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标题

 小手空空 2020-11-05

  一 鸣

张伯驹

(1898-1982)

字家骐,号丛碧。曾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国家文物局鉴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名誉会长。释文:萃锦聚菁。己未夏日中州张伯驹题。时年八十又二。(图1)

李煜瀛(1881-1973)字石曾、石僧。1917年任北京大学教授。故宫博物院创建人之一。释文:故宫博物院。(图2)

易培基(1880-1937)字寅村,号鹿山。故宫博物院创建人之一。释文:我友刘申叔,屯军忆武昌。少时同癖左,绝学惜矜王。死亦寻常事,文留百丈光。并无投阁事,史乘漫于谩。君恺仁弟。(图3)

马衡(1881-1955)字叔平。1934年4月起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继续留任。西泠印社第二任社长。释文:暇日游近高山卌里殆遍;累年聚习见书万卷而赢。(图4)

章士钊(1881-1973)字行严。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解放后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释文:风来玉宇乌先转,露下金茎鹤未知。(图5)

陈垣(1880-1971)字援庵。近代历史学家、宗教史学家、教育家。1952年至1971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释文:吾道非邪来旷野,江涛如此去何之?起随乌鹊初翻後,宿及牛羊欲下时。风力渐添帆力健,橹声常杂雁声悲。晚来又入淮南路,红树青山合有诗。录放翁《望江道中》。援庵陈垣。(图6)

徐悲鸿(1895-1953)中国近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释文:劝君更尽一杯酒,与尔同消万古愁。(图7)

张元济(1867-1959)字筱斋,号菊生。中国近代杰出的出版家、教育家、爱国实业家。释文:王会稽父子书存于世者盖一二数,唐人褚、薛之流硬黄临仿,亦足为贵。癸未初春录,应润琦仁兄雅属。菊生张元济。(图8)

梅兰芳(1894-1961)名澜,又名鹤鸣,字畹华,艺名兰芳。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世称“梅派”。释文:若木先生赐览:濒行辱承枉送,莫名惶悚。廿七日抵沪,一路托庇平安,足纾廑注。迭晤景参,备承雅意,铭感无涯。昨晚登台演《武家坡》,座客极满,大受欢迎,送花篮者甚多。余情容续上。专泐敬请大安!梅澜拜启。玉芙附笔请安。(图9)

沈鹏撰联书

宇宙生命无约数(注),地球人类一家亲。二零二零年国庆中秋节(注)数学名词2020年10月

  当苏轼这位贵客“光临”故宫,全世界苏子粉丝的热情再次爆棚。这证明了一点,经典文化的魅力,经久不衰。

  因为苏东坡的到来,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北京故宫博物院——这是一座由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改造而成的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院,能够华丽转身,无疑与当时的社会贤达和专家能人的积极参与分不开,其中许多人是翰墨高手。

  首先不能不提张伯驹(图1)。1956年,张伯驹及夫人将个人收藏的珍品——包括陆机《平复帖》、杜牧《张好好诗》、范仲淹《道服赞》及黄庭坚《草书》等八幅书画,无偿捐献出来,成为故宫的镇院之宝。张伯驹当年为了买《游春图》,不惜将自己在北京弓弦胡同1号的宅院变卖。张伯驹笔法特别,古意极浓,个性鲜明,自称“鸟羽体”,被身边诸亲友戏称为“豆芽菜”。

  故宫创建人之一的李煜瀛,书写了最初的“故宫博物院”匾额(图2),五个大字用颜体书写成。因为颜体功底深厚,以至于当时匾额挂出之后,被误认为是集字而成。

  易培基书法(图3)风格独特,左高右低,一反常态,猛然间会以为是左笔书,天真稚拙,卓尔不群。“三希”之一的《快雪时晴帖》,曾被张作霖看中,遂派人找到故宫当时的第一任院长易培基,准备索要后带到东北。易以保险柜钥匙不在手里为由拒绝了。后来,张作霖专列在皇姑屯附近被炸毁。听到这个消息,易培基既震惊又庆幸,如果当时把《快雪时晴帖》给了张作霖,这件书法至宝可能就灰飞烟灭了!

  马衡(图4)是书印兼擅的大家,同时也是理论和实践并举的大家。日本侵华,故宫文物告急,急需南迁,时任古物馆副馆长的马衡亲自督导数量最巨大的一批故宫文物(共计4635箱余)转运到上海,保障了国宝的安全。

  由此四人来看,“功夫在书外”乃是书家所必须遵从的箴言,有学问、有胸怀、有阅历,方能有真性情。技法是桥梁,“无巧不成书”,但只有技巧,不过一书匠耳。

  《墨缘》自第396期至401期,分别重点介绍了北大、清华的书法。北京作为政治和文化中心,是全国高校、文博单位和国家级文艺团体最多的地方,如中央文史馆、北师大、中央美院、商务印书馆等,闻名遐迩,文化名人层出不穷,书法高手林立,蔚为大观,本刊只能择其中具有代表性者约略而谈。

  近代以来,社会分工趋势加强,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即便书法本身也是如此。书家从过去的以文人为主,变成了分布在社会各行业的工农兵学商。尽管这些近代人物有不同职业、不同行业、不同专业,但“文”乃共同的“底色”,关乎文化、文脉、文气、文心乃至文胆。比如章士钊(图5),盖棺论定不是一名官员,而是文史专家、教育家;陈垣(图6)是启功的老师,曾任故宫图书馆馆长,与陈寅恪并称“史学二陈”,二陈又与吕思勉、钱穆并称“史学四大家”;徐悲鸿(图7)书法造诣很高,之所以被“忽视”,完全是因画名所掩;张元济(图8)使得商务印书馆从一个印书作坊发展为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出版企业。晚年留下名联:

  “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

  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梅兰芳(图9)以京剧表演成名,但一生对书画不离不弃,不但自己笔墨功夫不俗,而且收藏颇丰,举手投足尽显文化风度,“功夫在书外”,也是“功夫在戏外”。

  书家本色是文人、是读书人。不管书法作品风格有什么样的变化,或苍茫,或浑穆,或端庄,或清秀,或恣肆,或平和,前提是文气当家,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适用于写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