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三拾六:《宛丘》,无冬无夏,值其鹭羽。古代的娱乐至死主义。

 自然自觉自在 2020-11-19

 
宛丘是《诗》的第136首。这是一首讽刺诗讽刺的对象是陈国第五代国君陈幽公的游荡玩乐无度陈幽公是个天才的玩家他把上四辈人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巫觋祭祀歌舞体系偷梁换柱直接用于自己的精神娱乐享受这实在是春秋时期的“大玩家”

 
《诗》共有“十五国风”:周南 11篇、召南14篇、邶(bèi)风19篇、鄘(yōng)风10篇、卫风10篇、王风10篇、郑风21篇、齐风11篇、魏风7篇、唐风10篇、秦风10篇、陈风10(我们读到这里啦!!!)、桧(kuài)风4篇、曹风4篇、豳(bīn)风7篇。

 
《诗》十五国风之一,今存10宛丘》是《诗》之《风》部分的第一首。关于《宛丘》的背景,主要有三说刺陈幽公说”“刺陈好巫风说”“情诗恋歌说本文取信刺陈幽公说读者可根据下述背景见仁见智

 
一是刺陈幽公说。《毛诗序》、郑笺、孔疏、严粲《诗缉》等一干解诗大家都认子者,斥幽公也。陈幽公荒淫好色,游荡无度,其德行一无可观,为人所恶,故有诗刺之。以孔老夫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三百首必然有一个主旨这个主旨应该接近于”政至于男女情爱诗或可忽略

 
二是刺陈好巫风说。晚清人郝懿行《诗问》、魏源《诗古微》皆持此说,以为陈之先太姬妇人尊贵,好巫觋祭祀歌舞,国民传其遗风,遂成习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苏辙的诗集传认为这种习俗治世时趋于善而乱世时则趋于恶此诗“看似巫祭歌舞实则游荡无度际上是讽刺陈国臣民之陋俗。

 
三是情诗恋歌说这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以后多数学者的看法,认为《宛丘》一诗表达了诗人对一位巫女舞蹈家的爱慕之情。其理由是,因为刺诗之说缺乏必要的文本支持,从诗的文本中的一个(荡)字,并不能得出刺舞者放荡的结论,荡有摇摆之义,正是写舞者热情奔放的舞姿。现代人思维牵强附会之至
 
 
    
 
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
洵有情兮,而无望兮。
 
坎其击鼓,宛丘之下。
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坎其击缶,宛丘之道。
无冬无夏,值其鹭翿。 


注释:1、宛丘:四周高中间平坦的土山。2子:你,这里指陈幽公。汤(dàng):之借字游荡,放荡。3洵:确实,实在是。有情:尽情欢乐。4望:德望。一说观望;一说望祀;一说仰望。5坎其:即坎坎,描写击鼓声。6无:不管,不论。7值:持或戴。鹭羽:用白鹭羽毛做成的舞蹈道具。8缶(fǒu):瓦器,口小腹大,为盛酒水容器,古人叩之用以节乐。9鹭翿(dào):用鹭羽制作的伞形舞蹈道具。聚鸟羽于柄头,下垂如盖。

 

宛丘描写的地方“宛丘”是陈国的国都在今天的河南省周口市的淮阳县陈人妫姓是舜的后代其中有一位叫虞阏父(妫阏当了周武王的制陶大总管陶正)。一方面是因为出身好舜的后代属神明之后),另一方面是因为手艺好陶为生活必须器皿),周武王便把他的儿子妫满封到一块外高中低象火山口一样的地方宛丘),并把大女儿太姬嫁给妫满陈国由此开国这个太姬从小见的就是天子贵族家的巫觋祭祀歌舞之事所以把此习俗也带到了陈国前四代还好能够“严肃”对待祭祀但到了第五代陈幽公对待祭祀就有点“不太严肃”了常常是借祭祀之名行游荡之实甚至是直接借祭祀来娱乐大搞“娱乐式祭祀”这便遭到世人的讽刺是作此诗

 
你游荡玩乐之地常常在宛丘之上。
尽情玩乐似有情实则令人很失望。
 
敲得鼓儿咚咚响,舞宛丘平地上。
无论寒冬与炎夏,洁白鹭羽手中扬。
 
敲得瓦缶当当响,舞宛丘大道上。
无论寒冬与炎夏,鹭羽饰物头上戴。
  

宛丘描述的情境我们可以体会到原始宗教的狂热性在开国之际太姬便把巫风从丰镐带到了宛丘人类在自然界中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神秘正是巫风盛行的空间这本无可厚非即使是现代人也照样如此但是如果将巫风推向一个极致巫风太盛则必将走向其反面娱乐巫祀巫风炽盛而四季巫舞不断的陈国,就是物极必反的例证陈幽公从“太严肃”的正规祭祀到“太不严肃”的娱乐祭祀恰恰体现着虚无的娱乐至死主义


........................................................

........................................................

自然于道,自觉于法,自在于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