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潇潇秋雨寒。 爬满墙的青藤已经渐次变红变艳,为斑驳的老墙罩上了一袭彩衣。 最是读书闲。 假期里,多数情况是斜卧沙发一隅,腿上搭一件纯棉绣花的小被,翻书。 前些日子,酷热,秋老虎余威肆虐。一直穿夏天的裙子,小粉裙,小紫裙,洗了熨过又直接拎出来。 没成想十一却一下子变了天,原本带回老家闲置的中国红带帽小坎肩,又直接穿回来。 那天在五楼,小风嗖嗖地吹,幸好早上换上浅灰无袖小坎,外搭条纹羊绒小衫。坐在开圆了窗子的房间里,还打起了寒颤。图片给人家看,竟说自己还穿短袖,直接笑话我。那时穿着丝袜的双脚,几乎凉得快没有感觉了。 超级喜爱的秋款裙,还没展露欢颜,就被羊绒衫径自取代,挥手自兹去了。 朋友圈里关于下雨降温的各种调侃,各成风格,各种好玩儿。 最好玩的是这道题的问答: 为什么要上学上班了却开始下雨降温? 语文标准答案: 1.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 2.暗示了人物双假结束的悲惨命运; 3.揭露了下半年再无假期的凄惨环境; 4.为假期后各种辛苦工作埋下伏笔; 5.与美好的假期形成鲜明的对比! 真标准!标准答案完美地做到了既精辟又全面。 好吧,放弃吐槽天气。 直接做好三件事,“寒露脚不露",防风,防雨,外加防雪。 02 天凉吃鸭蛋。 读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黄白香气洋溢。朋友圈里的小美女,恰如其时的晒出网购的高邮咸鸭蛋,说不知道有没有先生所写的味道。那张切开的鸭蛋图片,黄白分明,配上先生的字,果然十分贴切。 先生说: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是出了名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这一条我看后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红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益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邮咸鸭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我吃咸鸭蛋,远不及文儿里写的那么温雅。通常都是用筷子敲破空头,直接挖着吃。高邮的咸鸭蛋吃过一两次,也没有格外特别的感受。相反,朋友从水乡白洋淀带来的一箱咸鸭蛋,我却是吃出了地地道道的家乡味儿。 小时候,母亲灶厨间的绝活之一便是腌咸鸭蛋。想来,从那陶瓷小瓮里,掏出一枚新腌不久,白嘴就可以吃的咸鸭蛋,只带一点淡淡的咸味,可以一口气就吃进去。想来竟是秋凉时光里,少年时节无比美味的吃食。 家乡的种种,总会被乡情濡染的愈发亲切。所以,先生自然生出他乡咸鸭蛋如何入眼的感慨,亦在情理之中。 曾经沧海难为水的乡恋,厚实而且厚重。 03 冬吃萝卜夏吃姜,一年不用开药方。 萝卜有春夏秋冬。一年到头,美曰四季萝卜。可生吃、煮食、腌制、熬炖……萝卜,是我菜谱里的多样美食。 最爱的,当然还是秋天的萝卜。 去山东出差,在曲阜买过当地的青萝卜。洗过生吃,嘎嘎地脆生,水分足食。在大理旅行,也沿街买过小小的红萝卜,老人用箩筐挑着,个个细如手指,咬一口下去,脆甜生津。可是,萝卜吃了多年,依然觉得,还是小时候吃过的胡萝卜水萝卜最好吃。或者想说自从长大后就没有再吃过小时候那么好吃的萝卜了。 萝卜生吃生嚼,可以嚼出淡淡的甜味;萝卜切成细丝,加盐花、葱花、香油、调拌,香气又足又开胃。不管胡萝卜白萝卜还是心里美,都是我生吃的最爱。心里美去皮切丝,拌白糖,淋老醋,颜色可爱,入口甜、脆、多汁儿,实在不辜负”萝卜赛梨” 的美誉。 熟吃萝卜,方法也有多种。萝卜排骨汤,萝卜炖牛肉,萝卜汆丸子,萝卜包饺子……白萝卜耐久炖,久则出味。胡萝卜亦不甘落后,风气十足。涮锅里的水晶萝卜每每闪亮眼眸,独占舌尖上的美食。