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 飞 五 千 年 宋哲宗由于得了重感冒,而且是好几次重感冒,交叉感染,不管吃什么药都没有用,最后因病医治无效,过早的离开了宋朝人民。 他这一走可把其他人难为坏了,因为他不但没有留下儿子来继位,就连传位诏书都没有。 最终由太后牵头,众大臣讨论,决定由哲宗的弟弟端王赵佶继位,这就是鼎鼎有名的宋徽宗。 紧急关头玩失踪 宋哲宗突发急病,但是谁也没想到竟然会要了哲宗的命。 在哲宗突然驾崩的这间屋子里,知道内情的也就这么几个人。 可是万一走漏了消息,被别有用心的人抢占了先机,那这皇位上坐的,可不一定是谁了。 所以内侍梁从政着急了,心想现在不是哭的时候,计划赶不上变化,当务之急是要找到端王赵佶来赶紧继位,到时候哭也来得及。 端王赵佶 于是梁从政和宰相曾布吩咐身边的小太监说,你去看看,如果五位王爷都在宫外候着,就先让端王进宫,等新帝继位之后,再让剩下四位王爷觐见。 过了一会儿,内侍来报,说五位王爷来了仨,那位瞎眼的申王没来,另外端王请假了。 这话一说,宰相曾布气得两眼发昏,梁从政也是干着急没办法,都火烧眉毛了,你居然还有心情请假? 于是赶紧把这事报给太后,让她派使者去宣诏,就说皇帝驾崩,赶紧让端王进宫。 谁不想当皇帝? 这端王到底哪儿去了呢? 其实啊,这是端王欲擒故纵之计,对于皇位,他哪能不上心啊。 不过他知道,老爹神宗一共生了十四个儿子,哲宗排行老六,前面的五位兄长,没有成年就夭折了;老七、老八、老十也死了。 剩下活着的就五个了,自己排行十一,六哥哲宗一死,最为年长的就是九哥申王,九哥是瞎子也当不了皇帝,那下一步就轮到自己了。 在哲宗皇帝生病的时候,端王就听说京城相国寺,有一个算命先生,专业技术过硬,正确率非常高。 因此端王想,既然他算得这么准,那我也去试试,看看我什么命。 结果算命先生掐指一算,说这是大横之兆,两个月后事成。 大横之兆,就是做天子的命。 赵佶一听倍儿高兴,就为登皇位做准备。 先王已逝,新王何在 话说回来,向太后派使者第一次去请端王,过了很久,都没见端王露面;所以曾布只好一方面请太后再命人传端王,一面又找理由拖延时间,免得被人有机可乘。 他跟内侍梁从政讲,大行皇帝驾崩,我们只是听说,还没亲眼瞻仰遗容呢,我们去御榻前看一看吧。 梁从政说,对对,大人说得对,就领着这几位宰执大臣,进入后宫御帐。 曾布一看,宋哲宗那边全收拾好了,戴着皇冠,穿着寿衣,脸上还盖了块白巾。 梁从政把白巾掀开,曾布一看,哲宗皇帝走得很安详,躺在那就跟睡着了一样,心里一酸,就哭出来了,但是又不敢发声,就捂着嘴,哭了一会儿,才退出御帐。 然后就跟梁从政讲,端王到了就要立即继位,皇冠龙袍必须准备好。梁从政说,这都有,您放心吧。 因为古代的衣服,又不是量体裁衣,肥肥大大的,反正都那一个号。 赵佶原来也“戏精” 曾布这边万事俱备,只欠端王赵佶。 其实赵佶也没闲着,他看向太后的使者已经来了两次了,自己差不多该出场了。于是就赶往宫中。 他一到宫里,向太后和文武百官就立刻准备好架式。 向太后说,皇帝驾崩,也没儿子,应该立端王。赵佶一听,赶紧推辞,说申王是长兄,这皇帝我可不能当。 赵佶这个人很有心机,倍儿聪明,他把瞎子申王推出来,当挡箭牌,表示自己谦让。 如果他无心皇位的话,那除了自己这瞎哥哥,还有三不瞎的弟弟呢。你可以推荐这仨人啊,他也没有,说明他还是想当皇帝的。 向太后一听赵佶推辞,就赶紧说,申王眼睛看不见,哪儿能当皇帝啊,你怎么批奏折啊?按照长幼尊卑来说,就是你,你就别推辞了。 向太后 然后曾布等人也赶紧说,请王爷顾及祖宗社稷,就不要再推辞了。 赵佶得把这个戏演足啊,于是,第二次推辞。 向太后、曾布等人劝说,让他以国事为重,不可辞,接着,内侍就把这个皇袍,就给赵佶披上了。 几个人围着赵佶,穿皇袍的穿皇袍,戴皇冠的戴皇冠,把赵佶打扮得像个皇帝样了,再往御座上一请,这就可以继位了。 下面的文武百官一看,赶紧跪下齐声高喊,恭贺陛下。喊完都不带换气的,就开始放声大哭,为宋哲宗发丧。 宋徽宗这是命好,也因为内侍机灵,让他及时赶到了宫里,顺利登上了皇位。但是在他前面,也有倒霉的,明明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却被自己的叔叔抢了先。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请回复关键词:“宋太宗”,给你一篇文章看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