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一

 直尾昂述 2021-02-16

伊尹,中华厨祖

商朝初年著名的

政治家、思想家

伊尹本名伊挚

姒姓,空桑人

夏末商初政治家、思想家

商朝开国元勋、道家学派创始人之一

中华厨祖,被后人奉祀为“商元圣”

约公元前,16世纪初

伊尹辅助商汤灭夏朝

为商朝的建立

立下汗马功劳

伊尹历事商朝

成汤、外丙、仲壬、

太甲、沃丁

五代君主

五十余年

为商朝的强盛

立下汗马功劳

沃丁八年

伊尹逝世

终年100岁

主要成就:

辅佐成汤

建商灭夏

伊尹,夏末商初人

《列子·天瑞》:

伊尹生乎空桑

《墨子·尚贤》:

伊尹为有莘氏女师仆

甲骨文之中有大乙

(即商汤)

和伊尹并祀的记载

可以说伊尹是中国第一个

见之于甲骨文记载的教师

伊尹出生

被有莘国

庖人收养

耕于莘野

乐尧舜之道

后被商汤

封官为尹

(宰相)

故以伊尹之名传世

父亲是一个

既能屠宰的

又善烹调的

家用奴隶厨师

他的母亲是居于伊水

(今洛阳伊河)之上

采桑养蚕的奴隶

母亲生他之前

梦感神人告知:

臼出水

而东走

毋顾

第二天

她果然发现

臼水如泉涌

善良的采桑女

赶紧通知四邻

向东逃奔20里

回头看时

村落成为

一片汪洋

因为违背

神人告诫

所以身子

化为空桑

巧遇有莘氏

采桑女发现

空桑有婴儿

带回献给

有莘王

有莘王命

家用奴隶

厨师抚养

神话传说

曲折反映:

伊尹

依水而生

命名为伊

母亲是采桑奴

伊尹自幼

聪明颖慧

勤学上进

耕于有莘国之野

但却乐尧舜之道

既掌握烹调技术

又深懂治国之道

既作奴隶主贵族的厨师

又作贵族子弟的“师仆”

由于研究

三皇五帝

和大禹王

等英明君王

的施政之道

而远近闻名

以致于使

求贤若渴

的商汤王

三番五次以

玉、帛、马、皮为礼

前往有莘国去聘请他

在今嵩县空桑涧西南

有个平兀如几的小山

就是世传商汤聘请伊尹的三聘台

城南沙沟龙头村的“元圣祠”右厢房

则专修有三聘台,以供后人凭吊

有莘王并不答应商汤聘任伊尹

商汤只好娶有莘王的女儿为妃

于是,伊挚便以

陪嫁奴隶的身份

来到汤王身边

《孟子》:

汤之于伊尹

学而后臣之

故不劳而王

可见伊尹是中国

第一个帝王之师

伊尹教给商汤

一些什么知识

伊尹:

“以尧舜之道要汤”

“伐夏救民”

教汤

效法尧舜

德治天下

救民伐夏

伊尹首先返回伊洛流域和夏桀王

遗弃于洛河流域的元妃妺喜相交

通过妺喜了解

夏桀王内部的

许多重要情报

为了测试九夷之师对夏桀王的态度

伊尹劝说商汤,停止对夏桀王贡纳

结果夏桀大怒,“起九夷之师”攻汤

伊尹看到九夷之师

还听从夏桀的指挥

于是献计商汤暂时

恢复贡纳夏王朝

同时积极准备攻夏

伊尹大约在

公元前1601年

伊尹再次停止

对夏王的贡纳

夏桀虽再次起兵

但“九夷之师不起”

在政治和军事上完全

陷人孤立无援的困境

伊尹

看到灭夏的时机已经成熟

便协助商汤立即下令伐夏

夏桀战败南逃

汤在灭掉夏王朝

的三个属国之后

挥师西进攻占了

夏王朝心腹地区

伊洛流域的斟鄩

斟鄩在洛阳附近的伊洛平原

今偃师二里头村与四角楼村、

圪挡头村之间

此战是伊尹

教给商汤的

伐夏战略

不久夏朝灭亡

商朝建立

商汤便封

伊挚为尹

《史记·殷本纪》:

尹,正也

汤使之

正天下

“正天下”,以身作则

天下楷模,师范天下

《尚书君爽》:

“伊尹格于皇天”

就是代天言事的

他的话等于天意

可以说伊尹

是太上教师

他曾说:

天之生此民也

使先知觉后知

使先觉觉后觉

并自称:

予天民之先觉者也

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

非子觉之而谁也?

