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宴请刘姥姥,菜单里并不是人参、燕窝、鱼翅等山珍海味,而是“倒给多少只鸡配它”的茄鲞和“鸡长的俊,下的蛋也小巧”的鹌鹑蛋,为啥呀? 刘姥姥一个乡下老太太,山珍海味她没见过,即使宴请她吃鱼翅燕窝,人家没准就误会是粉丝银耳;但是茄子和鸡蛋是她熟悉的食物,让客人把自己熟悉的食物吃出别致的境界,才是好的东道主。 私下以为,拿出茄鲞让凤姐喂刘姥姥,也是给宴席暖场的一个好的入口。一帮富家太太小姐和一个乡下姥姥,本身也没什么话题好切入。从她熟悉的茄子开始聊起,在让凤姐道出她的做法,宴席氛围立马热起来,话题参与度也高。 知识储备扎实的凤姐也不负众望,道出了这道菜的做法:“把才摘下来的茄子去了皮,只要净肉,切成碎丁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豆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爪一拌就是。” 看完这一段,有多少人被凤姐实力圈粉?!从来不让一个话题摔在地上,尤其是贾母抛出的话题,必然是漂亮地接住。 贾母不愧是见过大世面、深谙人情世故的老太太,这个小tip放在今天也依然适用啊! 还在犯愁请人吃饭找不到话题、气氛尴尬吗?作为成年人,谁没经过这样的饭局,吃饭的人彼此又不熟,还不得不去。下次可以学学这招。 在“探宝钗黛玉半寒酸”这一回,薛姨妈招待宝玉和黛玉的是什么?他和她都是信步而至,没有事先通知,这种家常温暖的场景,似乎也不适合整一桌子山珍海味,尽管“丰年好大雪”的薛家请什么都不在话下。 宝玉才从贾珍那里看戏过来,随口提了一句大嫂子家里的“鹅掌鸭信”,薛姨妈忙拿出自己家糟的,真是又家常又别致,DIY的风格显然比流水线的菜式更能让人走心入胃。 配上点小酒,屋里是林妹妹吃着无伤大雅的小醋,三个小伙伴打哑谜般地斗着嘴、较着劲,屋外下起了雪,更衬出屋里暖暖的、微醺的感觉,这感觉太美好,曹公在晚年落魄时仍然能清楚地记得所有细节。 酒喝到一半,薛姨妈端上热腾腾的酸笋鸡皮汤,蒜香开胃,富含饱和脂肪和呈味氨基酸的鸡皮最适合做汤,酸笋的膳食纤维吸满脂肪后也变得容易入口,二者搭配做汤再合适不过了。 最后再来半碗碧粳米熬的粥当做主食,不能更完美的一顿饭,简约又应景,想想我自己也是流口水了。 厨房的柳嫂子为了巴结芳官,明明人家只是想喝碗粥当宵夜,结果柳家的送来了“一碗虾丸鸡皮汤,又是一碗酒酿清蒸鸭子,一碟腌的胭脂鹅脯,还有一碟四个奶油松瓤卷酥,并一大碗热腾腾碧荧荧蒸的绿畦香稻粳米饭。” 柳嫂为了让女儿五儿进到钱多事少离家近的怡红院当差,也是蛮拼的。好家伙,司棋想吃个鸡蛋羹都推三阻四的,芳官一呼唤,恨不能把招牌菜全部奉上还嫌不够,鸡、鸭、鹅、虾、奶油、松瓤。。。不可谓不豪华啊! 连色彩的搭配都注意到了,红色的胭脂鹅脯搭配绿色的碧粳米饭,红配绿带来的强烈视觉冲击,大概是为了引起人的食欲。 偏偏被惯坏的芳官不买账:“油腻腻的,谁吃这些东西。”只将汤泡饭吃了一碗,拣了两块腌鹅就不吃了。 倒不是说柳嫂舍得下血本,反正是拿官中的钱给自己送人情,又不用自己掏腰包,也不心疼。这个做派是不是让你想起来自己身边的某位小领导,掌握了点资源,拼命想往上爬,逮个机会就狠狠地“表现一把”。 只可惜用力过猛了,送礼没有送到人家心坎上。更重要的是,站位太低,看不清形势,没有找对人。 五儿能否去怡红院,岂是芳官一个地位低微、被人买来送去的小戏子能左右的事? 宝玉私下护芳官是不假,但是有些事即使他有心也未必能使上力,就像他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铁哥们晴雯被冤枉被赶出大观园一样。 小红的背景够牛吧,首席大管家林之孝的女儿,在怡红院里也只是个外面伺候的小丫头,连进去端茶倒水的资格都没有。宝玉房里的大丫头的人选,更是得上头说了算。即使要找门路,也该是从凤姐找起,只怕是攀扯不上。 曹公对每一个小人物都充满了悲悯之心。仔细想想,柳嫂多么像你我们身边那些一心为子女的父母,自己地位不高,见识不高,但是为了给孩子拼个前程,什么都豁得出去。别说费力讨好地单做一桌子饭菜,就是要割她一块肉,只怕也是毫不犹豫。 跟孩子的前途相比,尊严、面子算个屁。 好在时代不同了,今天的我们拥有更多的受教育和工作机会。但是关键时候,为了不让父母的尊严和灵魂为了我们,赤裸裸地暴露在滚滚红尘中,我们是不是应该更拼一点呢?!少些抱怨,多些实干,为了自己,也为了最爱你的他们。 也不知怎么的,写着写着居然写出了鸡汤味,亲们不要介意哦! 暂时就想到这三个栗子,欢迎你们补充,我下次接着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