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痧胀和刮痧

 昵称72924878 2020-12-16

        走了会儿,脚心跟鞋袜粘在一块,好像踩着块湿泥,非常难过,本来不想再喝水,可是见了井不由得又过去灌了一气,不为解渴,似乎专为享受井水那点凉气,从口腔到胃里,忽然凉了一下,身上的毛孔猛地一收缩,打个冷战,非常舒服。喝完,他连连地打嗝,水要往上漾。

        走一会儿,坐一会儿,他始终懒得张罗买卖。一直到了正午,他还觉不出饿来。想去照例地吃点什么,可是看见食物就要恶心。胃里差不多装满了各样的水,有时候里面会轻轻地响,像骡马喝完水那样,肚子里光光光地响动。

以上内容节选自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祥子是人力车夫,在烈日下拉车而大量出汗,之后又大量喝水,积水在腹中不能吸收而光光光地作响。

祥子这样情况,可能在一些人身上也发生过。夏天出汗太多,忍不住过度喝水。有生活经验的人都会知道,这是很容易中暑的。

前两天不谦真人的母亲与侄子出去摘蚕豆,天热而大量汗出,回来后母亲对侄子说,不要喝太多的水,以免痧胀。

我们这里将中暑称为痧胀,痧胀这一词出自《痧胀玉衡》,《痧胀玉衡》是清代医学家郭志邃所著。

《痧胀玉衡·痧原论》:

        症先吐泻而心腹绞痛者,痧从秽气发者多;先心腹绞痛而吐泻者,从暑气发者多;心胸昏闷,痰涎胶结,从伤暑伏热发者多;遍身肿胀,疼痛难忍,四肢不举,舌强不言,从寒气冰伏过时,郁为火毒而发痧者多。

明代医学家张凤逵在《伤暑全书》中已经记载有”绞肠痧“之症。

《伤暑全书》:

        立夏以后,暑热盛行,时人有头疼恶心,身热恶寒,手足厥冷,肢节沉痛,不思饮食,或气高而喘,或气短而促,甚者用手扪之,如火燎皮肤,或腹肠绞疼,或口鼻流血,病候与伤寒相似。

        不知者误认伤寒,用风热发汗药,或加衣出汗,则元气益虚,终不知悟。盖此证乃夏属阴虚,元气不足,湿热蒸人,暴伤元气,人初感之,即骨乏腿软,精神倦怠,昏睡懒语,其形如醉梦间,或无汗或微汗不断,或大汗不止,烦渴饮水,胸膈痞闷,小便黄而少,大便溏而频,或呕或泻或结,或霍乱不止。

        此等证与伤寒大异,按时而施治,据证而急疗,无不应手者。语曰勿伐天和,正因时之道也。亦有不头痛身痛恶寒者,治法皆同,治法轻者以五苓散,以利小便,导火下泻而暑自解,或香薷饮辛散以驱暑毒,木瓜制暑之要药也。或藿香正气散、十味香薷饮之类,重者人参败毒散、桂苓甘露饮、竹叶石膏汤、白虎汤之类,弱者用生脉散、清暑益气汤、补中益气汤等。

        若不分内外,不论轻重强弱,一概以和解,百发百中,随试随应,则无如六和汤最良矣。方书名家,古今甚众,其中多所发挥,明切精密者,惟朱丹溪为最详且要。

那么痧胀或者痧症究竟是什么病呢?

《素问·热论》:

        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暑当与汗皆出,勿止。

故春夏有温病者,或者是病温,或者病暑。

所谓的病温,是少阳病,少阳者火淫所胜,先夏至日者为春,春应少阳。

所谓的病暑,是少阴病,少阴者热淫所胜,后夏至日者入夏,夏应少阴。

夏季天热,本无伤寒,但是若大量饮水,则也成伤寒。夏季者外应之太阳,内应之少阴,故若大量饮水,则太阳伤寒,而成少阴病,故发热无汗而不恶寒,故“暑当与汗皆出,勿止”,饮水过度则汗止而病发。

少阴者有热无寒,即少阴之意。

若腹痛而泻,则病转太阴,诸如此类,推而知之。

若病转厥阴,则发热恶寒。

少阴或太阴者湿,故可以利水燥湿而治,五苓散,玄武汤等主之。

刮痧也是常用的外治之法。皮毛应之少阴与太阴,背为太阳,故可以取背部太阳经刮痧。

刮痧之意,损少阴而益太阳。

《痧胀玉衡》:

        夫君子生于斯世,不屑为天下无所用之人,则必求为天下所必需之人,故君子不为良相,则为良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