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恬淡虚无 一片神行

 winriman 2020-12-11


●童旭东
有人问:你常形容孙氏拳高手行拳的风神是恬淡虚无、一片神行,这到底是种什么状态?

答:修为孙氏拳确有造诣者不仅行拳如此,技击时也是恬淡虚无、一片神行,体用之风神并无二致。至于到底是什么状态?除了听闻之外,我所见者中,唯支一峰、刘子明、肖云浦等先生的功夫行止略有此等造诣形迹可循。但支一峰、刘子明两先生已经去世多年了,肖云浦先生亦有20余年未得音信,如今情况,不得而知。搜遍网络,没有他们的视频资料。因此,只能借可见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形容,如钢琴,就目前我搜索到的20世纪以来的著名钢琴家的演奏,唯鲁宾斯坦的演奏能出现一片一片的近乎弦乐般的如瀑布流淌的音色,而其他演奏家的演奏无论弹奏的节奏多快、衔接多么准确,仍让人能感到是一粒一粒的,如同钢珠倾泻般的音色,而非瀑布般流淌的音色。这大致可以形容一片神行的连续打击与快节奏连续爆发力打击的区别。如支一峰先生的每一次出拳不见形迹,虚无缥缈中,不仅在其拳锋上,而且在他身体运行的所有部位都具有打击对手的杀伤力,其劲势如旋涡、浪滚,对方一旦接触即遭打击。近乎感而遂通乎?

如何练?

支一峰先生讲:孙氏拳一动一静皆浑圆与六合融合一体。运用时,手去不失浑圆之意,步移不离六合之势。以形调息,至息调,运用中无论动静、快慢皆无间隙。所谓身形应当似水流

即行拳时周身始终于浑圆一气之意中蕴含着六合整劲之势,此种状态不离须臾、贯穿始终。这是练习孙氏三拳的作用之一。不经过这种走架练习是无法练就出一片神行这种功夫的。

什么样的基本功,什么样的练法,孕育什么样的技击功夫和效果。

一些人总想越过基本功这一步,直接进入技击。这就如同不播种却想着有收成一样异想天开。

而现实则更为悲催,现在练习传统武术的人一般都不了解传统武术基本功的目的,有的基本功的名字相同,形式与练法却千差万别。如形意拳的三体式,不同流派的三体式差异甚大,差异的不仅是形式,更直接决定着功能、目的和效果的不同。

孙氏三体式对应的状态和功能是在临界不平衡状态下将十字、六合、浑圆一气之意即顶天立地中的虚灵之势融和一体,进入到自主平衡态,目的是进一步培育、充实内劲。

所以,练习孙氏三体式的目的不是一上来就跟人顶牛,看看能不能被人推动,而是在临界不平衡状态下,去体悟将十字、六合、浑圆一气之意融和一体,形成虚灵之势。某些人根本不懂孙氏形意拳,却自以为是在网络上开班,胡乱解释孙氏形意拳,误人不浅。

孙氏三体式练有一定成就者,身体的外形架构不变,而周身产生出高频振荡力。再进一步能出现电击力的效果,如支一峰先生。更为高明者,则能周身如电、劲若游针,如齐公博、支燮堂等先生。有了此种功夫,与人交手时,其劲不生不灭、无屈无伸、因敌制敌,感而遂通而致胜。

孙氏三体式侧面状态

孙氏三体式正面状态

支一峰先生讲,三体式(指孙氏临界三体式亦称孙氏极限三体式)站出电击力后,周身融合,顶天立地,含蓄着无穷无限的劲势。冥冥中油然而生——天小我大,惟我独尊之意。此意并非由空寂冥想或意念假借而来,而是自然而至,真真切切。

然而当今了解孙氏临界(极限)三体式练法者寥寥无几,仅笔者略知大概。世人多将当年孙禄堂先生为普及大众补拍的下面这张三体式作为孙氏拳三体式唯一的金科玉律,殊不知孙禄堂先生拍摄这是这张三体式的来历。
 

《形意拳学》第四版中孙禄堂先生示范的三体式

1928年4月,孙禄堂先生应南京的国术研究馆(后更名中央国术馆)之聘,担任教务主任兼武当门门长,后因出现匿名信事件,挂职而去。后在张之江、李景林、钮永建等人恳请下,答应留在国术馆体系内,改就特此成立的江苏省国术馆的教务主任,同时还兼任上海的中华体育会教务主任、俭德储蓄会教务主任和尚德国术会的名誉会长等职,每月往来于南京与上海之间。翌年,江苏省国术馆随省政府迁址镇江,孙禄堂先生则每月往来于镇沪两地。省国术馆的学制由省府和中央国术馆确定为民众班半年一期毕业,旨在普及。而按照孙氏拳传统的三体式站法,一般人在这个时间内还站不出究竟,甚至还站不住。因此,为了普及的需要,孙禄堂先生降低了孙氏拳原本三体式的难度,拍摄了这张照片,作为降低难度后的标准。后来中华体育会总干事章启东先生依据这张三体式照片,又进一步降低难度,并绘成五行拳挂图,作为普及之用。所以,在1929年《形意拳学》第四版中为了将该书兼顾作为普及形意拳的教材,将原来的三体式拳照换成了这张三体式照片。

这就是当年孙禄堂先生拍摄这张三体式照片的来历。

有人自以为是的宣称孙氏三体式只有这一个三体式。事实果真如此吗?

让我们看看,同时期江苏省国术馆师范班站的三体式(见下图)。

由于江苏省国术馆师范班的学员一般都是有一定武术基础的,而且师范班的学制是一年一期毕业,因此师范班站的三体式的难度远大于上面孙禄堂先生为普及民众示范的那个三体式。江苏省国术馆的教务主任是孙禄堂先生,师范班的班主任是孙存周先生。因此这个三体式的拳照才是接近孙氏形意拳原本三体式的架构。


因此,怎么能说孙氏三体式只有孙禄堂先生当年为普及民众而示范的那一种三体式呢?

举这例子旨在说明对于孙氏拳最基础的功夫三体式,今人还存在着诸多错误的认识,练的更是五花八门,不得其要。因此今人怎么可能想象的出孙氏拳前人那种恬淡虚无、一片神行的功夫境界。所以,当代的人根本无法想象也难以相信孙氏拳前人那种传神的功夫造诣,因为今人距孙氏拳前人对武艺的认知、功夫造诣等方面皆差之远矣。可以说连孙氏拳的边儿都没有摸着呢。

所以,我要介绍一些所闻、所见的孙氏拳前人的武艺风神,让人了解孙氏拳的体用应该是个什么样子。不能为那些打着孙氏拳旗号的骗子们在线上线下欺骗大众、广收民财,大开方便之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