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学诗,无以言】之六:《桃夭》,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

 自然自觉自在 2020-10-14

《桃夭》是《诗》的第6首,现代人一般认为,这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当然,正统解诗者说是赞美周文王后妃的贤德,了解一下即可。这首诗真正的独特之处,却在于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首用鲜花比喻美人的诗歌,其美仑美奂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被今人评选为《诗》之10大中最美诗句之一。

《桃夭》开篇不仅由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所描写的桃花为“兴”(兴起),而且含有 比喻)的意思,这种写法对后世影响很大。常言道,第一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天才,第二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庸才,第三个用花比美人的是蠢才。《诗》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中《桃夭》的创作者(姑且称其为古代劳动人民吧),应是第一个用花来比美人,因此,称其为天才并不为过。

《桃夭》之后,用花、特别是用桃花来比美人的层出不穷,在此将历代比较著名的诗作列举一、二,供读者比较和欣赏。如魏晋的阮(ruǎn)籍《咏怀·昔日繁华子》中有:“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辉光。”唐代的崔护《题都城南庄》中就有:“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北宋的陈师道《菩萨蛮·佳人》词中有:“玉腕枕香腮,桃花脸上开。”等等。

这些历代大家的诗作或直接引述,或略有创意,虽各有特色,自然不能贬之为庸才、蠢才,但很明显的是,他们无不受到了《桃夭》这首诗的深远影响。这些号称有一流才学的诗文大家尚且如此,那些庸才、蠢才,就更难免落入俗套啦,只不过影响有大小,运用有巧拙而已。

《桃夭》是一座艺术高峰,数千年来无法超越。从古至今,中国的文学作品在形容女子面貌姣好时,几乎形成了这一种固定模式,无非就是面若桃花”“艳如桃李”等词句,很明显,这都是得《桃夭》的启发,也受《桃夭》的影响,而“人面桃花”因有崔护的推波助澜,更成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种经典意境。闲话少叙,读诗会意吧。

 桃 夭

桃之夭夭,zhuó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fén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zhēn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释:(1) 夭夭:花朵怒放,茂盛美丽,生机勃勃的样子。 (2) 灼灼(zhuó):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华:同,指盛开的花。(3) 之子:这位姑娘。于归: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于:去,往。(5) 宜:和顺、亲善。室家:家庭。此指夫家,下文的家室”“家人均指夫家。(6) 有蕡(fén):即蕡蕡,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蕡,果实硕大的样子。(7) 蓁蓁(zhēn):树叶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桃夭》以桃花起兴,以桃花喻美人,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全诗语言精练优美,不仅巧妙地将“室家”变化成“家室”和“家人”,而且以花、实、叶的顺序,反复用一“宜”字,描述了新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

古礼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男女结合才组成家庭。女子出嫁,是组成家庭的开始。宋代的朱熹《诗集传》对“宜”作了如下解释:宜者,和顺之意。室谓夫妇所居,家谓一门之内。实际上是说新婚夫妇的小家为室,而与父母等共处为家。

清代姚际恒《诗经通论》中有:“桃花色最艳,故以取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千百年来,中国的文字作品中,不仅以桃花形容女子容貌,为天下女人所心仪;更以著名的“桃花运”一词形容男子之色运,被男子所追捧。中国人有祖先崇拜情结,因此,无论男女,反复吟诵《桃夭》这首桃花喻美人之祖,估计会色运双收吧,不妨一试!

................................................

................................................

自然于道,自觉于法,自在于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