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聊一聊橘红和化橘红,之前以为是同一个东西,后面发现性状差别很明显的。 【基源】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外层果皮。秋末冬初果实成熟后采收,用刀削下外果皮,晒干或阴干。 【含量】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橙皮苷不得少于1.7%。 备注: 与其同来源的陈皮,药典要求含橙皮苷不得少于2.0%。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普通陈皮,存放的时间不久,含量值从2%-7%,其中4%及5%的偏多。 市场较少出现橘红,故暂时无相关数据。 想分析除去白色中果皮对橙皮苷的影响。 【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归肺、脾经。 【功能与主治】理气宽中,燥湿化痰。用于咳嗽痰多,食积伤酒,呕恶痞闷。 备注: 与其同来源的陈皮,功效如下: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用法与用量】3~10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注:栽培变种主要有大红袍、福橘。 【基源】 芸香科植物化州柚(Citrus grandis Tomentosa)或柚(Citrus grandis)的未成熟或近成熟的干燥外层果皮。 前者习称"毛橘红",后者习称"光七爪"、"光五爪"。 夏季果实未成熟时采收,置沸水中略烫后,将果皮割成5或7瓣,除去果瓤和部分中果皮,压制成形,干燥。 【含量】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柚皮苷不得少于3.5%。 备注: 因毛橘红较贵,未购买样品做实验,暂无相关数据。 目前市场多见柚橘红,其值较高,从4%-17%都有,大部分的值集中在9%和10%。 【性味与归经】 辛、苦,温。归肺、脾经。 【功能与主治】 理气宽中,燥湿化痰。用于咳嗽痰多,食积伤酒,呕恶痞闷。 备注: 功效与药典橘红一致,因橘红加工繁琐,目前已不多见。 古人说化橘红能化痰,柚子皮不是很强。 但柚子皮是目前市场主流,因产量较大。 【用法与用量】 3~6g。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处方】: 化橘红75g 陈皮50g 半夏(制)37.5g 茯苓50g 甘草25g 桔梗37.5g 苦杏仁50g 炒紫苏子37.5g 紫菀37.5g 款冬花25g 瓜蒌皮50g 浙贝母50g 地黄50g 麦冬50g 石膏50g 【制法】: 以上十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 每100g粉末用炼蜜20~3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 或加炼蜜90~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含量】: 本品含化橘红以柚皮苷计, 水蜜丸每1g不得少于1.0mg; 小蜜丸每1g不得少于0.6mg; 大蜜丸每丸(1)不得少于1.9mg,(2)不得少于3.8mg。 【功能与主治】清肺,化痰,止咳。用于痰热咳嗽,痰多,色黄黏稠,胸闷口干。 【用法与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7.2g,小蜜丸一次12g,大蜜丸一次2丸(每丸重6g)或4丸(每丸重3g),一日2次。 【规格】水蜜丸每100丸重10g;大蜜丸每丸重(1)3g (2)6g 【贮藏】密封。 备注: 目前大多数中成药配方为化橘红,且要求检测柚皮苷,主流普通柚子皮能很好的满足这两个条件。 橘皮去掉内层白色部分后的红色外皮称为橘红,此为宋、元、明、清主流医药学家的说法。 如清代吴仪洛的《本草从新》:“……去白名橘红,兼能除寒发表”。 个别医家把新鲜橘皮当做橘红,《本草蒙筌·果部》:“新采者名橘红,气味稍缓,胃虚气弱者宜。久藏者名陈皮,气味辛烈,痰食气壅服妙”。 化橘红全名化州橘红,“化”者,言其出产于广东化州。 因本品与橘相类似,为外层果皮,故有化橘红之称。 因化州柚果皮密被柔毛,故又称毛橘红。 《植物名实图考》收载了化橘红,谓:“橘红产广东化州,大如柚,肉甜,刮制其皮为橘红。以城内产者为佳,然真者极难得。俗谓化州出滑石,树生石,故化痰有殊功”。 有学者认为化橘红并非来自于橘,但称为橘红, 或许是想借助宋、元以来橘红的声誉。 也有认为广东地区清代橘柚不分。 清代以后,化橘红兴起,橘红的来源增加了化州柚皮以及柚皮。 1963年《药典》橘红来源有芸香科植物柑橘,化州柚或柚,前者商品称为橘类橘红,后者称柚类橘红。 1977年《药典》橘红来源有化州柚或柚,删去了柑橘薄皮的橘红。 主要是市场上橘皮橘红供应不足所致,随着化州橘红(包括柚和化州柚)的兴起,传统的橘类橘红加工繁琐、费时,且止咳化痰功效远不及柚皮或化州柚皮,所以市场供应逐渐减少。 1985年起,《药典》开始将橘红、化橘红分成两种药,前者来源于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外层果皮,后者来源于化州柚或者柚的干燥外层果皮。 实际上目前橘皮橘红已经名存实亡,临床多以陈皮代替;化橘红的来源,并非完全是化州柚或者柚的外层果皮,未成熟的果实干燥后切片入药,则更为常见。 清代江世琳《橘红辨》谓:“化州所产橘红,医家以之利气化痰功于他药,人皆宝之”。 清光绪版《化州志》云:“化州橘红治痰症如神,每片真者可值一金,每年结实,循例报名上官,至期采摘批制,即官斯士者亦不易得”。 由于化州橘红为清代皇家贡品,且正宗化橘红产量太少,因此周边(广西)地区所产柚皮,也当作化橘红使用,且一直沿用至今。 但是部分医家不认可柚皮作为化橘红使用。 清代吴仪洛《本草从新》:“化州陈皮(应当是化州橘红),消痰甚灵。然消伐太峻,不宜轻用,况此物真者绝少,无非柚皮而已”。 有研究表明: 化州柚的遗传特征与柚存在一定的距离, 化州柚来源的化橘红药材, 在有效成分含量及药效方面, 均显著优于柚来源的药材。 一:清代以前主流的橘红: 二:被医家推崇的化州橘红 暂未遇见,可链接至承继堂文章:化州橘红 三:目前市场主流化橘红(普通近成熟的柚子皮) 超链接:柚子品种介绍 声明 医家讲求“辨证施治”,人人“证”皆不同。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为探讨学习之用,不构成用药建议,如有需求,请谨遵医嘱。 参考文献 (1)橘红及化橘红的本草考证 屈杰 王宝家 孔文霞 李培 陕西中医药大学 咸阳 成都中医药大学 成都 绵阳市中医医院 四川绵阳 (2)2020版中国药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