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伯未治疗咳嗽的临床经验(上)

 wyfx100 2020-12-31

秦伯未先生为近代著名老中医之一。早年曾跟随上海名医丁甘仁学习,且博览群书,理论联系实践,能汇集各家之长。秦老一生著书甚多,又热心讲学,为继承和发展中医事业、培养中医人才作出了很大贡献。秦老在临床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但在十年浩劫中资料大多散失。现根据其以前在诊所内仅存的临证医案中的有关咳嗽部分,按虚证和实证两大类进行整理,供大家参阅。

实证咳嗽

例1

周xx,男。

一诊:幼儿身热汗多,咳嗽痰,风疹作痒。风热时邪内蕴,肺气不宣而咳,热邪蕴结肌肤而致风疹。治以疏化清宣。净蝉衣3克,炒丹皮4.5克,炒牛蒡9克,地枯萝9克,南薄荷9克(后下),炒赤芍6克,光杏仁9克,枇杷叶9克(去毛、包),冬桑叶4.5克, 焦山栀4.5克,浙贝母9克。

二诊:药后身热已退,咳嗽风疹亦减。再予清解。净蝉衣2.4克,炒牛蒡6克,浙贝母9克,梗通草2.4克,南薄荷2.4克(后下),嫩前胡4.5克,薄橘红4.5克,枇杷叶9克(去毛、包),冬桑叶4.5克,光杏仁9克,焦栀皮4.5克。

例2

徐xx,男。

一诊:喉痒咳嗽,气逆难忍,痰多黏白,偶有血丝。脉濡滑而数。此风热时邪郁于上焦也。予清肺顺气止咳。南沙参4.5克,炙款冬4.5克,安南子9克,竹沥夏6克,净射干4.5克,海蛤壳15克,光杏仁9克,冬瓜子9克,嫩前胡9克,橘白络各4.5克,浙贝母9克。

二诊:上药服后咳痰滑利,小溲渐清,而感肢软,头眩目花,脉濡滑而数。清肃之令得行,而痰热之邪未尽。仍守清气豁痰法,亦祛邪务本之旨也。南沙参9克,白蒺藜9克,竹沥夏9克,冬瓜子9克,炒牛蒡子6克,煅石决12克(先煎),光杏仁12克,炒泽泻9克,净射干4.5克,江枳壳4.5克,浙贝母12克。

按语

以上两例均为感受风热时邪所引起的咳嗽。常用前胡、牛蒡、光杏仁、浙象贝、竹沥夏、枇杷叶、橘络等药为主,然后根据不同情况予以随证加减。例1系风热夹疹,加蝉衣、赤芍、丹皮等以凉血退疹。例2为咳嗽气逆,加海蛤壳、泽泻、射干等顺气化痰。泽泻性寒,甘淡渗湿,常作利水药用,治小便不利、水肿等症。但泽泻与茯苓、半夏等合用可治痰饮停留。秦老则取泽泻之利水化饮的作用,常用治气逆咳嗽而获效,这是秦老的经验之一。

例3

屠xx,男。

时值暑天,咯红旧恙骤然复发, 自昨迄今未能全止。脉形濡数。此暑热内蕴, 肺气不清,治以清暑宁络。青蒿梗4.5克,浙贝母9克,茜草炭9克,池菊花4.5克,炒蒌皮9克,山茶花4.5克,藕节炭2枚, 光杏仁9克, 橘白络各4.5克,海蛤壳12克,枇杷叶9克(去毛、包煎)。

按语

患者原有咳嗽宿疾,感受暑热之邪而引动宿疾,复发咳嗽咯红,治疗当先祛暑邪,邪去则肺络安宁,咳减血止。

例4

王xx,男。

咳嗽数日,痰少黏稠,目痠觉干,筋脉时苦掣。舌燥红绛,脉滑数。心营肺卫余热稽留。治以清解。鲜生地9克,光杏仁9克,嫩桑枝4.5克,净银花9克,浙贝母9克,丝瓜络4.5克,枇杷叶9克,连翘壳9克,竹沥夏9克,瓜蒌皮9克,鲜芦根30克(去节)。

按语

本例系风热犯肺,心营受邪,症见干咳少痰,两目干涩,舌燥红绛。津液损耗,筋脉失濡而感牵掣不利。治疗上除用辛凉清解外,及时使用鲜生地、鲜芦根以清热凉营生津。

例5

张xx,男。

肺为华盖而司治节,风痰郁于上焦,清肃之令失司,咳嗽痰多,色白,头痛作胀,脉滑。治以宜肺化痰疏散。净麻黄9克,光杏仁9克,炒牛蒡6克,嫩前胡6克,紫苏梗4.5克,苦桔梗2.4克,仙半夏4.5克,橘红络各4.5克,净蝉衣2.4克,炒枳壳4.5克,浙贝母9克,炙甘草3克。

按语

本例系风寒咳嗽,故用三拗汤加宣肺化痰药。

例6

李xx,男。

浊痰黄白相杂,带有腥味,昨日复带秽血。脉不滑数,舌苔薄腻。得之数载,病似肺痈而实属湿热熏蒸,肺气不宣,肺络不固,拟清气蠲浊法。炙兜铃2.4克,海浮石9克, 竹沥夏9克,桃仁泥4.5克,蒸百部4.5克,代赭石12克,橘白络各9克,冬瓜子9克,净射干4.5克,海蛤壳9克,福泽泻12克。另:肉桂心0.9克,生绵纹2.4克。上研末,用代赭石30克,煎汤送服。

按语

秦老根据本例之脉不滑数,而断定为“病似肺痈而实属湿热熏蒸”,治疗大胆应用清气镯浊法。本病有痰中带秽血之症,古云“血家忌桂”,而秦老在本病例中破例应用肉桂温通肺络,代赭石降逆顺气,生绵纹荡涤痰浊,引痰浊下行,这也是秦老的经验之一。

例7

高xx,男。

一诊:外感咳嗽两月,继而咯血两旬,今咳稍平而血反增,脉来濡滑而数,舌苔黄腻。查以前方药均属清咳之品,拙见气为血帅,气顺则血自净,当先顺气化痰,略参宁络为是。竹沥夏6克,茜草炭6克,光杏仁9克,海蛤壳15克, 山茶花9克,浙贝母9克, 淮牛膝9克,冬瓜子9克,仙鹤草9克,福泽泻9克,橘白络各4.5克。

二诊:肺主一身之气而司治节,肺络受邪则清肃无权,从上而逆,阳络受损,震血外溢,此外感才为咯血之原因也,叠经调治血止而咳痰未宁。脉细滑数,舌苔薄黄。再拟宣化清理上焦,忌骤补。南沙参4.5克,冬瓜子9克, 光杏仁9克,竹沥夏9克,枇杷叶9克(去毛, 包煎),橘白络4.5克(各),抱茯神12克,海蛤壳15克,仙鹤草9克,十灰丸9克(包煎)。

按语

本例外感咳嗽两月,继而咯血两周。秦老分析前医失败原因,辨为气逆致咳,采用顺气化痰宁络之法而获效。方中淮牛膝、泽泻、海蛤壳使上逆之气下行,血随气下,咯血之症亦止。

(未完待续)

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