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工艺守望者的无奈:以前客商拿现金预定,现在只能集市摆地摊

 大河乡土 2020-12-03

古话说:“天下三样苦,打铁、撑船、磨豆腐。”打铁,是自人类进入铁器时代就开始存在的一种锻造工艺。农耕社会的生产工具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每一样都离不开铁匠铺,如生产需要的犁、锄、耙、刀、斧等,生活需要的铲、勺、钩、钉等。随着现在农业耕种的机械化,铁匠铺的用武之地越来越少,又因打铁劳动强度大,太过辛苦,年轻人不愿意学,传统打铁匠人已寥寥无几。本组图片为多次拍摄,完成于5月中旬。

家住河南灵宝尹庒镇王湾村的李京卫,就是这一传统工艺的守望者。今年52岁的李京卫袓藉孟津,17岁高中毕业后因家庭困难沒再上学,想学一门手艺谋生,听说孟津有位张姓师傅在灵宝开了个铁匠铺,手艺好,很有名气,他就跑到灵宝跟随张师傅学艺。因头脑灵活,手脚麻利,李京卫不到三年就学成出徒并独立门户,自开了一间铁匠铺,这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图为李京卫在铺子里的炉子上烧料。

李京卫的铁匠铺在王湾村一座窄小的院子里,院内有砖箍的两眼窑洞和两间土坯房,连着土坯房有一个20多平方米的作场就是他打铁的地方。李京卫说,他不是本地人没有宅基地,这是租借别人荒弃的院子,原有的窑洞已坍塌,他用砖重新箍了两眼窑洞,又盖了两间土坯房,供自己和弟弟两家人居住。“在灵宝已生活30多年,两个孩子也是生在这里,已是地地道道的灵宝人了。”图为李京卫和弟弟李京茂在配合打制农具。

李京卫介绍,传统的打铁技艺一般是师徒传承,也有父子传承,目前他没有徒弟,弟弟仅仅是给他打个下手。对于打铁的感受,李京卫认为打铁技艺依靠悟性,产品不同,技艺也无定法,正如俗话说的"打铁无样,边打边像”,但总体来说,整个流程也无非选料、烧料、锻打、定型、抛钢、淬火、回火、泽油等工序,其中最重要的程序就是锻打。图为铁匠铺里摆放的各种锻打夹具。

图为李京卫将挑好的铁料喂入炉灶里,鼓风机吹起的熊熊炉火顿时将铁料包围起来。期间,他依据多年的经验,通过观察铁料颜色的变化,不停翻动夹着铁料的长柄铁钳,让铁料充分受热。

铁料的火候一到,李京卫麻利地将其夹到砧子上,弟弟李京茂迅速抡起大锤锻打铁坯,李京卫则左手握铁钳翻铁坯,右手挥动小锤。他的小锤打到那里,弟弟的大锤也打到那里,两人配合十分默契。随着有节奏的叮咣声响和四溅的火花,不到几回合,兄弟俩已是满头大汗。“一般的铁器不加钢,但加钢之后的工具会更耐用更锋利,另外,加钢后锻打才会出现火星四溅的壮观场面。”李京卫边挥舞着小锤边说。

据了解,加钢有两种方法,一个是明钢,一个是暗钢。所谓明钢,是在刀具的关键部位比如刀刃上,用钢全部包裹住铁料;所谓暗钢,是在刀刃的部位将钢与铁混和锻打在一起。李京卫说,加钢后锻打是最辛苦的,每落下一锤,四溅的火星就会直击到脸和手上,常常被烧伤。“身上没有一件好衣服,都是烧的小洞,干了几十年,习以为常了。”

锻打完毕后,李京卫夹起锻打出的毛坯放进水里淬火。淬火是打铁工艺中最精华的部分。淬火常用的冷却介质有盐水、清水和油三种,而最常用的是凉水。锻好的铁件放入水内,“哧啦”一声,热气腾起,即可将之取出来。经验丰富的铁匠会在普通水里淬火之后,加温再度放入盐水里淬火,以增加光泽度。“打造的铁器好不好,火候的掌握和淬火是关键。”

“还有一道工序是泽油,主要用于刀具等经常与水接触的铁器上。”李京卫介绍,泽油是在铁器回火后趁高温尚存,迅速夹块猪肉(或植物油、猪皮)在铁器上反复摩擦,利用铁器的高温使油脂渗出并涂抹在铁器上,提高铁器的光泽,又能保持长时间不生锈。图为李京卫在精打一件铁器的末端。

图为铁匠铺里悬挂的打好的部分锄头、劈柴刀等铁器。李京卫说,他打的铁器又四、五十种,大到铡刀,小到厨房用的小铲子等。为保证铁器质量,一把锄头他和弟弟就要进行不低于一千次的锤打。在一些农具的关键刃口处,他还要加入精钢,最大限度地保证结实耐用不变形。“不减其功,不少其料,这是我多年坚持的理念。”

因为李京卫打出的铁器质量好耐用,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主要经营铁器农具的灵宝县城小南巷内,几乎每家商户销售的都有他的产品,加上周边卢氏县的客户,常常供不上货,商家都是提前拿着现金预定。“现在不行了,生意冷淡,打出来的铁器需要我亲自出去摆摊销售。”图为李京卫在一个乡村集市上摆摊卖铁器。

李京卫讲,现在这个铁匠铺勉强能维持他和弟弟两家的生活,面对难以改变的现状,他有时也想转行干别的,但因年龄大又没有别的手艺,外出打工很不好找活儿干。“我儿子27岁,当初跟着我干过一段打铁,嫌苦不挣钱就去上海打工了,现在一月挣六、七千块。我没有办法,加上干了几十年,有了感情割舍不下,就这么干着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