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经验 易修珍云南。 治疗各病症经验 一、月经病 (一)月经过多、经期延长 月经过多是指月经量明显增多而周期基本正常者,也称“经水过多”。经期延长是指行经时间超过七天以上,甚或淋沥半月方净者,亦称“月水不断”“月水不绝”“经事延长”。二者均属于以失血量增多为特点的月经不调病症,可同时发生,临床常见于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或由于子宫肌瘤、生殖器炎症、宫内节育器引起的月经过多。 【病因病机】 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的病机有虚有实。虚者多因气虚冲任不固,统摄无权,或阴虚内热,扰动血海,血海不宁,经血不能循其常度;实者多因瘀血、湿热阻滞冲任,新血不得归经;而且在疾病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病程日久,气随血耗,阴随血伤,或热随血泄可出现由实转虚或虚实兼夹之象,如气虚血热、肝肾阴虚夹瘀热等。 【辨证施治】 (1)气虚夹瘀 证候:行经量多,经期延长,色淡红,质清稀,有血块;神疲体倦,气短懒言,小腹空坠,面色[插图]白;舌质淡,苔薄,脉细。 治则:补气固冲,化瘀止血。 拟方:芪断固崩汤加减。黄芪30g,炒续断15g,熟地15g,山茱萸10g,枸杞子15g,杭芍15g,白术15g,骨碎补15g,茜草15g,生三七粉10g,升麻8g。 加减:神倦乏力、大便溏软者加潞党参20g,怀山药15g;经量过多者加炮姜10g,煅牡蛎30g;经血夹块者加益母草15g,炒卷柏15g,花蕊石15g;经期延长不净者加炒贯众15g,小蓟15g,血竭6g,炒卷柏15g。 (2)肝肾阴虚夹瘀热 证候:经行量多,或经量不多,但月经持续约八九日至十余日方净,色鲜红或深红,质黏稠夹血块;小腹时痛,咽干口燥,或见手心灼热,尿黄便干;舌质红夹瘀,苔薄少津,脉细数。 治则:滋养肝肾,固冲调经,化瘀止血。 拟方:一贯煎加减。当归15g,生地15g,枸杞子15g,麦冬15g,沙参15g,川楝子12g,炒续断15g,山茱萸12g,益母草15g,莪术6g,小蓟15g,旱莲草15g,甘草6g。 加减:以月经量多为主者可加黄芪30g,太子参15g,牡蛎30g;经血夹块较多者加炒卷柏15g,花蕊石15g;口干甚者加玄参15g,天花粉15g,鳖甲12g。 (3)肝郁脾虚血瘀 证候:经行量多,或经行初期不畅,经期延长,经色紫黯,夹血块;或经期头痛、乳房胀痛;或平时小腹胀痛,白带量多,大便时干时溏;舌紫黯或有瘀点,脉细弦或涩。 治则:疏肝健脾,化瘀行滞,调经止血。 拟方:逍遥散加味。炒柴胡15g,当归15g,杭芍15g,白术15g,茯苓15g,薄荷10g,炒续断15g,茜草15g,炒卷柏15g,炒贯众15g,生三七粉10g,甘草6g。 加减:经量多伴口干、目胀者加夏枯草15g,桑叶15g;经期淋沥难净者加血竭6g;口苦者加茵陈15g;便溏者加鸡内金15g,波蔻(云南豆蔻)10g。 【病案举例】 例1 刘某,女,28岁。1998年3月17日初诊。 经行量多1年余,阴道流血量多夹血块9天未净,头昏,心悸,面色苍白,肢懒倦怠;舌淡红夹瘀斑,苔薄白,脉细弱。中医诊断:月经过多,经期延长。辨证:气阴两虚夹瘀。治则:健脾益气,养阴固冲,祛瘀止血。拟方:芪断固崩汤原方加麦冬15g,海螵蛸15g,五味子6g,益母草15g,1日1剂,连服4剂。患者服药后阴道流血逐渐减少至止,自觉头痛,口干苦;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弦。治宜滋养肝肾,祛瘀调经。拟方:黄芪30g,熟地15g,怀山药15g,枸杞子15g,山茱萸12g,麦冬15g,天花粉12g,知母6g,莪术10g,煅牡蛎30g,炙甘草10g,1日1剂,连服4剂。此后辨证加减治疗3个月,患者月经经期恢复为5~7天净。 例2 周某,女,30岁。1997年11月20日初诊。 经期12~20天干净已半年余,口干,纳可,二便调;舌红夹瘀少津,苔薄黄,脉细弦。中医诊断:经期延长。辨证:肝肾阴虚,瘀热内伏冲任。治则:滋养肝肾,祛瘀调经。拟方:一贯煎加炒柴胡12g,山茱萸12g,知母10g,花蕊石20g,川断15g,夏枯草15g,血竭6g,1日1剂,连服4剂。之后随症加减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经期延长治愈。 例3 牛某,女,12岁。1997年6月21日初诊。 月经初潮半年,经乱无期,末次行经经量少,淋沥12天未净,无腹痛,感头昏思睡,大便溏;舌淡红,苔薄白,脉细。中医诊断:经期延长。辨证:肝肾亏虚,气虚夹瘀。治则:滋养肝肾,益气祛瘀调冲。拟方:芪断固崩汤加减。炙黄芪30g,潞党参15g,当归15g,熟地15g,白术12g,山茱萸10g,菟丝子15g,续断15g,花蕊石20g,炒卷柏15g,茜草15g,炙艾叶10g,牡蛎30g,血竭6g,炙甘草10g,1日1剂,连服5剂。1周后复诊,诉服药后经量先增多3天,而后明显减少至流血停止,治疗续守原方辨证,再进8剂,此后3个月患者月经均正常来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