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积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开创上海产学研合作新局面

 熟年人生 2020-10-07

上海的产学研联合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从1992年国家经贸委与国家教育部、中国科学院等携手建立国家产学研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积极倡导产学研联合以来,距今已整整十年。在这蓬勃发展的十年间,本市通过广大工业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共同探索与实践,产学研联合工作从萌芽状态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空间。党的16大明确提出,中国要走出一条新型的工业化道路。而紧紧抓住产学研的联合,正是加快新型工业化形成的重要途径。

一、上海产学研合作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1、经济全球一体化对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出了新要求

中国加入WTO已有一年。上海在经济全球一体化中要成为中国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巩固和发展制造业是坚实的基础。目前,中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虽然,我国制造业名列世界第4位,但总体规模仅相当于美国的1/5、日本的1/4强;制造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仅为美国的1/25、日本的1/26、德国的1/20。我国制造业的落后归根结底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缺乏,即企业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差劲。我们不能老是以世界的“生产车间”而沾沾自喜,要在传统的制造业基础上大力发展具有高附加植的高端制造业。

  2、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对上海产学研合作提供了新机遇

  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已经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上海将要在城市规划、大交通、大市场、创新融资租赁、第三产业、信息网络、物流、内外合作等方面,与区域内城市全面推进相互配套、衔接、贯通等实质性的合作。并且共同积极促进运行机制市场化,形成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具有实力、富有活力,能够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的长江经济带。这也要求上海的产学研合作站在三角洲区域的角度予以全面考虑,上海产学研合作的舞台扩大,新的机遇等待去把握,发展。

  3、党的十六大召开促进民营经济的飞跃发展为产学研合作腾出广阔的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截至上半年上海私营企业的数量已占全市各类企业总量的53%。其中,私营企业户数增长最快的,分布在交通运输业、仓储业、农林牧渔业及社会服务业等领域,增速均超过40%。今年私营企业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有3000多户,比去年同期增长81.4%。其中,注册资本上亿元的私营企业134户,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今年上半年,上海私营经济再创辉煌———实现产值1741.4亿元,上缴税收78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量的11上海民营资本投资不断涉足新领域,在城建、交通、环保、医疗机构、生态农业、影视节目制作、大型制造业、书店等行业大显身手。沪上私企总注册资本超过2260亿元。尤其引人注目的是私企内在科技含量的提高———有14507户私企正在从事与各种科技开发有关的前沿行业197户私营企业已经加入了市高新技术企业的行列。党的“十六大”后,日益茁壮的营企业在改革开放的上海,更加充满着希望和活力,同时,也迫切需要提升企业的核心技术竞争力。
  积极开创上海产学研联合的指导思想是: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围绕上海要建立成为全国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未来十年的上海产学研工程,要以提高上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推进大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战略联盟”,扶植和创建一批上海具有国家级的品牌,健全符合市场规律、在国际上具有合作和竞争能力的上海产学研一体化的新体系。

主要目标:在“十五”末期,上海要争取达到: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示范点  个;创建国家级的品牌   个;建成年销售额在亿元以上的经济实体100 家,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高新技术开发机构50家。主要任务是:一是要确立十五时期的产学研一体化攻关重点(有关国家战略产业与战略技术方面;有关提升上海工业核心技术方面;有关产业关联度大的产品和技术方面);二是在重点行业、集团建立全面合作(一体化);三是加强工业技术市场建设、形成一批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四是构建人才、信息平台;五是扩大产学研的联合范围、推进联合工程的协调;六是基本建立法律和政策支持体系。

二、积极联合,开创产学研工作新局面

(一)围绕上海支柱产业的发展,认真探索和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产业结构经过了三次大调整。80年代上海的六大支柱产业为汽车、通讯设备、电站及大型机电设备、石化、钢铁、家电、;90年代上海的支柱产业上升为电子信息、汽车、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精品钢材、电站设备及大型成套设备;“十五”规划上海的支柱产业调整为信息、金融、商贸流通、汽车、成套设备制造、房地产。

   上海“产学研”合作就要紧密围绕“十五”规划中提到的“六大”支柱产业以及三大高新技术产业,在这些产业领域里的在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重点创新专项中探索“产学研”的合作新机制。特别要重视企业的原创技术的开发以及产业化的推广进度。

(二)拓展产学研的联合范围,积极发展新兴产业

上海“产学研”的联合范围在未来十年中,要从目前的工业向医业、农业、商业、房地产等其他产业延伸。特别是那些对具有中国特色技术以及符合国际大都市特点、能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需要产学研一体化的新兴产业,予以特别关注和重视拓展。如:

