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15期】音频学《论语·学而篇第15章》孔子因何夸赞子贡“可与言诗”?

 陆英图书屋 2020-10-29

音频学《论语·学而篇第15章》孔子因何夸赞子贡“可与言诗”?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意指做学问的功夫。出自《诗经·卫风·淇澳》:加工骨叫做切,加工象牙叫做磋,加工玉叫做琢,加工石叫做磨。没有切、磋、琢、磨之功,此四者皆不能成器。朱熹作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告诸往而知来者”,告诉已知的事情,就能知道未知的事情。“之”字同义已知的事。未知的事。

这段话的意思是,子贡说:“人能做到贫穷却不谄媚,富足却不骄横,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然贫穷却乐于求道,虽然富足却谦虚好礼的人。” 子贡(从中受到了启发——道德、学问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又问:“《诗经》说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不就是您说的意思吗?”孔子说“赐(子贡之名)呀,现在可以和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已知的事情,你就能引申、发挥出未知的事情。”

有人说,贫而乐道就是甘愿受穷。这是一种误读。贫而乐道是指在贫困环境下仍然要坚守的道德底线和自强不息奋斗精神。子贡请教老师对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的评价,孔子认为,人在贫穷时,容易自我卑贱,谄媚于人;人在富贵时,则容易骄傲放肆。如能做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说明他能正确对待贫富,所以予以肯定。孔子还讲过: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宪问》)贫穷却没有怨恨是很难做到的,富足却不骄横,倒是容易做到。因此,仅仅做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还不够,应当进一步向“贫而乐道,富而好礼”努力。贫而乐道,富而好礼,是指不论贫富,都一心向道,这就超越了贫的困扰与富的包袱,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这才是孔子教化弟子想要达到的目标。

人穷容易志短,孔子希望君子在贫穷的时候仍然能志于道,不悲观、不消沉、不气餒、自强不息。这使我想起了陈毅元帅在领导江南游击战争最困难、最艰苦,受伤后被敌人包围于梅岭时写的豪迈诗句: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诗中表达的坚定革命理想和面对困境的乐观主义态度,就是对贫而乐道的最好诠释。

那么,孔子为什么说可以和子贡言诗呢?孔子回答子贡的问话,在表示可以之后,又提出更高一层的要求。子贡从中领悟出道德、学问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道理,于是借用《诗经》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诗句表达自己的体会,得到孔子的赞许。孔子教化学生,非常重视调动他们主动思考的精神,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告诸往而知来者"“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正是孔子对子贡能举一反三、告往知来的赞赏和鼓励。

附:

【原文】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①。’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②。"

注释

①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见《诗经·卫风·淇澳》:加工骨叫做切,加工象牙叫做磋,加工玉叫做琢,加工石叫做磨。没有切、磋、琢、磨之功,此四者皆不能成器。意指做学问的功夫。朱熹作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②告诸往而知来者:告诉已知的事情,就能知道未知的事情。诸,同“之”。往,已知的事。来,未知的事。

译文

子贡说:人能做到贫穷却不谄媚,富足却不骄横,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然贫穷却乐于求道,虽然富足却谦虚好礼的人。子贡(从中受到了启发——道德、学问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又问:“《诗经》说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不就是您说的意思吗?”孔子说“赐(子贡之名)呀,现在可以和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已知的事情,你就能引申、发挥出未知的事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