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张旧船票,一段消失的历史

 建筑one 2020-09-24

三汇最后一个渡口(双盆殿渡口)位于曹娥江下游,是古时萧绍虞慈北部四县民众往来的重要渡口。解放后,该渡口也是绍兴市范围内最大的客运渡口,联系着上虞三汇和绍兴孙端两地的群众来往。渡运高峰时每年达有10万余人次,曾经为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起到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曹娥江两岸特别是三汇人民的出行条件大为改善,尤其是2011年8月份渡口附近的曹娥江袍江大桥建成通车后,渡口已失去往日的热闹。2011年12月21日,位于沥海镇三汇的双盆殿渡口正式撤消。从此,这个伴随三汇人民数百年的最后一个渡口在时代建设大潮中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

这个连接曹娥江两岸的双盆殿渡口,渡口北面是上虞市沥海镇新联村,南面是绍兴县孙端镇双浦村。

走水路渡口才几百米,但从公路绕行,要走30多公里。

当年,两岸人民通过这个渡口来往,他们在渡口、在船上热烈的交谈,谈论他们的收成、自己的小孩和当地的一些村社新闻。渡口、渡船,是他们获取乡情的渠道,也是牵挂对岸亲人的一种表达。

历史虽然翻过了曹娥江两岸人民靠摆渡交往的一页,但是,潮起潮落印证了曹娥江两岸人民的不凡人生,他们的渡口往事和历史功绩凝结在人们的脑海里,久久难以忘怀。

一艘渡船,一个简陋的售票厅,诉说着一段历史

岸边的芦苇和停泊的小船,随风摇摆。

渡口关停的消息传来,小编不由得一声长叹,往事种种,不由得涌上心头:

“过了二十多年,亲见着这里所有的变迁。
失去,
让所有的回忆变得更加珍贵!”

曹娥江江畔南岸,三汇人称它为南江沿、南江滩头。在渔村少年的眼里,这里就是他们的乐园,也是他们的童年记忆:游泳、戏水、捉鱼、放风筝、拔茅针、玩泥巴、挖毛蟹、弹地毛、偷番薯烤、看潮头、破船里面躲猫猫、玩梭哈等。

当年的南江滩头是多么热闹,渔民、孩童、渡船、劳作的妇女...很多捕鱼为生的(基本就是捕鳗苗了)大部份就是建海村、红卫村人。每逢八月十五左右,杭州湾潮汛起来到曹娥江,少年们偶尔能坐上渔民父亲的船去接潮头,那是多么自豪激动而又危险、刺激的事情!有太多太多的南江滩头回忆......

渡口不仅是少年人的回忆,也是当年嫁到南岸头的姑娘们的必经之路。姑娘们走过摇晃的竹桥,带着沉甸甸的袋子,袋子里装满着南岸头新收成的晚米,去看望爹和麽妈。她们嫁在孙端、道墟、肖金等地,白天跟随着丈夫在田里劳作,晚上想念江对岸的父母和兄弟姐妹,时刻担心着:不知道他们吃饱了没有,吃苦了没有。

如今,渡口没了,往日热闹的南江滩头也恢复了寂静,当时的少年们大多在城市落脚,留下来的少年的下一代们都在补习班里。他们想象不到父辈生活的场景,他们也体会不到父辈的艰辛与乐趣。

如今的渡口附近滩头,你可以去走一走,看一看。在这里适合放空自己,看看蓝天白云,听听缓缓流动的江水。芦苇丛中偶有白鹭在悠闲地戏水,江边滩涂上偶有螃蟹在肆意地横行……

船老大叼着烟,若有所思

一位候船姑娘的俏丽背影。

船来船往,就这样来回在虞绍两地穿梭。

下船的回家去,上船的也是回家去。

曹娥江的渡口,守护着一方百姓。

娥江夕照,让人心情宁静。

野渡无人舟自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