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怎样降蛋白、肌酐,治疗肾衰竭呢?真有专家站出来解释了

 caimin133 2020-12-16
肾病朋友们:

“满腹经纶、饱读诗书”说的就是我,什么疑难杂症、不治之症,全都向我抛过来!

经常有病友问我:中医到底能不能治疗肾病?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说的是“中医治肾病”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原因在于中医上原本就没有“肾病”的说法,中医所说的“辩证施治”当中的“证”与西医上的“症”差异很大,“证”指的是证型,而“症”以症状为主。西医中的肾病,对应于中医更多的集中在如水肿病、尿血、淋证、虚劳、关格或隆闭等病证。

所以,中医是不治肾病的,而是治疗因肾脏问题出现的水肿病、虚劳病等病证。

以大家最关心的中医治疗肾衰竭为例:

比如慢性肾衰合并营养不良的中医辨证多为脾肾虚损、气血双亏。脾肾衰败则是慢性肾衰竭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的中医病机的关键。

通过服用“加味六君子汤”治肾病,中药处方中选用黄芪、党参、炒白术、白茯苓、山药、法半夏、陈皮、当归、甘草等,瘀重者可加红花、桃仁。此方益气健脾固肾、活血化瘀,使水谷得以运化,气血化生有源,肾精充足,湿瘀尽祛。

而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党参及黄芪能明显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增加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提高血浆白蛋白,并且能够降低血肌酐,增加对自由基的清除,从而改善肾脏功能,还能纠正贫血,山药有调节脾胃功能,抗衰老作用,有降血糖、降血脂作用,还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等等。

所以说,中医即便不治肾病,但却能治疗因肾病导致的肝肾阴虚、脾肾虚损、水肿、尿血、关格与隆闭等多种病证。

既然如此,尿蛋白、肌酐是否也能通过中医救治呢?

答案无疑是肯定的!

目前,广泛应用于降蛋白的药物当属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西药,而降肌酐的药物主要选用药用炭与开同,这是事实,我们无法否认!

但是中医药当中同样也有免疫抑制剂——如雷公藤,一般中医师会通过中药配伍来消除雷公藤的毒性提升降蛋白的疗效。而降肌酐、缓解肾衰竭的重要当中,“大黄”迎风而上,也能在衰康、肾衰宁、尿毒清等降肌酐中成药当中看到它的身影。从中也能看出,中医更多的是讲究“辩证施治”和“君臣佐使”的用药原则。

中药降蛋白、降肌酐,主要是通过中医药抑制体内的炎症反应,改善肾脏微循环,以及解毒泄浊,从而从根本上起到减轻肾脏缺血缺氧状态,纠正肾性贫血、抗肾脏纤维化等目的。

借助于中药的深层次调理,增加了肾小球的有效灌注量,降低了肾小球内压,同时也就降低了肾小球的高滤过状态,延缓和控制了肾小球的硬化进程。

所以,在肾病的治疗过程当中,中医中药有着西药无法替代的功效,而中药在降肌酐、降蛋白、延缓肾衰方面,更是前景广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