1、中药。1993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的获得者美国马塞诸州新英格兰生物实验室研究主任理查德·罗伯茨最近提出:中国目前更多的是对西方先进技术的模仿。对于中国来说,在西方传统技术领域与西方的竞争无论在资金与技术上都体现不出优势。中国要做的是把有限的资金集中用于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技术,中医学的研究和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领域。中医是中国传统的科学,有根基。目前,国际市场上中草药产品年销售额约200亿美元,而我国只有385亿人民币,出口的产品仅占约3%的份额,且主要以原材料为主。如今,上海已经在启动中医的现代化。上海中药创新研究中心已在张江建立。上海医药集团旗下的雷允上药业中药复方提取物产业化示范工程在奉贤上海市工业综合开发区正式启动。该项目建成后,将年处理原药材6000吨,形成年生产片剂50亿片、胶囊2亿粒、颗粒剂600吨原料药的规模。加快中药研究和开发力度,顺应现代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市场消费的需求,发挥产学研的联合作用,成为继承祖国文化遗产、开掘巨大市场潜力的当务之急。

2、服装。中国是世界服装生产大国,也是全球最大的服装出口国。由于缺乏新颖的面料研制、先进的设计技术和著名品牌等,中国许多服装企业只能充当国际品牌服装的加工单位。以高技术、高附加值和时尚性的服装为例,欧盟出口到美国是12.37美/平方米,日本是6.33美/平方米,而中国是4.92美/平方米。上海服装服饰企业有近2000家,从业人员25万,工业销售产值近300亿,是上海都市型工业中产值最大、从业人员最多的行业。与上海睦邻的浙江平湖市,服装企业就有1100多家,去年总销售额达到113亿人民币,年产量达到215亿件,是全国最大的县级服装市场、全国最大的县级服装出口基地。全国服装销售额最大和效益最好的服装企业在平湖。全市服装以加工出口为主,行业集中度高,服装产品已形成系列化。日本的职业服装、法国的女装、欧美的休闲装等几十个国际品牌都在平湖加工生产。

3、林业。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人类居住环境成为发展的主要问题。“城市森林”作为现代国际大都市的重要生态环境,已经开始建设和发展。今年出台的《上海市绿化系统规划》中明确要求:到“十五”期末,全市森林覆盖率20%以上。去年全市新增林地面积12万亩,达到56万亩,森林覆盖率刚刚突破10%。以此推算,森林覆盖率达到20%,需要造林100万亩。发展城市森林,苗木基地的建立和苗木品种的科研开发以及产业化,就形成当今上海“产学研”的一个新的开拓领域。有专家提出:城市森林是一个发展潜力很大的产业。仅按森林住宅的收益分析,根据上海城市森林面积总量100万亩计算,按每十亩建一栋别墅计,可建别墅10万栋,则上海城市森林住宅开发的总收益将为1000亿人民币。

(三)抓好以资产为纽带、以技术为核心、以产业化为目标的产学研合作示范点

目前,上海的工业在全国是较强的,上海的高校力量在全国也是较强的。大集团、大业是上海国民经济的主体,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基础和希望所在。高科技领域是中国采取“后发制人”、超越西方的主要战场。“十五”期间,上海宝钢集团、上海汽车集团、上海广电集团、上海电气集团等将与上海高校紧密联合,向世界500强企业进军。兄弟省市的一些大的集团也纷纷在沪设立管理总部和科技研发中心。上海就要善于整合各种资源,积极推进大集团、大气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一体化,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竞争力。

   十五期间,上海大集团、大企业与高校、科研院的产学研一体化要初步建成新的体系 ,就必须要选择好突破口,抓好一批以资产为纽带、以技术为核心、以产业化为目标的产学研合作示范点。在国内外有一批有影响的国际品牌、并占有相当市场份额,使上海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技术与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全国产学研一体化的重要的技术创新基地。           

产学研一体化“示范点”,是指大集团、大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具有示范作用的典型单位,同时又代表了上海市产学研一体化的形象。“示范点”可以是经济实体,也可以是技术开发机构。

(四)探索公共财政框架下政府支持产学研合作的有效途径

一是要严格规范政府职能,适应WTO的要求,积极建立公共财政运行机制。为保证政府支持的重点方向体现国意志,必须研究制订一系列行政条例,如《中小科技企业资助办法》、《技术转移中心支持办法》、《关键共性和专项支持》、《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支持》等。包括国家产业技术政策等。明确规定政府、企业、学术机构、社会中介机构在技术创新、技术进步方面的职责,依法行政。同时,以科学、透明的招标方式组织专家论证方式确定项目。

二是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风险投入和社会资金投入的良好机制。首先要制订鼓励支持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的政策,使企业的研究开发经费逐步达到或超过销售收入的5%,逐渐实现上海企业的研究开发投入占全市科技投入的70%以上;其次,设立技术创新的政策性银行(倡议设立“长江三角洲技术银行”)或在现有政策性银行中开辟技术创新专向贷款计划,建立各种专项基金,吸引商业银行和社会资金的加入,增大高风险创新项目的贷款力度,并为列入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的贷款提供低息贷款;最后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建设的重点需要,制订政府大型采购计划时,要与企业技术改造挂钩,刺激整个经济对科技的需求,使科技成果尽快实现产业化。

三是整合现有各类技术创新基金,统一设立《上海市产学研合作基金》。以国家财政投入为引导,吸引大型企业、银行及社会资金(可以信托资金方式),设立,产学研合作专向基金,把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纳入国家专项计划,积极推行公共财政,减少对单个企业、科研机构、社会团体的投资,防止不公平竞争。

