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灵璧家园】灵璧这个村子,当年土匪望而却步,连日本鬼子都攻不进来……

 灵璧家园 2020-11-16

快意恩仇话付寨

文/金陵



  (付寨村头)

 “砦”字出自《宋史宗泽传》,现在认识的人恐怕很少了。上面的“此”本意为“就餐”。“此”与“石”结合起来表示“垒灶的石块”。意思是:“军队野营时临时垒筑的石围”。“砦”通“寨”。“寨”可以有百姓生活,“砦”侧重于军事设施,有时专指建在山上的防御工事。

  下楼镇西南十余里处有个付寨村,村庄毗邻卧龙山水库,身后九山环围,山脉连绵,景色优美,地杰人灵。它以前以“傅砦”作为村名,虽音调相同,蕴含的意义却大不一样。

  傅氏家谱记载:傅氏自明朝正德年间,从山西喜鹊窝迁居此处,隆公为第一世,依次为“隆大明儒恒,怀玉克开士……”

(傅氏家谱)

  明朝中叶,宦官专权,政治腐败,土地兼并剧烈,自然灾害不断,老百姓生活难以为继,很多失去了土地的百姓沦为流民,走投无路只好揭竿而起,或占山为王,或起义反抗。

  最初付寨并无砦,傅氏有个叫作付隆焕的祖宗,能力出众,号召力强大,迁居到此地后,为了抵御匪患兵乱,维护村人安全,号集族众修墙筑砦,用了三年时间建好这个砦子。砦墙全部用青石垒砌,七米高,高大坚固,易守难攻。整体呈四方形。砦的西、南、北各有一座门楼,形如堡垒,雄伟壮观,气势恢宏。傅隆焕此人说一不二,威严勇猛,人人对他敬畏有加。明朝建都于北京,当地有童谣:“傅砦城门向北京,傅隆焕此人像朝廷,虽然不是真天子,模样也是二先锋。”。从此,傅砦村名远扬四方。

  以后的数百年,傅隆焕早已不在,保家护民、勇猛好武的精神却承继了下来。

  民国21年(1932年)8月,中共灵璧独立区委领导下的大山扛五捐暴动,开创了本县民兵组织之始。民国27年(1938年)5月,日本侵略军进犯本县,各地自发的组织了“看家队”“自卫队”等,守村护舍,抗击日伪袭扰。

  傅砦村民保卫家园的意识极强,灵璧以北没有比傅砦的砦墙更为牢固坚实的防卫工事。村民有自己的护卫队,拥有一百多条枪支,并聘请枪法精准的近村居民徐井玉帮助护卫村庄,农闲时期操练演习,日本兵入侵没有打开城墙,匪患横行没能进入砦内抢掠财物。

  当时,傅砦的邻村有个李姓土匪,对傅砦村内的财物垂涎已久,多次图谋抢掠为己有,但一直未能得逞,反而遭到打击,怀恨在心。

  傅砦内居民越来越多,砦内的村民有些搬迁到了砦外居住,所盖房屋大都是茅草顶。既然无法攻入砦内,李姓土匪便打起了砦外的主意。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李匪带领他的喽啰在砦外的一百零八家房屋后放了秫秸,然后纵火焚烧,大风纵火势,房屋全部烧毁。有一个姓孟的秀才因为瘫痪在床,未能及时逃出,被活活烧死。(现在孟姓的后人已远居香港。)

  从此,傅姓与李姓结下不共戴天之仇,并发誓一定要为冤死的孟秀才报仇雪恨。李匪心存忌惮,带儿子逃离在外。

  几年后,李匪托邻村的王姓居民向傅姓家族讲情,能否回家祭祀祖宗。傅姓家族佯装答应,在李匪必经之路的山头埋伏了一百多枝枪,每个枪口都瞄准山下的道路。土匪父子走到埋伏圈后,傅姓的首领立刻下令开枪,土匪的儿子被打死,土匪本人拼命逃窜,在八家王草丛深处被抓住,众人用独轮车推着被绑缚的李匪交给官方去处置。当时的国民党乡村政府设在后堎堌,官匪勾结,必会袒护李匪,使其不至处死。一个傅姓青年在村口等着,迎面便谎报传令:“上面说了,不要送过去了,就地办了。”掏出手枪,对着李匪就是两枪,李匪当场毙命。

  因为当时时局动荡,匪患成灾,日本入侵,此事不了了之。从此傅砦更加威名远扬。

(年过七旬的傅玉柱老人为我讲述付寨村的故事)

  傅砦建砦有几百年的历史,砦墙北门外曾有棵老柿子树,叶繁枝茂,腰身粗大,两个人环抱不过来,至少有几百年的树龄,它曾默默见证着村砦的变迁。但在后来村庄扩建后被砍伐。

  国内战争爆发,国民党在下楼境内的小高庄设立指挥处,命令拆除傅砦城墙的青石以修建工事和指挥部。村民们不得不亲手拆掉石墙,或赶牛车,或推独轮车,把青石送往远离傅砦的各个地方。

  从此傅砦村只留下了这个名字,再也看不到砦墙的踪影。

(现在的付寨村)

  其实傅砦村并非只生活着傅姓家族,它也是个杂姓村庄。明清先后迁来的还有朱、陈、刘、张、王、李、赵……数十个姓氏。朱姓的人数甚至超过傅姓,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傅砦建成不久,有朱姓居民从鄂山庄迁到砦内居住,从此,傅姓人家便开始遭殃倒运,家败人亡,甚至连续数家绝后。傅姓村民请来风水先生一看,说大事不好,朱姓如同猪,傅姓则是附苗秧(草)。猪最爱吃附苗秧,所以朱姓人丁兴旺,财源广开,而傅姓却厄运临头。因此傅姓村民不敢再在砦内居住,逐渐搬迁到砦外。

  傅砦村位于山根,地势高,洪水不至。七八里外的平原居民每有大的水灾,总会向山上逃难,待得水退方返回家园。

  山地旱天多,吃水不便,但砦内却有一口井,井水甘甜,从未干涸过。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山西面,临近的宿县地区,土山村的居民,都纷纷到这里拉水吃。传说淘井时打到了泉眼,泉水上喷,用锅盖也压不住,汛期时,井水会自井底溢出井外。更为神奇的是,村民使用的压井在雨水充足时也会自动喷水,且有小鱼和小虾随水流喷出。虾通身全白,大概因从未见过阳光之故。

 (喷出鱼虾的压井)

  十余年前,傅砦村东的田地里挖了一口大井,井水自溢和鱼虾外喷的情况再也没有出现过。傅砦这个充满英侠气概的两个字随着时代的变迁,为了好记好认,简化成“付寨”,如同人们的生活回归了安详,平静,富足。

(因为淹死了一名儿童,老井被废弃)


  

谢金陵,经商,曾在《福建文学》《厦门文学》《辽河》《荷塘月》发表小说散文若干,灵璧家园网著名作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