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在陕西】李晓松:粽子飘香

 嘉年华ing 2021-01-18

编者按

  这里会让你舌灿莲花,满嘴噙香。厚重的内容,飘逸的笔触,背后流露的是恬淡如水的心境,字里行间悠远的文化意味和浓厚的乡土气息!

  与这种意味相交织、缠绕的,是人间烟火味——是氤氲其中的亲情、乡情,和对故乡、往事的追怀…

粽子飘香

文 |李晓松

  小时候过端午节的画面,经常浮现在眼前。过节那天,太阳还没出来,几个小朋友就比赛似的早起,奔向瀑河薅艾蒿。天蓝得透明,我们欢快的叫喊声,飘到水上,震得河里的鸭子更加卖力地摇摆。

  几个孩子匆匆甩掉鞋子,光着脚丫跑到水里,撩起水花击打着对方。闹够了就捧起水来,洗一把脸。河边的艾蒿在晨风中摇曳,似乎在审视着我们的嬉闹。寂静的大自然和爽朗的笑声,构成了唯美的画面。

  当然,记忆最深的还是端午的粽子,它怎么就那么香呢?嚼在嘴里半天都舍不得咽,现在想起来还是忍不住流口水。

  记得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母亲手脚麻利地把大黄米、小黄米放进盆里,用凉水仔细淘洗三次,再加开水浸泡一夜,第二天浸泡过的大黄米、小黄米泛着亮光变胖。

  包之前粽子叶要放到锅里煮,待它全部变成黄色以后,再拿出来泡在清水里,包粽子的时候再取出来。用来捆扎粽子的马莲,也要提前放到水里煮一下。悄悄告诉你一个秘密,只有用马莲捆的粽子才最香噢,请不要问为什么。

  一切准备就绪,开始包粽子了。只可惜我太笨了,看似简单的粽子却总也包不好。经过无数次察看,终于让我学会点儿皮毛。包时,要用右手的十指和中指把粽子叶卷成一个圆锥筒,卷好以后,被换到了左手,右手则把泡好的米填上,那些随着小勺被舀起来的水,则会从粽叶最尖的地方漏出来,待米填满,再把多出的粽子叶放平,拿起一根马莲,把粽子五花大绑起来。哈哈,一个粽子就这样大功告成了。

  包好的粽子,要一层、一层放到大锅里码好,如果码不好,开锅时它会乱蹦乱跳,里面的米会跑出来。大锅里再放上大半锅水。开始烧火,开始要小火,等开一会儿锅后,米粘在一起了,再往里添硬柴禾。旺旺的灶火,映着我们红扑扑的笑脸。

  锅里不知何时飘出了一股香味儿,这是粽子煮熟了。粽子刚被捞出来了,我和弟弟便迫不及待地抓起它,扯着捆绑在粽子上面的马莲。好不容易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这时一个“肉乎乎”的粽子就出现在我们眼前。等不及了,扒开粽子开吃。蘸着母亲事先熬好的糖水,甜味和黄米的粘香就在口腔调和,咬一口直粘牙,拉长丝儿,诱惑而温暖,只能用惊艳来形容。

  当母亲炒好菜,父亲端起酒盅时,我和弟弟都已经吃得半饱了。

  由于家里困难,当时粽子是没有馅儿的,然而,这些里面什么也没有包的白粽子,却是我童年端午节最美的食物。   

  记得小时候问母亲,这么好吃的粽子为什么往河里扔?母亲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他是这天投河自尽的。

  如今,超市里做粽子的食材可真叫多,有高粱米、大黄米、小黄米等等,粽子馅儿也是品种繁多,有红小豆、花生仁、大枣、虾仁、瘦肉等等,可如今总是想偷懒儿,买回现成的水果馅、肉馅粽子回家吃,却不知为何总也找不回当初的美味。就像俗语所说,“饱时蜜不甜、饿时糠如蜜?”还是因为少了点仪式感?

  眼看着端午节又到了,我们大家一道品味一下劳动的乐趣,薅艾蒿、包粽子怎么样?嘻嘻,粽子会不会怪我把它弄得太丑呢?

END
作者简介

   李晓松,女,河北宽城人,喜欢旅游,热爱文学。

     温馨提示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公众号每天编发的作品,会在【搜狐文化】、【今日头条】等选择编发推送,请作者自行搜索关注。

  1、【嘉年华时光】每周星期天休刊。

  2、投稿时若配有插图,请作者选用横向构图的照片并且备注文字说明后,打包发送邮箱。

  3、赞赏即稿酬,读者赞赏的70%为原创作者稿费,每月8号左右统计、公布并发给作者本人,30%留作平台运营、宣传及编辑、校对、制作等费用,无赞赏则无稿酬。

  嘉年华时光  原创文学

读书|写作|亲子|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