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轮椅上的乡村女裁缝

 愚伯的自留地 2020-10-22

文:雪落雨田

图:愚伯的自留地

父亲说,他结婚时穿的中山装,就是在隔壁村秋香那里做的,那时,她还是个二十岁左右的姑娘。那时,在她的身旁,就放着一个单拐和一个轮椅。

不知秋香是先天性的残疾,还是后来遇到了事故,她的左腿不能动弹,总之,从我记事起,就知道她出行时,都坐着那个手摇轮椅。

虽然不能像正常人那样走动,但秋香也算是天生丽质,她肤色白净,总喜欢用一个浅红色的手绢,扎着她精心梳理过的两条大辫子。

也不知道她在哪里学的裁缝手艺,她的父母省吃俭用,给她买来了一台缝纫机,村里谁家有些布料,都会找到她那里。不管人多人少,她总是有条不紊,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意。

她会做很多款式的衣服,但最拿手的是中山装,另外还有裤子、褂子、衬衫,只要是街上有的,给秋香描述一下,她就会复制出来,达到大家的满意。

在秋香23岁那年,她嫁到我们村,她的丈夫,腿有点跛,和我是本家,按照辈分,我应该叫她婶子。我高中之前的衣服,都是在秋香婶那里做的。有时是母亲带我去,有时是跟着姑姑去。

两个残疾人的组合,家境可想而知。后来,秋香婶先后生了两个儿子,家庭的压力越来越大。但秋香婶是个很会打理生活的人,虽然她不能和其他乡邻那样,去田间干活,但做裁缝,也一样养家糊口。

秋香婶来到我们村以后,做衣服方便极了。她还是一个多面手,既会裁剪,又会缝纫,手艺也高,做得又快又干净。于是,她的活儿接得多,衣服做不完。

在村里,尤其是秋天之后,经常看到妇女们坐在门前暖洋洋的太阳下,三三两两的,聚着拉呱。但秋香婶却很少出门,她没时间和邻居闲聊,说长道短。

尤其是一进入腊月,秋香婶的忙碌,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农村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春节时能够穿件新衣服,因此,那个时间段做衣服的人特别多。在秋香婶家的床上,案子上,到处都是堆满了布料,一摞一摞的,老高。秋香婶说:“只要是接了人家的活儿,就是连天加夜做,也要把衣服做好,不能耽误人家的孩子过年穿新衣!

每次,秋香婶都要忙到很晚,才拖着疲倦的身体,坐上轮椅,一点一点的挪移到厨房间。简单的吃点饭菜之后,又要踩着缝纫机,一直忙到三更半夜。


我记得非常清楚,那一年春节前夕,妈妈给我截了一块蓝大衣布料,交给了秋香婶。这也是我第一次做大衣。在她家的堂屋的东间,摆着一架缝纫机。房屋子里还有一条长长的铁丝,挂着许多做好的衣服,上面做着不同的记号。

以前,人们的衣服都是单调的白色,蓝色,黑色的。几乎很难看到什么好看的颜色了,顶多是布料上嵌着的暗花纹是不一样的。

秋香婶每次接过人家递过去的布料,都会仔细审视一份,然后她会根据布料的质地,给对方建议做那种款式会比较合适。然后,她拿出皮尺,坐在高高的凳子上,便开始给当事人量尺寸,之后她便说,几号几号来拿衣服。

我奶奶女儿多,逢年过节,总会有闺女扯些布料送给她。所以她也能经常去做衣服。有时候,做一条裤子,留着走闺女时候穿;有时做一件外套,吃喜酒时就拿出来穿穿。人家要是拿手摸摸看衣服,奶奶总是乐呵呵地说,以前的布料,前两天才拿去给秋香做的。

在我大学毕业那年,秋香婶的丈夫去世了,悲痛之后,是新生活的再次开始,家里少了一个帮手,孩子都在读书,秋香婶比以前干活更卖力了。

秋香婶的家,离我家也就10米远,晚上,他脚蹬缝纫机发出“咯哒哒,咯哒哒,咯哒哒”的响声,我都能听得一清二楚。

那时,我每天早晨上学走时,天还漆黑一团,就看到秋香婶早已起床了,她坐在灯光下缝衣服。她为了这个家,为了两个孩子,披星戴月,废寝忘食,但她全然不顾这一切,虽苦犹荣。

功夫不负有心人。秋香婶的努力获得了可喜的回报,两个儿子先后考上了大学,大儿子毕业后,留在了南京,二儿子则留在了苏州。

说起来真的有些不可思议,在上周一,我和父亲在小区里闲逛,意外的发现了一台轮椅,父亲指着轮椅对我说,这种款式的,应该有40多年了,和咱们村里秋香的那辆一模一样。

说话间,一个老年妇人从电梯里走出,拄着单拐,慢慢走向轮椅。我禁不住失声叫道:“秋香婶,原来你也住这里!”

那老年妇人定睛打量着我,半晌才反应过来,“你就是小军吧!”她高兴的回应着。

原来秋香婶搬到小区才5天,这里是她小儿子家,没想到在千里之外,还能够遇到同村人。这几十年里,这个轮椅始终陪伴着她,从乡村又来到了城市。

秋香婶已经年过70,老了,头发花白,脸上布满了皱纹。不过,在我的心里,她依旧如同花般绽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