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话春秋】之二百零九: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自然自觉自在 2020-10-14

公元前525年,鲁昭公十七年,鼠年(丙子年)。今年是周景王20年,尽管前年周景王刚刚创造了一个成语“数典亡祖”,知名度有所提高,但按“满五露面”的原则,还是让周景王先生露面再提高一下知名度吧。这一年,晋灭陆浑之戎,吴楚长岸之战,都是大国霸主楚的延续,稀松平常。对鲁国而言,有小邾国和郯国两国国君来访朝见,鲁昭公估计找到有了点做大国国君的感觉,但借着谈论日食,鲁国大夫叔孙昭子道出了鲁国第一卿季平子有不臣之心,这才是鲁昭公、鲁国公室、鲁国最大的忧患。郯子来鲁国访问,因为有学问而吸引28岁的孔子去请教,孔子后来告诉人说:“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意思是,在天子那里失去了古代官制,官制的学问还保存在远方的小国。圣人无常师。天子和诸侯往往因追逐利益而舍弃的学问,往往会被偏远的地方和民间高人很本真地保留和传承下来,真正达道之人,不会拘泥于“高大上”的形式,而是追求“真善美”的本质。孔子老先生从青年开始就是这样的人吧!

       十七年,春,小邾子来朝。夏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秋,郯子来朝。八月,晋荀吴帅师灭陆浑之戎。冬,有星孛于大辰。楚人及吴战于长岸。”

       孔子老先生用51字记载今年6件事,其中最重要的事情郯子来朝,孔子求学于郯子,借此可以了解了一下古代官制。

           (一)

            “十七年,春,小邾子来朝。”

        鲁昭公十七年,春季,小邾穆公(国君)来鲁国朝见。

        小邾穆公来鲁国朝见,昭公和他一起饮宴。鲁国大夫季平子(季孙意如)赋了《采叔》(今作《采菽》,见于《诗经·小雅·桑扈之什》,其中有“君子来朝,何锡与之”,以穆公喻君子。),穆公赋了《菁菁者莪》(《诗经·小雅·彤弓之什》,其中有“既见君子,乐且有仪”,以答《采叔》)。叔孙昭子(叔孙婼)说:“假若(小邾国)没有治理国家的人才,国家能长久吗?”这是称赞小邾穆公能答诗赋,显其贤能,所以小邾国能够长久。

        对《采叔》《菁菁者莪》有好奇心的读者,可拜读《诗》三百!不 读《诗》,无以言。多读读《诗》经,对学习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帮助。

          (二)

           “夏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

         鲁昭公十七年,夏季,六月初一日,发生了日食。

        鲁国掌管祭祀的官员请示所应该使用的祭品,鲁国大夫叔孙昭子(叔孙婼)说:“发生日食,天子不进丰盛的菜肴,在土地神庙里击鼓。诸侯用祭品在土地神庙里祭祀,在朝廷上击鼓。这是礼制。”鲁国大夫季平子(季孙意如)禁止这样做,说:“不能那样做。只有周正六月初一,阴气没有发作,发生日食,才击鼓用祭品,这是礼制。其他的时候就不这样。”太史说:“就是在这个月(季平子以为六月非“正”月,所以大史答复在此月)。太阳过了春分而没有到夏至,日、月、星有了灾殃,在这时候百官穿上素服,国君不进丰盛的菜肴,离开正寝躲过日食的时辰,乐工击鼓,祝使用祭品,史官使用辞令来祈祷消灾去祸。所以《夏书》说:‘日月交会不在正常的地位上,瞽师击鼓,啬夫驾车,百姓奔跑’,说的就是这个月初一的情况。正当夏正的四月(周正的六月),所以叫做孟夏。”季平子不听从。叔孙昭子退出,说:“这个人将要有别的念头,他不把国君当成国君了。”古人认为日食为上天示谴,国君有灾,叔孙昭子认为季平子不把国君之灾当回事,不能消除国君灾难,已经目无国君了,所以说“有异志”。

        一场日食引出的猜疑!季平子“不臣”之举,正如后世的“司马昭之心”,已经是路人皆知了,叔孙昭子只是把话挑明了而已。

          (三)

          “秋,郯子来朝。”

