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 | 《竞石说》

 竞石频道 2020-09-24


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
 
 
(一)
德政礼治
 
《论语·为政》里说: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意思是: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秦统一六国后,颁布了史上最严苛的律法,妄图把人民管得服服贴贴,然而事与愿违,暴政之下人民揭竿而起,秦二世而亡。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管是一个国家的治理,还是一家企业的管理,法治永远是最基本的基石。但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规律看,单纯靠法家的严刑酷法,是行不通的。

 
 
(二)
上医治未病
《黄帝内经》里说:
“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
 
意思是:最高明的医生都是在病没有发作前给予预防。让那些消极的、严重的后果不会发生;中等医生是治疗那些快要生病的人;最差的医生才治疗已经生病的人。
 
治国的道理也是一样。春秋时管仲以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被称为"春秋第一相"。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水平。

 
以礼治国,就是上医治病,用礼法来教导民众,让他们知廉耻,懂礼仪,有修养,就能起到预防犯罪的作用。如果仅仅依靠法治来管束,而缺少礼仪的教化,会导致孔子所说的“民免而无耻”的状态。人民虽然因为惧怕惩罚,不敢去做坏事了,但是他们没有羞耻心,要么以为能靠小聪明钻法律的空子,要么做了坏事还想方设法地躲避法律的制裁。这就是没有用礼来教化、没有培养起人的廉耻之心的结果。

 
比如秦朝,商鞅变法虽然有很大的进步意义,壮大了秦国的实力,但他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法律条款一天比一天更多了,但人的良心泯灭了,人的欲望膨胀起来了,虽然明知道有法律,但没有礼法的教化,控制不了自己的欲望,难免铤而走险。所以,仅仅靠法律制裁来治理国家是有局限性的。
 
法律可以把作奸犯科之人处死,但是不能把每个人都培养成高尚德行的人;法律能够把偷盗的人判处监禁,但惩罚不是最终目的,而最终目的是为了教化罪人恶人,让他们有廉耻之心,自觉走上从良行善的道路。

 
 
(三)
法治 VS 礼治
 
《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贞观之治时期: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
上哂(shěn)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意思是说,
皇上与群臣讨论禁止盗贼,有人请求使用严酷的法律来制止。
皇上微笑着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我们应当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
数年以后,天下太平,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了据为己有,大门可以不关,晚上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

 
监狱里的人越多,说明国家治理得越失败。如果有一天监狱空了,狱卒都闲得没事干了,这样的朝代,就是清明太平盛世。
 
孔子广收门徒,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他们在家孝敬父母,出门尊敬长辈,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世间效法的榜样,这就是礼治达到的效果,而不是靠法律惩罚达到的效果。
 
管理企业和治理国家在很多方面是异曲同工的。

 
海尔员工午睡被辞退事件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甚至有不少网友打出了抵制海尔的口号,对海尔品牌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按照规章制度来处理,理论上并没有错,但这种所谓的“法治”,这种杀鸡儆猴似的高调的处理手法,以惩罚代替管理的粗暴手段,相比那些“礼治”,人性化管理的方式,显然不够高明。
 
学习儒家文化的精髓,以“礼治”来管理企业,让员工真正懂礼遵法,心系企业,他们就能发挥出巨大的能量,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四)
基业长青之道
最后,我想重申在《帝王之道与企业之道》表达过的观点,儒家文化,非打江山之道,而是治理江山大道。
 
虽然中国自古以来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虽说《论语》是古代帝王必学的教材,但大家一定要注意,儒家思想只是治理国家的圣贤之道。
 
打江山并非儒家思想的强项,如果你想用儒家思想来打江山,或者帮你的企业在打江山阶段创造更高的利、增加业绩,那你或许要失望了。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意思是说:国家政治清明,言语正直,行为正直;国家政治黑暗,行为也要正直,但言语应谦逊谨慎。

 
连孔子自己都说,国家不好,政治黑暗,儒家子弟也只能全身避祸。
反之,当国家战乱停止了,国民修养生息到了一定程度了,国家的经济强盛了,国家需要长治久安了,进入治理江山时期了,这时儒家子弟才纷纷出师,这个时候才是儒家子弟大展所学辅佐明君的好时机。
 
所以说,
儒家文化,国家长治久安之道。
儒家文化,企业基业长青之道。

(黄竞石.2020.9.23)


本文为《竞石说》卷一“王道与王权”之第四篇
《竞石说》——从“文以化企”到“文以化人”的思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