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反者,道之动;谈老子的朴素辩证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狄伦视角 2020-11-29

在谈老子的辩证思想前,咱先搞清楚什么是朴素辩证,朴素辩证法是古代原始的辩证法,受时空限制,对事物的认识具有直观,思辨,猜测的特点,缺乏根据和论证,但是朴素辩证法为后来的辩证法提供思想参考价值,时代在发展,人的认识在提升,作为新时代的人绝不能一味地批判旧时代的思想的弊端,西方的唯物辩证法也是在不断吸取前人的思想而得来。

老子已然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这个在道德经充分体现出来,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核心是矛盾相互依存和转发问题,这部分内容在道德经中最为丰富和精彩,下面结合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来列点说明。

反者,道之动;谈老子的朴素辩证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事物之间既对立(相互排斥)又统一(相互联系),统一性在于矛盾的两个方面,要以对立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一个统一体中;矛盾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

在道德经中,存在大量对立的词汇,如“有无”,“大小”,“刚柔”,“动静”,“福祸”,“善恶” ,“少得多惑”等等,同时老子也认识到了它们的对立转化的一面, 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所谓福祸相依,在一定的条件下,福会变成 祸,祸也能变成福。;“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物负阴而抱阳意思是万物有阴阳矛盾的两面,冲气以为和,相互转发,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表现出中和;“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讲的都是对立和转化。

反者,道之动;谈老子的朴素辩证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质量互变规律

老子也认识到了量变到质变,如“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高台也是用土一点一点堆出来的,千里的行程也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谋求解决难题的办法,要从容易之处开始,成就大事的行动,要从细微之处起步。天下所有的难事,必须从易事做起;天下所有的大事,必须从小处着手。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条件。

反者,道之动;谈老子的朴素辩证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否定之否定规律

唯物的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体现在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即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老子在这方面的认识可以从以下两句话来体现,“反者,道之动”,循环反复,这是道的运动轨迹;“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离去,离去就会远去,远去就会向反方向发展。”

另外的,老子的“无为”和“无不为”,如果说“无为”是对为的否定,那么“无不为”就是对“无为”的否定,就是对“为”的肯定,否定之否定就是肯定。

事物的发展就是肯定——否定——肯定,虽然是循环反复,但整体上是螺旋上升的,也就是“发展”。

反者,道之动;谈老子的朴素辩证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老子的朴素辩证和唯物辩证的不同

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从《矛盾论》中我们了解到“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老子的辩证思想中忽视了转化需要条件,另外就是在否定之否定的一面,唯物辩证法强调这个循环反复是螺旋上升的,也就是事物发展的过程,而老子只是论述事物是反复运动的。

老子思想的缺陷和不足也是由于处于几千年前,社会条件,自身阶层等条件造成,但他却是站在思想的源头,他的思想是超越时空的,中国的几千年的发展,老子的思想依然被借鉴,被运用,创造奇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