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赤芍、白芍用药考证

 中医陈孝和 2021-08-26

今天来讲芍药这味药。这味药很特殊,特殊在哪里呢,第一是临床上用到芍药的方剂太多了,用量很大。第二个是药性和药源植物含糊不清。

现在中医上把芍药分成赤芍和白芍两种药材,而且这两种药材的药性和功效可以用大相径庭来形容。

咱们看一下药典是关于赤芍和白芍功能主治的不同。白芍: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临床上用药也是按照白芍偏补,赤芍偏泻,白芍养血,赤芍破血这个原则来用药。

这个就很奇怪对吧,为什么同样一种植物的不同品种药性差距竟然这么大?

咱们现在用的白芍和赤芍和历史上不同时期用的是不是同一种药材?是不是开白花的是白芍,开红花的就是赤芍?这些问题咱们具体考证一下。

先说现在药用的白芍主要产自安徽亳州地区的人工栽培的芍药,这种芍药花基本上是红色的,单瓣。入药的赤芍是野生的,主要产自东三省和内蒙古多伦县地区,花是白色的、也是单瓣。

还有就是各种用于观赏的芍药,花瓣五分缤纷、层峦叠嶂,属于多瓣花。

因为观赏的花,为了让花朵更好看,各种杂交之后,花瓣越来越大,颜色越来越艳。但是入药的芍药就没必要了,花太大了把养分都吸收了,能入药的根反而又细又小。这个是上千年来人工培育选择的结果。

听到这里,大部分听友应该迷惑了,怎么白芍是开红花的,赤芍反而是开白花的呢?

咱们再继续来看,芍药入药最早是出自《神农百草经》,其中是这么描述芍药的: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生川谷及丘陵。这样来看主要的功效是活血化瘀和止痛。

那么就有一个问题,神农本草经成书于秦汉时期,具体是什么年份、谁写的这都不可考证了。那么这个作者是通过研究他当地的一种叫芍药的植物,发现它有刚才讲的这些功效,那么它是研究的哪一种芍药,是哪个地区的,这个也不知道,但是有一点是确定的,肯定是野生的,不是现在人工栽培的。

在宋代之前,芍药的野生品种很多,产量也很丰富,那个时候也没有什么药材流通集散地,都是用当地的品种来入药。现在对张仲景在伤寒和金匮当中用的到底是白芍还是赤芍有很大争议。其实这完全没有意义。

在唐代之前,入药的药材就叫芍药,不分赤芍还是白芍,反正是这个芍药物种的、或者类似这个物种的,入药统称芍药,这主要受地区限制,当地出产什么品种的芍药就用什么品种入药。

从宋代之后,逐渐开始分成白芍和赤芍两种。但是芍药赤白之分主要是依据花的颜色。

比如宋代《开宝本草》云: “此处有赤白两种,其花亦有赤白两色。”

元代《汤液本草》中明确指出: “今见花赤者为赤芍药,花白者为白芍药,俗云白补而赤泻。”

明代《本草纲目》云: “入药宜单叶之根,气味全厚,根之赤白,随花之色也。”

清代《本草崇原》云: “开赤花者为赤芍,开白花者为白芍。”

清代《本草备要》云: “赤白各随花色。”可见直到清代,主流的中医界一直以花的颜色作为区分赤芍、白芍的依据。

这里也有例外,比如陈世铎在《本草新编》这本书里是这么说的:或疑芍药赤、白有分,而先生无分赤、白,又何所据而云然哉。夫芍药之不分赤、白,非创说也,前人已先言之矣。

咱们再来看近代中医集大成者的张锡纯是怎么讲芍药的:白芍出于南方,杭州产者最佳,其色白而微红,其皮则红色又微重。赤芍出于北方关东三省,各山皆有,肉红皮赤,其质甚粗,若野草之根。特其花叶皆小,且花皆单瓣,其花或粉红或紫色,然无论何色,其根之色皆相同。

这么看张锡纯也是按花色来分赤芍和白芍。开白花的是白芍,开红花的是赤芍。跟现在入药的品种药材产地基本上一样,白芍主要产江浙安徽,赤芍主要产自东北内蒙。但是问题是现在入药的白芍以开红花为主,入药的野生赤芍是开白花的。之前我去过赤芍的主产地内蒙古多伦县,当地的赤芍就是开白花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亳州白芍)

                                                (多伦赤芍)

总结下来看。完全没必要把芍药分成赤芍和白芍。这就像东北大米跟南方大米一样,都是大米,两种的营养含量不同,但是营养成分都一样。

现在药理也证明了这一点,两种芍药的主要药理成分就是芍药苷,但是含量不同,赤芍的含量高一些,白芍的低一些,再加上药材炮制的关系,才有了白芍偏补、赤芍偏泻的结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