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末分享:大陷胸汤漫言

 罾事物语 2020-12-01

大陷胸汤漫言

末流郎中

大陷胸汤,出《伤寒论》。是效果良好的威猛之药。中医界有个说法,会用毒药的是高手。

可惜啊,我就不是高手,在运用大陷胸汤方面,还真的经验不够。因此,在这个方面,只能说是“漫言”,有个基本的了解。

原方组成为:大黄六两,芒硝一升,甘遂一钱匕。

用法:先六升水煮大黄,得药水二升,用此药水纳芒硝煮化,再纳甘遂末,服一升,得快利为度。

其功用为泻热逐水。注意:这个甘遂末是冲服。按仲圣的说法,甘遂粉用了半钱匕的样子。

这个方,主治结胸证。主要表现为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大便秘结,日晡小有潮热或短气躁烦,舌上燥而渴,脉沉紧,按之有力。仲圣在五个条文里提到了这个大陷胸汤,足见其重视程度。

这个方的病机是:邪热与内蕴之水饮结于胸中所致。

所以,由于水热互结,气不得通,轻则心下硬满而痛;重则: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日晡小有潮热,还可见短气烦躁。由于邪热结于胸中,津液敷布受影响,所以上则舌燥口渴,下则肠燥便秘。脉沉紧是邪盛于里而正气不虚之征。如果脉浮滑,则多是小陷胸汤证。很多非体力劳动者,非野外作业者,由于锻炼不够,对痛苦的耐受力很差,临床时不排除患者夸大病情的情况,这个时候,你得认真把脉,仔细判定。要防止患者误导自己。

当然,我们收集证候时也不要马虎,漏了细节,我们极有可能低估病情。这个都要注意。尽量不要误人误己。

在切脉时,要注意:大承气证的脉是沉实,大陷胸汤证的脉是沉紧。沉实和沉紧,老手细心,是可以分的,但是在医者疲倦或环境不够安静的情况下,八成就是个沉而有力的感觉。从前的长辈踏实人多,绝不单恃脉法,径处方治,值得学习。

尤在泾在《伤寒贯珠集》里讲,大承气证和大陷胸汤证最典型的是心下和胃中的区别。他认为胃中讲大小肠。可以参考这个对比原则。大承气专主肠中燥粪,大陷胸则主心下水食。这个老夫子还扯了一大溜文字,讲二汤具体做法的理由。大家可以去原著翻看一下,以求踏实。

仲圣原来讲的这个病由素有水饮内停特质的人,太阳表病不解,医反下之,导致热陷于里,以致于水热互结心下而出现结胸。特别要注意,如果表证未除,而有结胸现象,要细心衡量,不可纯用大陷胸汤,怕治成坏病。

仲圣又讲到,太阳误下,可能出现多种情况,特意把大陷胸汤证和“不结胸,但头汗出,身必发黄”的情况作了区别。对于热结在里的情况进一步探讨,往来寒热,用大柴胡汤,无大热,但头汗出者,用大陷胸汤。又讲了,日晡所小有潮热而不大便的情况。这一系列的对比解读,就把大陷胸汤和大柴胡大承气汤证区别开来了。这就给我们认证带来了方便。

仲圣的方,药量很大。在当代,一般是大黄十克,芒硝十克,甘遂末一克,是这个比例。

说实话,大陷胸汤,我还真没有用过。或许是我认证功夫不够,或许是我临证不够丰富的缘故。

甘遂的威力,我见过。有个武术家被人请去教武术,徒弟父亲感冒后暴食,便秘,心下硬痛。这个老头胆子够大,就荒野里挖了生甘遂,大如小指许,水煎顿服,患者下秽物若干,无比宽快,岂料,次日患者泄利无数,萎靡无神,幸喜禀赋甚强,不致于死。老中医李老去了,命母鸡汤煎仙鹤草若干,频频呷之,又处一甘润剂安之,乃得无事。当时我年少无知,但甘遂的威猛是见识了。这是给前辈跑腿的妙处。

至于大陷胸丸,目前使用的多是前辈改良过的,大黄250克,葶苈子(捣熬)175克,芒硝175克,甘遂30克,白蜜250克,杏仁175克(熬黑),以半斤蜂蜜丸之,每服5-10克,温开水送服。

它峻药缓攻。也治结胸,主胸中硬满而痛,项强如柔痉状者,柔痉的概念可网上查,或翻看《金匮要略》。

按照后世的书面说法,大黄芒硝葶苈子杏仁甘遂,计重一斤多,用半斤蜂蜜,绝对做不出丸子来,有点纸上文章的感觉,不太合于实践。当然,想办法加点蜜做出来就行了。重要的是我们要明白其原理,不是纠缠不休。

这个大陷胸汤证,在当代,很像夹水的胸膜炎症,肿块疼痛有热实候的情况,比如,急性胸腹膜炎,胰腺炎,癌肿等。似乎可作临证参考。个人认为心下硬痛,燥渴,便秘,脉沉紧为眼目就可以了。

古人传下的猛剂,有非凡的功力,用对了,是很好的。我们在学习和实践中很有必要去研究使用。杜月笙有句话,生虎尤可近,熟人不可亲。他的话褒贬不一,但借说中医,倒甚合适。猛剂慎用,是可以建功的,而平剂妄为,也有坏事的,比如补中益气汤,你用得不对,也怕提脱。

我曾经问过北方的一个前辈,前辈谆谆告诫,北人体质,如果用汤,甘遂末用一克比较好。南人体质,大约一半到三分之二的样子。地域体质的区别,用药分量也要斟酌。南人剂量用于北人,多是太轻了,北人药量用于南人,则药力太猛。

好,就扯到这里。

末流郎中谨上

本公众号历史消息查阅方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