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完这部「下饭」神剧,我轻了两斤

 食栗派 2021-02-19

每逢佳节胖三斤的定律再次应验。昨天刚开工,就有不少童鞋来问,节后如何「刮油」减肉

看来春节期间的发文,你们是没有好好看啊!

减肥,讲的是循序渐进。快速减脂的方法小栗子不敢说,不过让你们一天轻一两斤的法子倒是有一个。

亲身体验,我真的轻了两斤!

答案就在这部「下饭」神剧里,B站出品的反美食纪录片《奇食记》。目前出到了第三集,每集半小时。

是的,当天下午,看着看着,我吐了。。。晚饭也没什么胃口吃。睡前一称体重,居然比早上轻了两斤。

接下来,摸摸自己的小心肝,问问自己,承受力如何,要不要跟着小栗子一起往下看。

第一集叫「上瘾味道」,首先来到的是云南。

说到云南的美食,菌子必须榜上有名。见手青,便是外地人闻风丧胆,本地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种菌。


尽管已是吃菌老手,云南人每年菌子中毒的事件还是会有。《奇食记》贴心提示,去云南吃菌的三熟法则:

1、菌子的种类要熟

2、菌子要炒熟

3、去医院的路要熟

这浓浓的B站鬼畜风,感觉差点就要把「红伞伞,黄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躺板板,睡棺棺,然后一起埋山山;埋山山,哭喊喊,亲朋来家吃饭饭;吃饭饭,有伞伞,全村一起躺板板」打在公屏上了。

见手青,其实是牛肝菌的一种。TA的特点是,人手碰到它后,就会变成青紫色,因此得名「见手青

见手青没熟的话,吃了就会中毒,产生种种幻觉。

当地人吃见手青的绝招是,切片时切得薄一些,很容易就炒熟了,也不会在锅里时间呆得太长而变老;熟了,就没有毒性了。

我司唯一的云南姑娘栗子说,见手青真的是好吃,比之一般的菌菇更嫩滑。

有机会去云南一定要试试,来一场菌子盛宴。

第二站,来到了广西柳州。饕餮客肯定知道我要说的是什么了——对,螺蛳粉

这几年,螺丝粉已经成为了网红美食。TA 的迷之芬芳让越来越多的人上头,一发不可收拾。连我这么一个对食物称不上包容的人,竟然都接受了#老板,多加点酸笋#

螺蛳粉堪比生化武器的浓烈气味,正是源自于酸笋

江湖奇人伟哥,立志于做一碗「史上最臭螺蛳粉」

他认为,获得至臭的法宝是至纯。笋,首先要用最好最嫩的。

为此,他不惜花费三年时间,自制老酸笋。


《奇食记》用形容香水的方式,去形容老酸笋的味道——

前调犹如腥臭的鸡屎直充脑门,中调如变质英雄牌蓝黑墨水,尾调则是臭味麻木后的回甜。

这番类比,终于让我知道我对酸笋熟悉而陌生的感觉来自哪里——是墨水啊!

柳州特有的石螺,与酸笋在烈火油烹中拼得你死我活,最终二者化干戈为玉帛,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再配上一众小料,舀一勺红油螺汤收场,史上最臭脱胎为柳州真香

正当我以为just so so,区区奇食,我也可以hold住时,画面一转,再次回到云南,来到德宏。奇人黄剑,贡献了一道成功让我吐了的「美食」——撒撇

撒,凉拌的意思;撇,牛的消化物。


牛的苦肠,是这道菜的最重要原料。

撒撇,就是以牛苦肠和苦肠液,混合了生牛肉和其他食材的凉拌菜。

牛吃下青草,经过胃的消化,来到十二指肠,融入胆汁后,下到空肠之中,还没来得及进入大肠变成粪便,就被人类「采摘」,成为撒撇的原料。

一碗好的撒撇,苦水是重中之重。

苦肠与牛肝、牛肚、蔬菜、米线,蘸上苦水,一碗撒撇就成了。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野性味道呢?据栗子童鞋说,有辣味,有苦味,最后还有一点点回甜,在复杂的味觉之余又带了一丝青草的清新气息,妙哉,妙哉。

 

而我的疑问是:怎样可以忘掉撒撇的来源,关闭大脑的想象力,只专注于舌尖味蕾的快感?一想到TA是一段消化物,我就……

对此,栗子露出了蒙娜丽莎般神秘的微笑。

 

接下去的奇食,一个比一个劲爆:兰州的浆水,贵州独山的「三酸」(盐酸,虾酸和臭酸),福建永泉的尿肉尿蛋,用下脚料猪网油做的江苏常州网油卷和广西融安烤炙,广东中山的炒禾虫……

浆水是为数不多的我觉得「我可」的奇食。

原谅我无法鼓起勇气截臭酸的图,因为TA再次让我可怜的胃犹如洪水翻涌。我想象了一下,臭酸的味道可能是螺蛳粉×100吧。

把对食物极其包容的山楂都给吓到了。

我第三次呕吐,拜TA所赐。个人认为比厦门的竹笋冻更令人胆寒。

看弹幕上有人吐槽,为什么要拍摄这样的纪录片,这种「恶心」的食物,又为什么还能留存至今。

我想,每一种食物背后都有TA独有的故事存在。

比如独山臭酸的发明,是因为过去没有保存食物的条件,作为拌料的臭酸能让即将发馊的剩饭剩菜杀菌提味。

时过境迁,几乎没什么人再需要为剩菜保鲜而烦恼,独山人对臭酸却已上瘾。臭酸留给独山人的,不仅是一种味道,更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艰苦岁月的历史印照。

不忘初时的味道,不灭彼时的初心。我们需要对每一种食物,都抱有敬畏之心。就像《奇食记片尾所说的,黑暗的表象,照见坦荡、真诚、带劲儿的实相

这,就是奇食。也许不能下饭,但能让你减肥。

编辑 | 火龙果
设计 | 柚子
以上信息仅为科普,不应视为诊疗建议
不能取代医生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判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