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钟书与刘永翔的文字因缘

 芸斋窗下 2020-10-07

  钱钟书曾被誉为二十世纪的“文化昆仑”,作为公认的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而又自信其著作“有甚深义蕴,开拓万古之心胸”的一代宗师,研究探讨其人事的“钱学”早已盛行于海内外。

  曾与钱钟书鱼雁通问多年并登堂入室被其引为知己的著名学者刘永翔,在钱学研究中别具新意独领风骚,荟萃其文史论著的《蓬山舟影》近日已由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推出。

此书第一辑“槐下拜钱”,映现了刘永翔与钱氏的文字因缘,及其自尊钱而说钱论钱的历程。

  本书第五辑也有按原件格式收录的致钱钟书信函,钱氏曾誉其“骈偶文至工,叹为罕觏”、“忽奉损书,发函惊叹,樊南四六,不图复睹。属对之工,隶事之切,耆宿犹当敛手,何况君之侪辈!前曾偶见尊作小文,即知为文豹之斑,威凤之羽,窃自喜老眼无花也。”

  钱钟书的《宋诗选注》出版于五十年前,此书曾备受赞誉,也颇滋争议。本书《读<宋诗选注>》为学术界公认关于此书最为全面而公允的评论。

  此文认为《宋诗选注》仍是迄今前无古人的最佳宋诗选本。分而论之,此书中之评论为第一,虽格于选编时的局势牵掣,却能披戴桎梏而演绎宋诗艺术之美。此书之注释为第二,其意象探源并世无俦,惜名物制度、语词训诂略逊一筹。此书之选目为第三,虽选编不能出自本心,但其自身亦有依赖《宋诗钞》旧选之病。

  中华书局出版的《管锥编》,为钱氏“文化昆仑”横空出世的标志。此书出版二十余年以来,交口称誉者虽众,但却缺少真正的知音,而亦竟有刻意攻之者,编纂此书的名家周振甫也被钱氏笑其“泥”,甚至“长太息也”。刘永翔即作《读<管锥编>札记》为此书作护法,阐明《管锥编》与《谈艺录》同为忧患之书:

  妄人有谓先生不问世务、不恤民瘼且更乏“终极关怀”者,嘻,读书灭裂一至于是乎,抑未读先生之书也?先生尝自谓《管锥编》是用“伊索式语言”,岂有伊索而无微言,止引虫鱼鸟兽为谈助者乎?抑未读先生之书也?然知言者固难得也……先生蒿目时艰,于目击身经之事有不能已于言者,常借前言往行而言之。

  钱钟书的旧诗写作艺术炉火纯青,义蕴渊深,如果不是在古典文学研究上学养湛深,并精擅于诗词写作,而又曾常涵咏体味钱诗之精妙者,不能得其作诗之宗旨与创作技法之三昧,更遑论仅略解文艺理论之初涉钱学研究者。

  如著名小说家、中国文学史研究专家吴组缃、著名学者郑振铎都将钱诗归属于“宋诗派”,周振甫在《钱钟书赠夫人杨绛诗》一文中,将《偶见二十六年前为绛所书诗册,电解波流,似尘如梦,复书十章》,错解了六首,《钱钟书与近代学人》的作者更将《伤张荫麟》诗,完全看了个颠倒。

  本书《读<槐聚诗存>》一文,对钱钟书学诗之始、师法之源,尤其是旧诗写作艺术与风格之形成过程,均予以全面深入而严谨细致的考证研究,填补了钱诗研究的空白。

  《槐下拜钱》中《钱通》一文为慕《石语》而“学步效颦”之作。此文所集诸语录,颇得《世说新语》清通简要之旨,寥寥几笔而形神酷肖,如闻其声,如见其人,钱氏也于此示现其平居家翁之文人形象。

  收录在《蓬山舟影》中的论钱诗文均别开生面,言人之所未言而洋溢着新意,作者不愧被钱氏深引以为知音,也可谓钱学之功臣。

  钱钟书与刘永翔的文字因缘,予人以颇为丰富的启示,也必将成为我国学术界和文坛的千秋佳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