加辣椒蒜末素炒白萝卜条胡萝卜丝,或者瘦肉勾过芡粉翻炒,更是日常里最下饭的几道秋菜。 小时候,每到收萝卜的季节,母亲都会张罗着晒萝卜干。母亲安静地坐下来擦萝卜片,我欢蹦乱跳地去散发,白萝卜红萝卜此一方彼一块,情趣满满。秋阳明媚的麦田里,萝卜干于一朝一夕间,自成天地风景。摊晒平整,水气风干后,装袋收藏起来。秋菜多数下架后,冷冬来临,萝卜干用开水烫过,剁碎切馅,母亲再添加出油后,专门留存的油脂干,剁碎了调拌一起,像变魔术一样,转瞬端出香喷喷的大包子。一家人团团围坐,吃得热气腾腾,高高兴兴。 上班后多用嗓,咽炎也成了常态。大姐赠我妙招,茶几上、小玻璃碗里,每天专门切放白萝卜三两片。取白萝卜中段,去皮,切片,直接当水果吃,润喉利咽。坚持多日,久治不愈的咽炎咳凑不治自愈。 也跟母亲学会腌萝卜。腌萝卜咸菜,很拿手。但因盐分太多,况腌制食品对身体多有不益,于是放弃,不再腌咸菜。改做糖醋萝卜条,成为历年秋冬时节的习惯。白萝卜洗净、去皮,切成萝卜片或萝卜段,依据个人喜欢,时常变换刀工,加醋、糖和生抽,朝天红小辣椒几枚生放进去,隔半小时翻拌,放进透明的敞口大玻璃瓶中。翻拌几次后,待水没过萝卜,放入冰箱冷藏即可。随吃随食,酸爽适口,开胃生津。 萝卜,果真是既可眷顾身体又可喂养精神的美食。 沿袭生活的老传统,是对生活的尊重。或许,更是对父亲母亲或者长辈的一种缅怀。因为,在父辈眼里晒菜腌菜的秋天,才是秋天应该有的样子。 秋天了。 仪式化的秋天,更像秋天的样子。 04 夏气暑热,胃口不佳,饮食清淡。 常常煮一碗芝麻酱面,佐一碟黄瓜丝儿,两把掰不老豆角,用开水焯过,过水,炝锅花椒油,滚烫着,直接泼上,就打发了;或者慢火熬小米绿豆粥,即兴烙两张葱花饼……吃得清淡,体重分分钟下降。到秋风乍起,胃口大开,贴秋膘的由头由此而来。 涮肉烤肉是俗常贴秋膘的常态。因为夏天吃的单薄,秋冬热补一下,为身体积存营养,也是必须。 我贴秋膘,除了涮烤肉食,更喜欢极了栗子。 唐山的朋友曾经从老家给带来一袋子生栗子。栗子的形状很奇怪,像一个个小刺猬。栗有“斗”,斗外长了长长的硬刺,很扎手。人家说栗子的硬壳,是专门为了对付贪吃的小松鼠的。大自然里这样的自保模式,很有意思不是? 生栗子很好吃,皮却实在不好剥开,内皮尤其不容易去掉。 朋友说把栗子放在竹篮里,挂在通风的地方风干,就做成了“风栗子”。风栗子肉微有皱纹,微软,吃起来更细腻有韧性。 宝玉为一件事生了气,袭人给他打岔,说“我想吃风栗子了,你给我取去。”怡红院的檐下是挂了一篮风栗子的。风栗子入红楼梦,身价就高了,也雅了。这栗子会是谁送来的,贾蓉送来的?刘姥姥送来的?还是宝玉自己买的?书里不曾提及,只好不得未知。 我尤偏爱熟栗子。 买了生栗子来,用高压锅炒栗子,也是大姐教给我的一门手艺。栗子洗干净后,用剪刀在顶部剪个十字口,栗子皮要剪开。栗子放进高压锅,加一勺油,加糖,中火翻炒,用手在锅顶晃晃,感觉热气上来的时候,加盖,不加阀,用中小火。轻轻晃动高压锅,使栗子翻滚,受热均匀,晃5秒钟,停半分钟,开始频率低一些,后期要高一些,等到栗子的香气飘出,再听到噼里啪啦爆裂的声音,一两分钟后,栗子就可以出锅了。把栗子倒出来,火候恰好的糖炒栗子就ok了。 喜欢的市里几家做糖炒栗子的店,栗子要轻轻一捏,壳就破,不护皮的好吃。遇到不好剥皮的栗子,从来不做回头客,敬而远之就是。 还有水煮栗子。当然,装袋的栗仁也不错。只是价钱也上了层次。 栗子做菜,当属栗子鸡。鸡切块,栗子去皮壳,加葱姜酱油,加水淹没鸡块,鸡块熟后,加绵白糖,小火焖20分钟即可。 栗子功效无限。可以养胃健脾,与人参、黄芪、当归等相媲美。栗子还可以减少眼睛的疲劳感,对于我们这些每天看英文小字的美女们来说,真是宝贝。栗子还能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可以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叫我如何不爱极它? 05 如果凉秋里,等等美食可以养身的话,文字却是用来养心的。 手写文字日记记录的方式,曾经坚持了很久。又可以重新坚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