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

 火帝养生_WSH 2020-12-02

伤寒有五:中风,伤寒,温病,热,湿热。不管是哪种都来自伤寒。

冬天主收藏,气候是寒冷,这是正气,在伤寒论中会有时疫,就像今天的新冠肺炎,冬天本来是寒冷的,如果气候与节令不和,冬行春令,这个时候不男女老少得的病都是一样,这就是所谓的疫病,比如像今年的新冠肺炎,具有传染性很强的。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归纳成六经辨证: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每一条经发生了病变就可以有依据,一个病变一症状一个处方。

太阳病都是在表,初起都在表,脉浮,头项强痛,恶寒,太阳为寒水,正常人皮肤表面是冷的,伤寒金匮里脉有四个主脉,浮沉迟数,浮数为阳,沉迟为阴,浮脉的定义就是手轻轻碰到皮肤就能感觉到脉,这就叫浮脉,如果重按到骨边就是沉,跳得很快的是数脉,跳得很慢的是迟脉,病在初,脉浮、大、动、数、滑,这些都是阳脉,如果治之不当渐成了涩、微、弱、弦,这些是阴脉,阳脉渐变成了阴脉,表示病在进。反之由阴脉变成了阳脉为病在退。

只要是在太阳篇出现的证,例如只要有脉浮,头痛,项强痛,恶寒,我们都按太阳病来治就可以了,不要管他是什么样的病,反过来,假如病在厥阴,被你治成了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这就表示病在痊愈,本来是太阳病,被你治成了太阴病,那你就要自己检讨了。

如果说中医有系统的话,应该是伤寒论。当医生要善于用望诊,本来是六月的大热天,病人穿了很厚的衣服进来,你还问他怕不怕冷,那小孩进来不停的擦鼻涕,你还问他有不有鼻涕,是清鼻涕还是浓鼻涕,所以,做医生一些基本的概念要有。

太阳病有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还有太阳温病。

这里的中风不是西医的那个中风,这里只的是中了风邪,病人只要有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这些症状,就是太阳中风,这里的汗出不是运动过后的或者是大热天的那种汗出,大家都不出汗,他一个人出汗,还有一个就是发热,这个发热也可以理解成发烧,当然中风的发烧不是很高。只要病人陈述怕风吹,流汗,有一点发烧,只要有两个症状对上,就可判断他为太阳中风。

太阳中风这个病,主要就是中了风邪,例如在大热天在外,流了很多汗,突然进入到有冷空调的房间,当时感到很舒服,过后感觉身上有点怪怪的,事后就不舒服了,这就是太阳中风,有的时候病人不知道是中风,这个时候就要靠我们的望和问,问他有不有流汗,他说有流汗,有汗就不是伤寒了,对吧,问他怕不怕风,他说怕风,这样就已经知道他是太阳中风了。这样就按太阳中风来开处方。

太阳伤寒,主要症状就是发热或者没有发热,但是必须有恶寒,身体痛,还有呕逆,脉紧

伤寒和中风的区别就是一个是无汗,一个是有汗,这个就是桂枝汤和麻黄汤区别,中风有汗的时候,我们用桂枝,无汗的伤寒我们用麻黄,有不有发烧都没有关系,这是伤寒和中风的区别。

在太阳伤寒里有一句话叫阴阳脉俱紧,所谓阴阳脉就是寸脉和尺脉,寸为阳,尺为阴,大家都知道有三脉,寸关尺,寸为阳,尺为阴,阳脉与阴脉之间总得有一道门,这道门就是关脉,所以,有很多老中医只摸阴阳脉就可以了。

在古代伤寒,是冬伤于寒,现在不一样了,现在的伤寒不一定是在冬天才有伤寒,到了夏天,再热的天气病人也会感到很冷,这是为什么,现在的伤寒大都是因为冷气造成的,有的在炎热的夏天身上有出了很多汗,突然跳到冷水里面去,当时的那个爽啊是不言而喻,当他起来以后,就感觉不舒服了,全身都感到很痛,要说哪不舒服哪就不舒服,这就是伤寒了。

当病进入少阳或者是阳明以后,才会有呕逆的现象,在太阳伤寒里有呕逆,只能是说病人的肠胃不是很好。

太阳伤寒为什么身体会很痛,大家都知道,痛是来自于压力,当你伤于寒以前,你的身体处于出汗的状态,毛孔是打开的,伤于寒以后,皮肤遇寒,毛孔马上就收缩起来,可是身体里面还是很热的,汗水立即被收缩停留在皮肤与肌肉之间,皮肤外面是冷的,里面是热的,如果身体比较差的人,当场就会感到身体不舒服,身体好的可能隔天就会感到有身体痛。为什么?因为水液停留在肌肉与皮肤之间,体能不够,不能代谢出去,新的水不能取代旧的水,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用一些发表的药,把汗发出来,新的水把旧的水代替掉,这样就把痛去掉了。这些一般都是发生身体比较弱的人,身体素质好的人,可能就是当时身上痒一下就过去了。

太阳伤寒刚开始的时候都是表证,我们怎么知道病有没有入里,一般一个礼拜,如果脉还与刚开始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刚开始脉是浮紧,六天左右,脉还是浮紧,这样病就没有传里,如果六天以后脉变了,变成了数急,病就在传里,当表证入里的时候,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就是少阳,第二种可能就是阳明。

如果表证入里,入了阳明,也就是进入到肠胃里面,阳明证比如白虎汤,承气汤这些都是阳明证的方剂,病进入到阳明以后,病就不会再进了,到此为止。整个伤寒论里阳明篇不会死人的,所谓阳明无死证,所以有的人便秘了十多二十年,依然活得好好的。如果是厥阴证,那就不好说了,病人就有可能死在病床上,所以我们在学伤寒论的时候,治病有一个法则,就是我们前面讲的,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利用这个法则,我们就可以判断这个病到底是在退还是在进,判断这个人到底是死于病还是死于因。

如果表证入里不是进入阳明,而是进入少阳,只有病进入少阳才会有阴证出现,进入太阴,少阴,最后厥阴,所以,六气运转图大家一定要记清楚。当然,如果你把厥阴证治成了少阴证,再治成了太阴证,这样顺着六气运转图,表示病在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