伊尹以先知先觉自居

把自己的话视为

最高教义

教育人民

舍我其谁

伊尹是全国拥有

最高师权的人物

商汤死后,伊尹历经

外丙、仲壬,又做了

汤王长孙太甲的师保

太甲不遵守商汤的大政方针

为了教育太甲

伊尹将太甲安置在

特定的教育环境中:

成汤墓葬之地桐宫

他本人

与诸大臣

代为执政

共和执政

《伊训》

《肆命》

《徂后》

等训词

讲述如何为政

什么事可以做

什么事不可做

以及如何继承

成汤的法度等

在伊尹创设的

特定教育环境

太甲守桐宫三年

追思成汤的功业

自怨自艾

深刻反省

处仁迁义,学习伊尹

认识过错,悔过反善

当太甲有了改恶从善的表现后

伊尹便适时亲自到桐宫迎接他

将王权交给他

而他自己继续

当太甲的辅佐

伊尹耐心教育

太甲复位之后

“勤政修德”

继承成汤之政

果然有好表现

商朝政治

又现清明

《史记》: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

于是伊尹又作《太甲》三篇

《咸有一德》一篇褒扬太甲

太甲终成,有为之君

被其后代,尊称“大宗”

根据陈君俭发现并且

编辑的商周干支年表

伊尹卒于沃丁丁未年

众多甲骨文记载

祭祀伊尹必有丁

因此有关伊尹的各甲骨文年代

相互关系,可以由此一一查证

伊尹活动范围图:

根据学者的考证

伊尹在商的身份

在政权为相之外

更为重要的身份

他还是一个巫师

商是非常崇信鬼神的朝代

国家大事小情皆要通过占卜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巫师具有崇高的地位

伊尹是商代第一大巫师

上古巫、史、医合一

巫师本身多兼有医的功能

蜚声远近的巫彭、巫咸等

皆以擅长医术闻名

《说文》

释“尹”,作“治也”

古文字学家康殷:

尹,执针之状,针刺疗病

官名尹“同样也是

医疗治调之意的

引申·转化”

“伊尹”

同时具有

来自伊水的

医和相的意思

归根结底

还是来自于

伊水的巫师

班固:汤相

其语浅薄

似依托也

商代给后代留下的

最大的一笔遗产

就是殷墟甲骨文

甲骨文的产生

就是由巫师主持祭祀鬼神占卜吉凶

其中还有关于后代祭祀伊尹的内容

在甲骨文中有:

“伊尹”、“伊”、

“伊奭”、“黄尹”

诸称皆指伊尹

甲骨文

所记载的疾病

约有二十多种:

疾首、疾目、疾耳、

疾口、疾身、疾足、

疾止、疾育、疾子、

疾言、蛊、龋等

还有疾年、雨疾、降疾等

虽然不能够说与伊尹有直接关系

但伊尹肯定参与过类似占卜活动

《汤液经法》

医家认为此书

即为伊尹所撰

晋代皇甫谧:

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

《神农本草》以为汤液

仲景论广

伊尹汤液

为数十卷

用之多验

陶弘景

列数古代医哲先贤

也不忘伊尹的功绩:

昔神农氏之王天下也

画易卦以通鬼神之情;

造耕种,以省煞害之弊;

宣药疗疾,以拯夭伤之命

此三道者,历群圣而滋彰

文王、孔子,彖象繇辞,幽赞人天;

后稷、伊尹,播厥百谷,惠被生民

岐皇彭扁,振扬辅导,恩流含气

并岁逾三千,民到于今赖之

李梴:

伊尹殷时圣人

制《汤液本草》

后世多祖其法

元代王好古撰有《汤液本草》

他坚信汤液就是伊尹创立的:

神农尝百草,立九候

以正阴阳之变化

以救性命之昏札

以为万世法

既简且要

殷之

伊尹宗之

倍于神农

得立法之要

不害为汤液

历代医家

皆对伊尹

创制汤液

深信不疑

元代起的三皇庙中,伊尹已列配享

与上古传说的医家进入医家朝拜的殿堂

清代陆以湉记载京师先医庙的沿革情况

先医庙诸名医

伊尹赫然在位:

京师先医庙

始于明嘉靖间

按:

