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宿府》阅读答案

 中小学阅读写作 2020-12-13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注]①唐代宗广德二年,新任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严武保荐杜甫为节度使幕府的参谋。这首诗就写于这一年的秋天。②伶俜(pīng):流离失所。③化用《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意思是鹪鹩做窝,只占用一根树枝,比喻杜甫在幕府中任参谋一职。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两联视听结合,选取视觉形象寒桐、残烛、月色与听觉形象角声,组成一幅“清秋图”

B.“中天月色好谁看”的原因是饱经战乱,与亲朋音信断绝,战争频发,归路艰难。

C.诗人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以彻夜回荡的角声来反衬四周的清寂,极具艺术感染力。

D.尾联照应首联,梧桐上的一枝,隐喻着自己寄居于严武幕府,得到了心灵的归宿和安宁。

16.  整首诗围绕“独宿”展开,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阅读答案:

15.D“得到了心灵的安慰错,用一个字,是诗人自我解嘲。诗人一夜无眠,心中并不安宁。

16.(1)描绘独宿之景,清秋时节,并边梧桐,残烛明灭,凄清,寒冷,景中有情,烘托诗人孤独悲凉的心境。(2)描述独宿之事,永夜角声悲凉自鸣,天上月色无人欣赏,战乱未息,故乡音信全无,关山阻隔,一人孤独在外,寄居于人,表现了诗人的漂泊辗转之苦。(3)抒写独宿之情,诗人以行路难”“忍伶傅,直接抒发了独宿之凄凉、感伤、漂泊无依之情。(评分标准:答对1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