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绿地之父张玉良连任一年,但是业绩没能再创辉煌

 昵称72020678 2020-10-20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3880亿元对于任何一家中型房企来说都是一个不错的规模数字,但对于曾进入三甲阵营的房企绿地控股来说却略显尴尬。

从房地产销售数据上看,2019年全年,绿地控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3880.42亿元,同比仅增0.1%,相较于2018年26%的销售增速而言,增长速度明显放缓。(更多原文点击《 年销售增速仅0.1% 绿地控股难逾规模鸿沟》阅读)

对此,「看懂经济」邀请几名看懂经济评论作家对此文进行了深度解读。(评论内容精选自看懂App的解读)

周正国

高级经济师,看懂App评论作家



张董为了绿地确实费了不少心。上市公司的估值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市盈率(股价与每股利润比值)这个指标已经失宠,不能很好说明选股理由。因此新指标出现,就是ROE-PB体系(净资产收益率-市净率(股价与每股净资产比率))开始占据主流。

来由是: Wilcox于1984年发表论证了P/B与ROE两者的数学关系: 通过一定的简化推导出一个简单的对数线性模型,即Ln(PB)=-kT+Tr。r为预期ROE,T为投资期限(初始投资时间为t=0),k为在T收回投资时的预期收益率。其中r、PB是内生变量,k、T是外生变量。 

任何理论都有假设条件,这个理论适用于净资产波动性小,收益稳定的行业。房地产有金融属性,原来主流估值就倾向于市净率PB值,而不是常规的PE值。金融行业普遍估值比较低,按照PE估价法。现在这个主流理论关注了净资产收益率ROE指标,上市公司都开始重视这个指标,这显著说明了主流分析师对董事会管理层的巨大压力。是不是长远战略让位于股市每年的短期指标呢? 

绿地今年应收没变,销售面积减少11%,平均售价约1.2万元/平方米,应该是加大了一二线优质房产的去化,以缓解资金压力。其大基建集团的应收1800多亿元,应该绝大多数是自己房地产业务的建设任务。

从集团外承揽业务数据不详,从房地产业进入纵向上游建筑业,产业一体化有利于资金周转,同时压低建材成本。不过由于建筑业会计复杂,成本透明度低一些,进而对绿地估值有负面影响。公司归母利润139亿元,而集团金融板块利润35亿元,比例不低,不知道来源如何? 

桂浩明

申银万国首席市场专家,看懂App评论作家



关于绿地,各种传闻很多,官方说法与民间舆论也有不小的差异。市场很敏感,绿地控股不到6倍的市盈率(万科目前是14倍),也多少说明投资者对公司的看法。绿地在资本市场是常有动作,但反应平平,这次有意搞最时髦的分拆,但股价也没有什么表现。也许只能说,由于人们对绿地了解太少(也许透明度不够),只能旁观了。这次董事长说了很多,但干货有限。一年业绩原地踏步,的确也没有太多的可说。 


看懂小程序上线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