元贞元间

建三皇庙

内祀三皇

并历代名医十余人

至是始定为先医庙

本朝因之,中奉伏羲,

左神农,右黄帝,均南面,

句芝、风后,东位西向,

祝融、力牧,西位东向,

东庑僦贷季、天师、

岐伯、伯高、少师、

太乙、雷公、伊尹、

仓公淳于意、华佗、

皇浦谧、巢元方、

药王韦慈藏、钱乙、

刘宗素、李杲,皆西向,

西庑鬼臾区、俞跗、少俞、

桐君、马师皇、神应王扁鹊、

张仲景、王叔和、抱朴子葛洪、

真人孙思邈、启元子王冰、

朱肱、张元素、朱彦修,

皆东向,

以北为上,

岁以春冬

仲月上甲

遣官致祭

还有人

将黄帝、神农和伊尹

并称“三圣人”的说法:

隐医医之为道,由来尚矣

原百病之起愈,本乎黄帝;

辨百药之味性,本乎神农;

汤液则本乎伊尹

此三圣人者,

拯黎元之疾苦,

赞天地之生育,

其有功于

万世大矣

万世之下,

深于此道者,

亦圣人之徒

贾谊曰:

古之至人

不居朝廷

必隐于医卜

孰谓方技之士

岂无豪杰者哉

清代徐大椿:

汤液并不是

伊尹发明的

至商代伊尹时

开始盛行而已:

《内经》中所载

半夏秫米等数方是已

迨商而有伊尹汤液之说

大抵汤剂之法

至商而盛

非自伊尹始也

1985年

当代名医姜春华在

《中医杂志》撰文指出

《伤寒论》与《汤液经》的渊源关系

依据除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之外

还有一部敦煌石室唐写卷子本的

传抄本——梁·陶弘景《用药法要》

该书说:

诸名医辈张玑等

咸师式此《汤液经》法

并细数了其中的:

大小青龙汤、大小白虎汤、

大小朱乌汤、大小玄武汤、

大小阳旦汤、阴旦汤等

其实关于

《伤寒论》来源问题

历代医家,并不避讳

王好古曾说:

殷伊尹用《本草》为汤液

汉仲景广《汤液》为大法

医家正学

虽后世之

明哲有作

皆不越此

陈修园:

明药性者,始自神农

而伊尹配合而为汤液

仲景

《伤寒》、《金匮》

之方,即其遗书也

伊尹的《汤液经》

宋代民间还有残存

如《普济本事方》在大柴胡汤方的

最后一味药大黄后即以小字说明:

伊尹《汤液论》

大柴胡同姜枣共八味

今监本无,脱之也

再如朱肱《类证活人书》

桂枝加葛根汤方后注说明:

伊尹《汤液论》

桂枝汤中加葛根

今监本用麻黄误

《伊尹汤液论例》:

朱奉议云仲景泻心汤

比古汤液则少黄芩

后人脱落之

许学士

亦云伊尹

《汤液论》

大柴胡汤八味

今监本无大黄

只是七味,亦为脱落之也

以是知仲景方皆《汤液》

伊尹虽然不是

最主要的医药行业神

但是大多数民众相信

汤液是由他发明的

汤液的发明提高了,医药的疗效

成为中医药学最主要的特色之一

厨艺:

五味调和说与火候论

伊尹由厨入宰的经历

从史料记述中可知道

伊尹先是当过奴隶的

幼年寄于

庖人之家

得以学习

烹饪之术

长大成为精通烹饪的大师

并由烹饪,而通治国之道

说汤以至味,成为

商汤心目中的智者贤者

被任用为相,影响较大

以伊尹来比喻

技艺高超的

厨师的词语

也不少

“伊尹煎熬”(枚乘《七发》)

“伊公调和”(梁昭明太子《七契》)

“伊尹负鼎”(《史记》)

“伊尹善割烹”(《汉书》)

《鹖冠子·世兵篇》

还有“伊尹酒保”的记载

表明伊尹曾在餐馆干过

伊尹建树卓著

烹饪理论与实践比较全面

记载伊尹烹饪实践倒不多

只有说他见商汤

烹调了一份鹄羹

(天鹅羹)

很受青睐

但从《吕氏春秋·本味篇》

伊尹说汤以至味那些话来看

他的烹饪理论水平绝对一流

虽是借烹饪之事而言治国之道

但是若无对烹饪理论的研究和

烹饪实践的体会

是不可能说得

那么在行

那么精辟

中国著名

烹饪理论学者

熊四智先生在

《伊尹为厨坛始祖》:

伊尹说,烹调美味

首先要

认识原料的自然性质:

三群之虫,水居者腥

肉玃者臊,草食者膻

臭恶犹美,皆有所以

伊尹说,美味的烹调:

凡味之本,水最为始

伊尹说,烹饪的用火要适度:

不得违背用火的道理:

五味三材,九沸九变

火为之纪,时疾时徐

灭腥去臊除膻

必以其胜

无失其理

伊尹说

调味之事,非常微妙

需要用心,掌握体会:

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

先后多少

其齐甚微

皆有自起

伊尹说

烹饪的全过程

集于鼎中变化

鼎中变化,精妙细微

难以表达,心中有数

也更应该,悉心领悟:

鼎中之变

精妙微纤

口弗能言

志弗能喻

射御之微

阴阳之化

四时之数

伊尹说:

精心烹饪,而成美味

应该达到这样的高水平:

久而不弊,熟而不烂,

甘而不哝,酸而不酷,

咸而不减,辛而不烈,

淡而不薄,肥而不腻

与此同时,伊尹又为商汤

讲了当时可以制作美味的

各种名特产品

在中国几千年烹饪技术发展长河中

曾经出现了许多的技艺高超的名人:

帝尧时代传说中的彭铿、

周朝的太公吕望

春秋时代的易牙

这些人都各有专长

而且在烹饪技术的发展

都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伊尹烹调技术

及其烹饪理论

独树一帜

厨艺,只是伊尹

众多本领的一种

伊尹是烹饪之圣

如今在

中国香港、

中国台湾、

新加坡

等地中国烹饪的同行

也都奉伊尹为中国的

“厨圣”、“烹调之圣”

军事:

伊尹在军事方面

主要参与了灭夏

战争的策划、

准备与实施

灭夏之战

史料欠缺

现今所知

有关记载

语焉不详

尤其是对

战役战斗

记载极少

难以全面

详实叙述

但关于灭夏

战略的谋划

准备和实施

古文献中

略有涉及

通过这些

文献资料

我们可以

看出伊尹

灭夏之战

所起到的

重要作用

及其对军事认识的深刻

和驾驭军事的杰出才能

他对中国军事发展

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方面:

第一

人心向背

政治因素

指导战争

人类社会自有了

阶级和国家之后

政治与军事

形成了一种

密切的关系

政治兴衰

战争胜败

密不可分

人心的向背正是

政治形势的反映

但在

不同的历史时期

人心向背的内容

和表现形式

又各有不同

夏商之交

中国处于

奴隶社会

发展时期

当时的社会

生产力不高

占主导地位的

社会生产部门

农业的

生产水平

还很低下

还具有对于自然

不可抗拒的依赖性

有神论的唯心世界观

在人们的头脑中占据

统治地位

唯天是尊

唯天是教

人们认为上天是

人世的最高主宰

一切的

自然现象

人类行为

都受上天支配

反映到政治上

就是神权政治

最高统治者,以上天之子自居

权力和行为被视为上天意志的体现

每有重大举措

必会祈请上天

祭祀神祖

以求福佑

每次战争

更是如此

战前除

向上天

和神祖

祈祷外

还要占卜请示

以决定行动

和指导作战

但就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

伊尹通过对过去战争的总结

隐约地发现政治与战争的关系

意识到人心向背对战争的影响

于是开始冲破天命思想的束缚

把注意力用于研究人心向背

这一因素在战争中的作用

初步形成了“视民知治不”的思想

即把民众是否拥护最高统治者

看作是衡量国家统治兴亡的

一个重要尺度

进而将这一思想

用于指导灭夏战争

为了弄清民众

对夏桀的态度

伊尹前往夏任官

借机探察民情

当他看到桀

“不恤其众,众志不堪,

上下相疾,民心积怨”

的情况后

即大胆判断“夏命其卒”