        鲁昭公十七年,秋季,郯国国君来鲁国朝见。

        郯(tán)子给鲁国大夫,并通过孔子向后世传授了古代官制,此次国事访问,意义非凡。叔孙昭公(叔孙婼)和郯子一起饮宴。昭子询问郯子,说:“少皞(hào)氏用鸟名作为官名,这是什么缘故?”郯子说:“他是我的祖先,我知道。从前黄帝氏用云记事,所以设置各部门长官都用云字命名。炎帝氏用火记事,所以设置各部门长官都用火字命名。共工氏用水记事,所以设置各部门长官都用水字命名。太皞氏用龙记事,所以设置各部门长官都用龙来命名。我的高祖少皞挚即位的时候,凤鸟正好来到,所以就从鸟开始记事,设置各部门长官都用鸟来命名。凤鸟氏,就是掌管天文历法的官。玄鸟氏,就是掌管春分、秋分的官。伯赵(即伯劳,以夏至鸣,冬至止)氏,是掌管夏至、冬至的官。青鸟(即鸧鴳,cāngyàn,以立春鸣,立夏止)氏,是掌管立春、立夏的官。丹鸟(鷩雉,bìzhì,以立秋来,立冬去,入大水为蜃shèn)氏,是掌管立秋、立冬的官(上四鸟皆历正之属官)。祝鸠氏,就是司徒(主教民);鴡(jū)鸠氏,就是司马(主法制);鸤(shī)鸠氏,就是司空(平水土);爽鸠氏,就是司寇(主盗贼);鹘(gǔ)鸠氏,就是司事。这五鸠,是鸠聚百姓的。五雉是五种管理手工业的官,是改善器物用具、统一尺度容量、让百姓得到平均的(五雉,雉有五种。西方曰鷷zūn雉,东方曰鶅zī雉,南方曰翟zhái雉,北方曰鵗xī雉,伊洛之南曰翚huī雉。)。九扈(hù)是九种管理农业的官,是制止百姓不让他们放纵的(扈有九种。春扈鳻fén鶞chūn,夏扈窃玄,秋扈窃蓝,冬扈窃黄,棘扈窃丹,行扈唶唶zé,宵扈啧啧zé,桑扈窃脂,老扈鷃鷃yàn。以九扈为九农之号,各随其宜以教民事)。自从颛顼(zhuānxū,古代五帝之一)以来,不能记述远古的事情,就从近古开始记述,做百姓的长官而用百姓的事情来命名,那已经是不能照过去办理了。”颛顼氏,代少皞者,德不能致远瑞,而以民事命官。

        这一年孔子(仲尼)28岁。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进见郯子并向他学习古代官制。不久以后告诉别人说:“我听说,‘在天子那里失去了古代官制,官制的学问还保存在远方的小国’,这话还是可以相信的。此年孔子开始研究官学。至今保存在曲阜孔庙内的《圣述图》内有一幅插图叫《学于郯子》,讲的就是“孔子师郯子”的故事。后来孔子创办私学的想法也是这时候开始有的。  

        (四)

        “八月,晋荀吴帅师灭陆浑之戎。”

        鲁昭公十七年,秋季,八月,晋国上军将荀吴帅师灭亡了陆浑的戎族。

        晋顷公派大夫屠蒯(kuǎi,晋国膳宰)去到周朝,请求祭祀洛水和三涂山。周大夫苌(cháng)弘对刘子(刘献公或者其子刘文公刘狄)说:“客人的脸色凶猛,不是为了祭祀,恐怕是为了进攻戎人吧!陆浑氏和楚国很友好,一定是这个缘故。您还是防备一下。”于是就对戎人加强警备。九月二十四日(丁卯,《春秋》记为八月),晋国的上军将荀吴(中行穆子)领兵从棘津(今河南省鹤壁市淇县南、新乡市延津县北,据说此地是当年晋文公打城濮之役时渡河的地方,但此地与陆浑之戎相距很远,不顺路。陆浑之戎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及伊川县境,所以,棘津有可能是孟津,在今河南省焦作市的孟州市南)徒步涉水,让祭史先用牲口祭祀洛水。陆浑人不知道,部队就跟着打过去。二十七(庚午),就灭亡了陆浑,责备他们和楚国勾结。陆浑子逃亡到楚国,他的部下逃亡到甘鹿(周地,今河南省洛阳市宜县西南)。周朝俘虏了大批陆浑人(先有警备,所以获戎)。

