换腿。以上这两个动作可以锻炼大腿前侧肌肉。
3、侧抬腿

面向右侧躺下,将左腿向上方抬起20厘米,坚持5秒放下,换另侧。

以上动作应每天坚持,才能增加腿部力量,减轻膝关节负担。若感到膝盖疼痛时应马上停止,或下次练习时减量。

四、五个穴位调理膝关节炎

梁丘穴:正坐或仰卧位。下肢用力蹬直时,髌骨外上缘上方可见一凹陷,此凹陷正中处即为此穴。

鹤顶穴:坐位或仰卧位。在膝关节上,髌骨上缘正中可触及一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即为此穴。


阳陵泉穴:坐位。屈膝成90度,膝关节外下方,腓骨小头前下方可触及一凹陷处即为此穴。


委中穴:俯卧或站立位。在腘窝横纹上,左右两条大筋(肱二头肌腱、半腱肌腱)的中间(相当于腘窝横纹中点处),按压有动脉搏动感处即为此穴。


承山穴:直立,足尖着地,两手上举按墙。在腓肠肌下都可见一人字纹,在其下可触及一凹陷处即为此穴。


如果得了膝关节炎,包括膝关节痛、半月板损伤、老寒腿等问题,该如何调理呢?

可以艾灸梁丘穴、鹤顶穴、膝阳关穴、阳陵泉穴、委中穴、承山穴。

这些穴位,每穴艾灸30分钟左右,每次2~3个穴位,艾灸10天可以休息2~3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