认为夏已经出现了灭亡的征兆

因而与汤共同下定灭夏的决心

战争准备期间

伊尹仍以此为指导

一方面,极力宣传夏之暴政

进一步促使人们对夏的厌恨

另一方面

针对“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

强调广布仁德,宽以治民

采取系列具体措施

对内扩大民众的拥护

对外争取其他方国的

支持,颂声四起

不少方国纷纷归附

收到抑彼扬己之功

使人心背夏而向商

九夷不起即为明证

为灭夏战争的具体实施

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人心向背影响战争的观点

今天看来是众所周知的公理

但在三千多年前的奴隶社会

却是前无古人的创造

伊尹第一次认识到这点并用于指导战争

不能不说是对中国军事发展的重大贡献

第二,“上智为间”的谋略

间谍情报战

现代战争

已不新鲜

但古代早期战争

或说在伊尹之前

则是未曾有过的

当然在人类早期战争中也注意到了

侦察敌情的重要,但神权统治时代

这种侦察只是纯军事的战场侦察

而没有深入到敌人内部

从事情报搜集和

瓦解敌人关系的工作

只有当伊尹

认识到民心向背

对战争的作用之后

才以到夏任官的名义

打入夏王朝内部

开展情报工作

如果说伊尹

第一次赴夏是为了

侦察夏王朝的政情民情

以便制定灭夏计划的话

那么第二次赴夏

则不仅仅是为了了解情况

而且还利用所掌握的情报

联络夏臣和当时已失宠于桀的妺嬉

扩大敌人内部矛盾,以削弱其实力

为后来灭夏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桀“命扁伐山民

山民送女于桀

二人

曰琬、曰琰

后爱二人

而弃其元妃于洛

曰妺嬉(喜)氏

以与伊尹交

遂以亡夏

《吕氏春秋》亦有类似记载

充分肯定了伊尹用间的作用

后来孙武总结说:

能以上智为间者

必成大功,此兵之要

三军之所恃而动也

“用间”的重要性

随着战争的发展

越来越受重视

而伊尹作为

中国军事史

“用间”第一人

功劳不言可知

第三,根据

敌我力量变化

选择有利战机

任何事物皆非一成不变

而是不断运动发展

能否运用发展的观点

根据形势的变化

决定行止进退

是谋事成事

的关键

对于战争而言

正确认识判断形势

并且选择有利战机

显得尤为重要

商汤经“十一征”后

不仅剪灭了

亲夏的方国

而且扩大

统治区域

实力大增

灭夏战争

准备工作

业已完成

当时夏王朝

内部矛盾

更加尖锐

呈现出了

分崩离析之势

在此形势之下

向夏发起最后

总攻的时机

似乎已成熟

但伊尹为确保战争的胜利

考虑到夏虽然,已近末日

然而它为中原之主

已经历时400 余年

声威余绪

不可忽视

再者商为夏之方国

商伐夏有以下犯上之嫌

没有十分把握不可轻动

因此认为一定要

等大多数方国

都不支持夏桀时方可进攻

于是为试探各方国诸侯的

人心向背

伊尹建议汤停止

向夏进贡,以观反应

桀怒而“起九夷之师”

准备大举伐商

伊尹见

九夷等方国

仍心向夏桀

并且听从

桀的调遣

因此认为

决战时机

没有完全成熟

遂与汤复朝贡谢罪

假意忠诚以伺时机

第二年伊尹建议再次绝贡

桀又召诸侯在有仍(山东济宁南)会盟

准备伐商,此次不仅九夷之师不奉夏命

且有缗氏

(山东金乡南)

首先叛反

伊尹看到形势

发生巨大变化

夏桀完全,陷入孤立

认为时机,已经成熟

抓住这一,有利时机

立即向夏,发起总攻

大获全胜,一举灭夏

在天命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时代

伊尹不是通过

占卜、观象

来决定是否发动

和何时发动战争

而是

根据分析

客观形势

充分认识人

在战争中的

主导地位

由人<即他自己>来

把握和选择战机

实属难能可贵

伊尹在军事上的成就

除以上几个方面以外

在前文所述的诸如:

孤立敌人、壮大自己、

迂回包抄和断敌后路

等都有其独到之处

但其最突出的贡献则

在于不受时代的束缚

大胆冲击天命观禁锢

较清醒地认识到:

人在战争中的主体作用

其战略和选择有利战机

均得于人心向背

影响战争胜败的观点

这对于中国军事的发展

尤其是战略学说的建立

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不愧为中国军事史

第一个军事谋略家

轶事典故:

以鼎烹说汤

伊尹是商初重臣之一

原名伊挚,尹为官名

甲骨卜辞中称他为伊

金文,则称为伊小臣

相传伊尹生于伊水边

成年后流落到有莘氏

耕地为生

地位虽卑

心忧天下

他见

有莘氏国君有贤德

想劝说他起兵灭夏

为接近莘国君

他自愿沦为奴隶

充任有莘国君

贴身厨师

国君发现其才干

提拔为管理膳食之官

经长期观察

伊尹终于发现

有莘氏与夏同姓

均为夏禹之后

血缘联系难以割断

况且有莘国小力弱

不足以担当灭夏重任

只有汤才是理想人选

决定投奔汤

其时

汤娶有莘氏之女为妃

伊尹自愿作陪嫁缕臣

随同到商

他背负鼎俎为汤烹炊

以烹调、五味为引子

分析

天下大势与为政之道

劝汤承担,灭夏大任

汤由此方知伊尹

有经天纬地之才

便免其

奴隶身份

命为右相

成为最高

执政大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