        此次出兵,目标明确,但原因神奇:晋国中军将韩宣子(韩起)梦见晋文公拉着荀吴而把陆浑交付给他,所以让他领兵,得胜后在晋文公庙里奉献俘虏。事实上,卧塌之侧,岂容他人酣睡。除了周王室不能动外,晋国这是在铲除晋国周边的威胁,特别是与楚国、齐国等大国有联系的威胁。

        (五)

          “冬,有星孛于大辰。”

        鲁昭公十七年,冬季,彗星在大火星旁边出现,光芒西达银河。

        彗星在大火星旁边出现,光芒西达银河(古人称银河为汉)。申须(应是鲁国大夫,估计也是阴阳家)说:“彗星是用来除旧布新的,天上发生的事常常像征凶吉,现在对大火星清扫,大火星再度出现必然散布灾殃,诸侯各国恐怕会有火灾吧!”鲁国大夫梓慎(春秋时期有名的阴阳学家)说:“去年我见到它,这就是它的征兆了。大火星出现而见到它。现在它在大火星出现时更加明亮,必然在大火星消失时潜伏。它和大火星在一起已经很久了,难道不是这样吗?大火星出现,在夏正是三月,在商正是四月,在周正是五月。夏代的历数和天像适应,如果发生火灾,恐怕有四个国家承当,在宋国、卫国、陈国、郑国吧!宋国,是大火星的分野;陈国,是太皞的分野;郑国,是祝融的分野,都是大火星所居住的地方。彗星到达银河,银河,就是水。卫国,是颛顼的分野,所以是帝丘,和它相配的星是大水。水,是火的阳姓配偶。恐怕会在丙子日或者壬午日发生火灾吧!水火会在那个时候配合的。如果大火星消失而彗星随着潜伏,一定在壬午日发生火灾,不会超过它发现的那个月。”郑国的神灶(此人也很神奇,以前提过)对子产说:“宋、卫、陈、郑四国将要在同一天发生火灾。如果我们用瓘斝(guànjiǎ)玉瓒祭神,郑国一定不发生火灾。”子产不肯给。

        《春秋》因孔老夫子削著之后,坚持不语“怪力乱神”,但这次难得地记载一次天象。之所以能够如此郑重地加以记载,是因为明年宋、卫、陈、郑四国确实发生了火灾。而郑国的执政者子产以为天灾流行,不是“禳”就能够平息的,所以不给瓘斝(guànjiǎ)玉瓒来祭神,是一个坚定的无神论者?!《春秋左氏传》则对此事进行了充分地发挥。估计坚持“无神论”的人,读到此处,也有点“天道不测”的感觉吧!即使科技术发展到今天的这样的程度,按照英国科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的论断:我们只看到15%的宇宙,还有85%是我们不了解的。古人申须和梓慎估计可以看得比15%多一点吧!

        有人会说看不懂!其实我也是现学现卖,天象深奥,照录其文。 

        (六)

        “楚人及吴战于长岸。”

        鲁昭公十七年,冬季,楚国和吴国在长岸交战。

        吴国攻打楚国,楚国的阳匄(gài,楚穆王曾孙,穆王生王子扬,扬生尹,尹生令尹匄)做令尹,占卜战争的结果,不吉利。司马子鱼(公子鲂)说:“我们地处上游,为什么不吉利?而且楚国的惯例,由司马在占卜前报告占卜的事情,我请求重新占卜。”报告说:“鲂带领部属战死,楚军跟上去,希望大获全胜。吉利。”两国军队在长岸(楚地,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西南30里的西梁山)作战,子鱼先战死,楚军跟着上去,把吴军打得大败,得到一条名叫馀皇的船(吴王坐过的船),派随国人和后来到达的人看守,环绕这条船挖深沟,一直见到泉水,用炭填满,摆开阵势听候命令。

        吴国的公子光(阖庐)向大家请求说:“丢掉先王坐的船,难道只是光一人的罪过,大家也是有罪的。请求借大家的力量夺取回来以救一死。”大家答应了。派遣长满胡须的三个人偷偷地埋伏在船旁边(与吴人异形状,诈为楚人),说:“我喊馀皇,你们就回答。”军队在夜里跟上去。喊了三次,埋伏的人都交替回答。楚国人上去把他们杀了。楚军混乱,吴军大败楚军,把馀皇号船夺回去了。

        有人说,“长岸之战”是中国军事史上首次水军编队作战。此战双方都失败了,又都胜利了,所以只说“战”而不说“败”。

读点春秋,知点礼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