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佳作无数,为何独独《枫桥夜泊》能让无数日本人如痴如醉?

 大连北溟子 2020-11-02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朝已被做完。”(《鲁迅全集》第10卷第224页) 先生此说固然有点过了,但是也说明了在诗歌这一体裁,唐诗是高峰,唐代以后即使偶尔有大诗人出现,也只不过是孤峰矗立,无法像唐代诗人一般群峰并峙。

在灿若星汉的唐诗中,有一首诗只不过是群星中的一颗,甚至光芒不是最亮的一颗,但是这颗星却令日本全国上下情有独钟,如痴如醉,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日本人对这首诗痴迷到什么程度?因为这首《枫桥夜泊》,日本人在东京的青梅县建了一座寺院,名字就叫寒山寺,在一条小溪上修建了一座“枫桥”。

清代俞樾在《新修寒山寺记》中说:

凡日本文墨之士咸造庐来见,见则往往言及寒山寺,且言其国三尺之童,无不能诵是诗者。

日本前首相森喜朗也曾经说:“苏州和苏州寒山寺是我向往的地方”。

去过日本旅游的人都知道,很多民宿和酒店都悬挂了这首《枫桥夜泊》的书法作品。

因为这首《枫桥夜泊》,日本有一个的风俗,就是在新年来临之际,去寒山寺听寒山寺僧人敲钟108下,据说寒山寺的钟声能够驱除人间108种烦恼甚至听了寒山寺的钟声还可以年轻十岁。

最令人惊奇的是,这首诗被编进了日本的教科书,成为日本学子的必考诗歌。日本的小孩子几乎都会背《枫桥夜泊》,《枫桥夜泊》在日本的影响力甚至要大过李白、杜甫的诗作。

日本人为什么那么痴迷《枫桥夜泊》?

有人说,因为寒山寺和日本有深厚的渊源。寒山寺刚建成的时候,名叫“妙利普明塔院”;唐朝贞观年间,高僧寒山和拾得来到这里做住持,才改名为寒山寺。有一天风和日丽,从西天飘来了一口巨钟,钟口朝上,缓缓停在寒山寺前的河岸边,寺僧们用尽力气想移动这口钟,钟却丝毫不动。

这时候,只见拾得和尚从竹园中拔起一竿青竹,轻轻一点,跳进巨钟里,那钟就缓缓地漂流起来,飘洋过海,将拾得送到了日本的一处名为萨提的地方。

从此,拾得就在萨提开始传播佛学和中国的文化。因为拾得对日本的贡献,后来,日本的大阪和静冈等地都建起了寒山拾得寺。《枫桥夜泊》这首诗也被编入了日本的教科书。

有人说是因为《枫桥夜泊》足够通俗。《枫桥夜泊》里没有华丽的辞藻和晦涩的典故,诗里就是一个失意的书生在失眠的夜晚,听到隔岸寒山寺传来钟声,愁上加愁。日本人中文水平不如中国人,所以更喜欢明白如话的诗。

这些理由都很牵强,都没有说到点子上,首先,我们知道,传说是对无法解释的现象的想象;其次,比《枫桥夜泊》明白如大白话的唐诗还有很多,为什么日本人不喜欢?

事实上,日本人喜欢张继的《枫桥夜泊》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这首诗契合日本人物哀、幽玄、侘寂的审美传统。

日本著名美学家大西克礼的美学著作《日本美学:物哀、幽玄、侘寂》认为,物哀、幽玄、侘寂三种美学传统,是当今日本文学、诗歌和绘画艺术的精神核心。这种审美传统让日本人从“山寺春向晚,杳杳钟声过,樱花飘散落”的哀愁中,走入“究竟微妙,洞达幽玄”,在时间的流逝里,以侘寂的心性去接受漏旧与拙缺。

首先,“物哀”(もののぁゎれ),是物与观物之人之间的共情,这种共情向来为日本人所青睐。从字面上看,“物哀”可以分为物和哀,物就是特定的物体,哀就是忧郁、哀伤的情绪和感情。

日本的“物哀”美学传统不讲道德,也不讲道理,它讲求一种极致的、纯粹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美。

近代哲学家和辻哲郎认为“物哀”是一种:

被官能享乐主义所束缚的心灵的永远渴求、唯美主义笼罩下的眼泪、涂上快乐主义色彩的“世界苦”意识。

如《源氏物语》中的光源氏最不爱的就是他的妻子,但是得倾城一舞,将道德和道理置诸一旁,天地之间仅他一人。“忧心长抱恨,未觉日月行。忽尔岁华尽,我身亦将倾”,这就是物哀之美。

又如川端康成《雪国》中,岛村喜欢上了叶子,那种可望不可即恰恰是最美的地方,那种巨大的虚无,巨大的无力,营造出一种纤细,但是又弥散开来的淡淡悲哀之感,恰恰就是一种极致的“物哀”之美。

其次,“幽玄”的源头在我国的古代典籍,被遣唐使带回日本之后,成了日本美学传统之一。

“幽玄”作为审美概念,意味着审美对象被某种程度的掩藏、遮蔽、不显露、不明确,意味着朦胧、微暗、薄明、含蓄、优柔之美,体现的是一种深远感、深度感,更具有一种神秘性和自然性。

与我国喜欢太阳,崇尚光明,推崇阳刚,在古典小说《三国》,《水浒》等多写铮铮铁骨之人不同,日本文学起源于女性日记,从根子里就透露着女性的特点,以至于后世的男作家,写的文字都有一股女性的婉约和阴柔。

幽玄其实大多就是指的日本文学里,那种朦朦胧胧,阴暗晦涩的共性。所以日本人最喜欢的环境是深暗的,暧昧的,模糊的,太阳一定要近黑的夕阳,灯光一定要暗。

第三,“侘寂” 是寂寥、古老之意,象征着古雅、孤寂的审美 情趣,也包含着淡泊、朴素的精神意义。“侘寂”的 “寂”不在于表达,是一种克制之美,是一种沉淀超脱的内在体悟,在简洁安静中融入质朴的美。

如村上春树的小说《且听风吟》,《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和《没有色彩的多崎作》,男主人公都独自一人踽踽独行。其感情都是冷漠的,至少,表面是冷漠的,不过,在昏暗的空间里,一人独处,内心却有万千世界。

了解了日本的物哀、幽玄、侘寂三大美学传统之后,我们回头看看张继的《枫桥夜泊》,就会恍然大悟,原来这首诗的意境与日本的美学传统无比契合。

首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月落”“乌啼”“霜”三种意象是朦胧、微暗、和寂寥甚至哀伤的,加上“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愁”字以及“姑苏城外寒山寺”里古老而富有禅意的钟声,蕴含了日本的“物哀”、“幽玄”和“侘寂”三大美学传统的精髓。

综上,张继这首在群星璀璨的唐诗中算不上出类拔萃的《枫桥夜泊》,被无数日本人推崇和痴迷,就不足为奇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