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话春秋】之二百三十三:齐盟郑卫,伐鲁西鄙

 自然自觉自在 2020-10-14

公元前503年,鲁定公七年,狗年(戊戌年)。这一年,《春秋》只在秋季记载了3件事情,春、夏、冬三季都没有大事记载,按孔子老先生的标准,很多事情都不能载入《春秋》,这在以后的千百年中,无形中形成了一种共识,能够载入《春秋》的事情都不简单,都有深刻的喻意。今年仅仅记载秋季发生的3件事情,就给我们展示出了晋国衰弱的齐国强大,以及诸侯因此而产生的“叛”与“向”的取舍。郑国支持忠于王子朝的势力讨伐周王室,晋国出面摆平此事,结果是事没摆平,郑国却公然背叛晋国,投向了齐国的怀抱;卫国也感受到了晋国的衰败态热,使了外外交手段,与齐国建立了战略同盟关系;痴痴的鲁定公,因为祖上屡受齐国欺侮,所以坚定地跟随晋国老大过日子,盼望这样就可以过上内心安定、现世幸福的好日子,岂料盼来的地是晋国的沉默和齐国的讨伐。鲁定公内心的焦灼,与鲁国遇到的旱情一样,需要举行“大雩”,求得天水,才能够得到缓解。不是鲁国不明白,而是世界变化快,鲁定公也好,阳虎也罢,还需要看透很多东西才能混得好一点。

        七年,春,王正月。夏四月。秋,齐侯、郑伯盟于咸。齐人执卫行人北宫结以侵卫。齐侯、卫侯盟于沙。大雩。齐国夏帅师伐我西鄙。九月,大雩。冬十月。

       孔子老先生用54字记载今年3件事,其中最重要的事情是郑、卫叛晋投齐,这是中原诸侯形势变化的具体体现。

 

           (一)

            “七年,春,王正月。”

        鲁定公元年,春季,周王朝历法的正月,《春秋》无大事记载,但仍然按照“四时具备,方为一年”的规则记载时令。

        《春秋左氏传》记载了两件事情。一是春季二月,周王朝的儋翩进入仪栗(周邑,今址不详,凡正“周国”也就洛阳周围那么大点地方),并继续据此叛乱。可见儋翩是王子朝的死党。二是齐国人归还了鲁国的郓地(今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东)、阳关(今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房村镇),阳虎住在那里主持政事。可见阳虎在鲁国已经是说一不二了。 

            (二)

           “夏四月。”

        鲁定公元年,夏季,四月。《春秋》仍然无大事记载,这表明孔子老先生的选择标准很高!但仍然按照“四时具备,方为一年”的规则记载时令。

       《春秋左氏传》继续记载王子朝坚定的拥趸(dǔn)尹氏的情况。夏季,四月,周王室大夫单武公(单穆公之子)、刘桓公(刘文公之子)在穷谷(山谷名,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打败了尹氏。

       尽管周敬王在王位之争中取得了胜利,但王子朝的却很深远,轻易去除不掉。这个世界上本来是没有什么冲突的,当我们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时,冲突便发生了。站在2500年后的时空隧道口向前张望,你会发现周敬王和王子朝两人谁做周王朝的天子,几乎亳无差别,这就是“立场”的作用。

         (三)

          “秋,齐侯、郑伯盟于咸。齐人执卫行人北宫结以侵卫。齐侯、卫侯盟于沙。”

        鲁定公元年,秋季,齐景公、郑献公在咸地结盟。齐国人拘捕了卫国的外交使节北宫结,并发兵侵略卫国。齐景公、卫灵公在沙地结盟。

       这就是“套路”,是齐、卫两国给晋国人使的障眼法。由于郑国支持周王室大夫儋翩的叛乱,所以郑国受到晋国的打击报复,郑国与晋国的关系开始恶化,郑国为求外援,把外交重点投向了“准老大”齐国,所以有了齐景公与郑献公的咸地(卫地,在今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区梁家庄乡)结盟。结盟地之所以选在卫国,这又是卫灵公与齐景公之间的默契。卫灵公也想要背叛晋国,大夫们认为不行。卫灵公派北宫结去到齐国,私下告诉齐景公说:“把结抓起来,侵袭我国。”想让齐师恐吓卫国诸大夫,同时警告晋国不要轻举妄动。齐景公听从了北宫结(其实是卫灵公)的话,就在沙地(琐地,古音同,在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东)结盟。

       弱是老大无人敬,强是仇敌有人亲。郑、卫这些小兄弟开始抛弃晋老大,迫不及待地投向了齐国的怀抱。

          (四)

          “大雩。”

        鲁定公元年,秋季,鲁国举行盛大的求雨祭祀。

       求雨得雨为雩,求雨不得为旱。鲁国发生旱情,组织大型祭祀活动,为民生而搞点无用的活动,也算是有心吧。

          (五)  

          “齐国夏帅师伐我西鄙。”

        鲁定公元年,秋季,齐国大夫国夏帅师讨伐鲁国西部边境。

       齐国已经不把晋老大放在眼里了,秋季,齐景公派大夫国夏(国佐之孙)进攻鲁国。阳虎为季桓子(季孙斯)驾御战车,公敛处父(孟氏家臣,成宰公敛阳,公敛后来是复姓)为孟懿子(仲孙何忌)驾御战车,准备夜里袭击齐军。齐军听到这个消息,假装没有防备,设下埋伏等待鲁军。公敛处父说:“阳虎你不考虑到这样做会引起祸患,你一定会死。”苫夷说:“阳虎你如果使他们两位陷入祸难,不等军法官的判决,我一定杀了你。”阳虎害怕,就撤兵,才没有招致失败。鲁国公族的家臣们都逐渐强大起来,居然可以相互牵制,避免祸患。

          (六)

          “九月,大雩。”

        鲁定公元年,秋季,九月,鲁国再次举行盛大的求雨祭祀。

        仅秋季,鲁国就举行了两次求雨祭祀活动。周历九月,是夏历的七月,正是农作物生长季节,看来旱情较为严重。比自然旱情更为焦灼的是,鲁定公心中对齐国威胁的焦灼,这可能也需要借祭祀来排解一下。鲁定公上台后,抛弃准老大齐国来巴结晋老大,又是去朝见,又是去会盟,去年还按晋国的意思去侵略郑国。现在,齐国和郑国结盟了,又和卫国结盟了,晋老大什么反应也没有,这样一来,鲁国就被置于很尴尬的位置,战略上,处于齐、卫、郑包围态势之下,这怎么能不让鲁定公和鲁国公族们上着急呢?确实需要一场及时雨,来解救鲁国政治形势的焦灼。

          (七)

          “冬十月。

        鲁定公元年,冬季,十月。《春秋》无大事记载,但仍然按照“四时具备,方为一年”的规则记载时令。

        《春秋左氏传》记载,冬季,十一月二十三日(戊午),周王室的大夫单子(单武公)、刘子(刘桓公)在庆氏(守姑莸大夫)那里迎接周敬王。晋国的籍秦护送周敬王。十二月初五(己巳),周敬王从姑莸返回进入王城,住在公族党氏家里,然后到周庄王庙朝拜。周敬王在位十七年了,还处在王子朝的阴影之中,这天子,这天命,都快没谁啦!

读点春秋,知点礼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