(五)加强和完善产学研推进体系建设

    一是要充实与加强市级产学研合作领导小组的权威作用和领导力量。按照产学研新的发展趋势,借鉴兄弟省市的经验,上海原领导小组组长由市经委担任,建议现由分管全市经济工作的副市长担任。市经委领导担任常务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原由市经委、市教委、中科院上海分院、上海科学院、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及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等,建议现再增加上海科委等部门。使科委分管的科技创新和经委所分管的产学研一体化能紧密结合,共同发展。

   二是要健全市产学研联合协调办公室的职能。协调办公室的主要负责人应由市经委科技处直接担任,办公室隶属市经委直接领导。另外为充实协调办各方力量,建议选调市经委、市科委、本市主要高校、科研院所等有关部门的得力干部进入协调办工作。上海市工业基金会作为市产学研协调办的日常工作机构发挥应有的组织协调作用。在市产学研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协调办通过政策导向、组织协调、建设市场、健全网络等主要途径推进产学研一体化。

   三是重视发挥大集团、大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主要经济实体中的协调办公室的作用。技术创新的主体在于企业。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在国家的创新体系中占主导地位。大企业大集团是推进产学研一体化的先锋,高校科研院所是坚实的后盾,都要共同为技术创新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和组织力量。

(六)努力构筑市场化的社会服务平台

一是健全产学研一体化的各类中介机构。包括基金运营、项目招标、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引进、专利评估以及生产力促进中心、知识产权中心、留学生服务中心等一系列配套齐全的各类服务机构。探索“技术课题产业公司”等新颖的中介组织的运营机制。

二是构筑推进产学研一体化的各类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统一上海的技术市场,将实体运作和“虚拟市场”紧密结合,整合社会各类科技信息和项目成果,创建“上海市产学研合作网站”,实行网上项目招标、课题申报、成果鉴定以及技术交易等,并建立统一、集中的全国与上海的科技成果数据库、专利数据库、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自今年3月开始筹建,6月投入试运行以来,浙江省已投入6000万元,建立了11个市级市场和88个县级分市场。全国有近2000家网站参与链接,5000多家中介机构加盟。网上技术市场使科研项目的洽谈等活动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具有成本低、时效长、效率高和选择广泛的特点 

网上技术市场推出的课题制、招标制、合同制和追踪问效制,一方面改变了过去科技项目由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申报,科技部门逐级筛选立项的传统做法,促进了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另一方面,通过主动设计、联合招标,有效地促进了科研院所的内部机制转换。到目前为止,浙江全省有2万多家企业在网上建立了交易网点,发布技术难题招标项目6000多项,提供研发经费近40亿元,其中100万元以上项目800多项。 10月上旬,全国已有上万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加盟,在线专家超过1.5万。目前,正式签约项目已达1229项,合同金额近13亿元。

三是要真正形成人才、信息、成果转化的市场运行机制。要加快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的进程,建立一套符合实际而又有科学依据的人才评价体系以及激励机制,对本土化以及海外归来的科技、学科的领头人要千方百计支持他们大胆创新,支持他们创建各类实验室,并以技术参股与企业建立紧密型的经济创新实体。科技信息鼓励共享和市场检验,对于科技成果要有自主知识产权,并通过市场得以最有效地转化,促进科技资本与产业资本的有效结合

(七)重视产学研合作机制的研究探索

 产学研一体化工作已有十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作为一项长期的发展战略,我们要重视产学研合作机制的研究和探索。为建立多层次、开放式的产学研合作机制,要不断出新思路,不断有新成果。

1、产学研的基点在于联合

上海实现产学研联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上海产学研的三方实力雄厚、基础稳固。二是上海的独特经济地位要求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中发挥龙头作用,加强与兄弟省市的产学研紧密联合,在城市形态和产业布局的配套上重塑产学研的发展业态。

2、产学研的重点在于开发

据不完全统计,上海十年来产学研联合开发成功    项重大新产品,已有   项投入规模生产,投产率达到了  %。其中,相当部分获得了国家、部、市的新产品奖。未来十年,上海要争取有更多的新产品、新技术问世。

3、产学研的难点在于工程

产学研的一体化是作为一项重大的、长期的系统战略工程,需要严密规划、统筹协调和系统管理实施的。上海十年来,科技与经济相脱节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解决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受到部门所有、行业隶属、行政体制不一致的束缚,资源整合难以通盘考虑。其思想根源在于缺乏系统工程的概念

(八)开展与长江三角洲区域、国际性的产学研机构的合作

    上海要积极发挥长江三角洲区域的龙头用,加强在区域内的信息、市场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紧密合作。以建立长江三角洲的产学研合作网络为基点,深入拓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93年就推出产学研结合计划(UNISPAR)。其主要目标是:使大学工程教育适应企业需求;促进大学和企业间在技术人员再培训方面的合作(继续工程教育);寻求推进科研成果向企业转化的途径和方法;协助UNESCO成员国有效地开展或巩固产学研合作。上海要积极争取国际上的产学研组织的指导和资金、信息、科技等方面的支持。加快上海作为国家4个国家技术创新试点城市之一的步伐。

        施蔷生   

        20021028草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