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鼎卦第五十·有足有耳的大锅

 遥想呼应 2020-11-21

【原文】

鼎 火风鼎 离上巽下

鼎卦第五十·有足有耳的大锅

鼎:元吉,亨。

《彖》曰:鼎,象也。以木巽火,亨饪也。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养圣贤。巽而耳目聪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元亨”。

《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初六: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

《象》曰:“鼎颠趾”,未悖也。“利出否”,以从贵也。

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

《象》曰:“鼎有实”,慎所之也。“我仇有疾”,终无尤也。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

《象》曰:“鼎耳革”,失其义也。

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

《象》曰:“覆公餗”,信如何也。

六五:鼎黄耳,金铉,利贞。

《象》曰:“鼎黄耳”,中以为实也。

上九:鼎玉铉,大吉,无不利。

《象》曰:“玉铉”在上,刚柔节也。

【卦象意解】

鼎卦第五十·有足有耳的大锅

”是《易经》六十四卦第五十卦鼎卦的卦象、卦画和符号,而“鼎”是这一卦的名称。鼎卦上卦即外卦为离火卦☲,下卦即内卦为巽风卦☴,所以鼎卦也称火风鼎卦。

这一卦是火在风上,风借火势、火借风威,实乃摧枯拉朽、革故鼎新之象。

【卦辞意解】

鼎卦第五十·有足有耳的大锅

鼎:元吉,亨。

鼎卦

鼎卦第五十·有足有耳的大锅

看着就像鼎的样子。鼎是古代用以烹煮食物的器具,体积一般都很大,常常需要很多人抬才能移动。鼎字本身就是这个器具的象形字,甲骨文鼎字的字形,是上面的部分像鼎的左右两耳及鼎腹,下面则像是鼎足。在古代鼎还常被视为立国的重器,也常用作铭功颂德的礼器放在宗庙里。鼎还是政权的象征,古代以鼎之多少论政权的高低,所谓天子九鼎、诸侯七鼎。

作为食器,鼎的作用是烹煮食物供人们食用,在于对于人的供养,以此立意,鼎卦讲的就是养人养德养贤问题。作为国之重器,“鼎取新”,拥有鼎象征着取得新政权、建设新社会,以此立意,鼎卦所讲的就是治人治国治世的问题。但无论从哪方面讲,都是“元吉,亨”、大为吉祥而亨通。

【爻辞意解】

初六: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

为了更加形象和更好理解,我们可以把鼎看做是一口巨大的铁锅,不过这锅有腿,还有可以插进杠子以便人抬的锅耳。

“颠”就是上面、头部,“趾”就是下面、腿脚。“鼎颠趾”就是那个带腿的大锅翻过来了,头脚颠倒了。这通常给人的感觉是个不吉祥的象,大锅翻了那还了得?但该翻也得翻,该翻的时候翻了那就是正确的了。大锅里的东西都吃完了,总该涮涮锅清理干净,涮完了就应该把那涮锅水倒出来,这时候就要把那带腿的大锅颠倒过来,把脏水废物倒掉,“利出否”说的就是以便把脏东西倒出来。

爻辞又讲,这就好像“得妾”、纳了个奴婢作妾、收了个丫环作小老婆,虽然看起来、听起来不太好,但是如果是“以其子”、如果是为了让她生儿子,或者那奴婢丫环已经被你收了、已经怀上了你的孩子,这就“无咎”、这就没有什么不好了。

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都是一个道理,那就是为了更重要的正确的事情,可以做看起来似乎不正确的事情。一个旧王朝腐败得不可救药、一无是处了,虽然臣民造反不对,但如果是为了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推翻那万恶的旧世界就是正确的。

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

“鼎有实”,大锅里装满了食物。这是爻辞所描绘的一个象。这个象所告诉我们的结论就是,“我仇有疾,不我能即”,说我的仇人想害我,但是不能靠近我,“即”是靠近的意思,所以也就没法害我了,这当然“吉”。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里的鼎就是那个后面的“我”,“我”的肚子里有真才实学、我为社会确定做了不少实事、“我”这个政权还很有实力,那个“我”的仇人又怎么能搬得动、推翻得了我这个大鼎呢?搬不动、推翻不了的话他又能耐我何呢?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

“鼎耳革”了、那只大锅的两个耳朵脱落了,因此也就没法把它移动了、也就是“其行塞”、无法移动了,满满的一大锅“雉膏”、一大锅肥美的炖鸡也就“不食”、吃不成了。看来以前是先在别的地方用鼎把食物做好然后再抬到主人那儿去吃。这时候也正好赶上下雨,“方”、正巧,那一大锅美味呀,就全泡了汤了。这里我们也可以有一个发现,那就是鼎没有盖子,这种大锅没锅盖。好端端的一锅美食,被大雨冲了,你说“亏”不亏?当然亏死了,不光亏,还不后“悔”死?

