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12/06 估值、温度与仓位

 年年有渔218 2020-12-07

-- 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

先回答某位朋友提出的2个问题:

Q1:上周的估值温度给出的仓位是61%,这周是63%,是否要做调整?

Q2:计算估值百分位为什么使用了中位数?

第一个问题:仓位

仓位,完全可以按照你自己的风险偏好去做调整,只需要记住基本的原则是:

① 仓位不是一个精确的数字,只是告诉你目前市场大致的状态。

② 温度越高,投资价值越低,仓位应该越低。

③ 原则上,在温度低于25°时,可以适当激进;在温度高于75°时,需适当保守。

第二个问题:中位数

估值百分位的差异,主要来自两点:一是选取的估值数据的加权方式不同,二是选取的数据序列的时间段不同。

常见的加权方式有两种,市值加权和市值等权。还有纯粹统计学角度的平均数和中位数。我为什么使用了中位数,原因主要有两点:

① 百分位本就是一个纯粹的数学概念,从统计的角度,中位数更简单有效。

② 等权百分位可以在其他网站看到,所以我就不做了。

市值加权、市值等权、中位数的差异,我用这张图说明一下:

图中红色线是市值加权的估值百分位,绿色线是等权百分位,黄色线是中位数百分位。

可以总结几个规律:

① 市值加权(红色线)的百分位,始终低于其他算法的百分位。中位数(黄色线)的百分位,始终高于其他算法的百分位。

② 在 2015 年的超级高估区,2018年的低估区,等权和中位数的百分位都高于80%以上,能做出正确预警,而市值加权(红色线)不能。 也就是说,尽量不要使用市值加权的数据。

③ 在2018年初的下跌,估值百分位都不能正确预警。当时各种估值百分位都位于50%以下,谈不上高估。估值百分位不是万能的。

另外说一下时间段的选择对于估值百分位的影响,只要是10年以上的数据,差异不是很大。我所说的差异不大的意思是:不会影响你去识别特别高估和特别低估的区域,这是百分位最本质的作用。

具体看下面这张图:只要是10年以上的时间段计算的百分位,高估区和低估区均可预警。

总结一下

估值温度是一种概率思维,只需追求模糊的正确,关注边际变化。

这意味着,上周温度是 36° 这周 46° ,你投入 60% 的仓位还是 50% 的仓位,看起来有 10% 的差异,实际上对于长期投资来说,差别不是很大。

但上周温度是 78° 这周变成 88° 了,就需要高度警惕。

0. 本周数据解读

① 10 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最近持续走高,导致最近3周股债风险溢价百分位一直处于历史最低30%,权益资产配置价值较低

上面说过估值百分位的一个缺陷,比如在2018年1月,估值百分位不能正确预警,这时就需要更加立体的观察市场的方法。比如加入股债收益比,在股债收益比很差的时候,可以适当选择保守仓位,有风吹草动(比如趋势信号看空)先跑为敬。

当前就属于股债收益比很差的时候,目前的股债风险溢价,类似于画红色圈的几个位置,可以自己琢磨下。最为相似的一个位置是2017年底至2018年初。2018年1月底,当时的风险溢价值是0.8%,国债收益率3.9左右。

② 以PB中位数的历史百分位衡量的估值温度计,最近变化不大,已经持有的仓位无需变动,新入资金建议 50% ~ 70% 的仓位。

③ 中线趋势择时模型,本周继续看多。能持续多久,我也不知道。趋势择时信号的意义在于,不预测,只应对。

1.  股债风险溢价模型

表格中的分位点越高,权益资产配置价值越高;分位点越低,权益资产配置价值越低。

本周:2020/12/04,风险溢价最新值0.97%,分位点6.0%。

上周:2020/11/27,风险溢价最新值1.10%,分位点6.7%。

2.  估值温度计

温度越高,投资价值越低,仓位越低。

仓位是指目前新进入的资金最大可一次性投入的仓位,已投入的部分,不需要每周调整。

本周:2020/12/04,温度39.40°,适中,建议稳健仓位61%,激进仓位73%。

上周:2020/11/27,温度37.34°,适中,建议稳健仓位63%,激进仓位75%。

3. 中线趋势择时模型

本模型使用多个指数的周线收盘价综合计算,为绩优股趋势投资策略的仓位提供参考。

「多」表示中线做多,「空」表示中线做空。

请注意,如果你不使用趋势策略,这个模型对你没有任何意义。

最近四周择时结果:

  • 2020/12/04   多

  • 2020/11/27   多

  • 2020/11/20   多

  • 2020/11/13   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