全面准确理解这一爻的关键在于怎么解读“终吉”二字。大锅的两个耳朵掉了,一锅的好东西没吃成,连自己都觉得亏、觉得后悔,最后还“吉”,这是从何说起呢?要说明白这一点,我们就必须从人事的角度解透爻辞故事的寓意。

就说这个“耳”吧,耳之用,对于鼎来讲是为了插入杠子好移动,对于人来讲耳之用则是为了听。“鼎耳革”了,你的耳朵没了、或者聋了成了摆设了,也就听不到了,或者你有耳朵但不好好听,那么你也会“其行塞”、你就会难以行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不好好听或者听不进别人的话,就不会有正确的行动。这样即使你满腹“雉膏”,满腹经纶,浑身是才,也会“不食”,也会一无所用,得不到重用。或许有那么一天,一场大“雨”才能把你那混混沌沌的头脑给浇清醒,才会心“亏”而“悔”、幡然醒悟,才知道应该好好地听听别人的话,充实自己的思想、正确地发挥自己的才智,这样就可以“终吉”。

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

“鼎折足”,鼎的腿脚断了,鼎就倾“覆”而倒了,满鼎的供王“公”们享用的肉粥就洒了出来。“餗”,读sù,就是鼎中的食物,亦泛指美味佳肴。洒出来的食物弄了食用的人一脸,使“其形渥”、很不好看,这是一种“凶”兆。

把爻辞所描述的这一情景比附于人事上,足之于人的用处就是行走,但人们常常用它代指人的行为,比如“涉足”什么领域、“失足”少年等。所以我们也可以把“鼎折足”理解为走错了道、做错了事,正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结果就是丢了饭碗、还丢了脸丢了面子,当然很凶、很不吉利。“公餗”的字面意思是供王公食用的肉粥,但常用来比喻重要的工作。

六五:鼎黄耳,金铉,利贞。

给那只叫做鼎的大锅铸上黄铜做的耳,又给它配上用来抬鼎的金属杠子也即“铉”,这样就“鼎耳”就不易“革”了、杠子也不易断了,因而“鼎足”也就不易“折”了,这样就“利贞”、就有利于坚守正道。

古代的礼器或者王公家的器具,除了陶器类,就是青铜类和玉器。鼎一般是青铜器,青铜器是一种红铜和锡的合金,更纯的铜呈黄色,黄铜会更加耐用耐磨甚至是越磨越亮,“鼎黄耳”讲的就是用黄铜铸造的鼎耳,意味着更加坚固耐用。通常用来抬鼎的杠子是木杠,但木杠易折,现在把木杠换成金铉,换成金属的杠子,当然就不会轻易折断了。

但是爻辞中的“黄”和“金”却还另有它意。“黄”乃中正之色,“金”有刚坚之性。结合九三、九四两爻,我们就不难明白,鼎有结实的耳就意味着你能够听得进别人的话,而黄字则是讲你能够做到不偏听偏信,听得进别人的话、又能够对听到的东西有一个中正的判断,进而就会形成自己的思想来指导自己的行动,这样就不会“其行塞,雉膏不食”了。用“金铉”抬鼎,鼎也就可以稳固不“覆”了。

上九:鼎玉铉,大吉,无不利。

这里的“玉铉”,即玉制成的举鼎的器具,形状如钩,用以提鼎之两耳。

讲到玉,博大精深的玉文化又是一篇大文章,在这里我们不必展开来讲。《礼记》上说,“君子比德如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说文解字》上讲,“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举鼎用玉铉,就是时刻提醒人们,要以玉的品德要求自己,润泽以温、刚柔以节、敦仁以方,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和行为规范,这样就能够“大吉”而且“无不利”。

感悟人生,品读《易经》

每日更新,持续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