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一种粮食叫公粮

 最爱那抹书香 2021-02-20

寒假来了,有了更多机会接触现实世界。一天,走过苏村镇原来的老粮站,拍了一两张照片。没有多余停留,因为大家可以看出,照片上煤场的广告字更大。这里早已经变了用途。

在我们大荔县,三四十年前许多地方都有棉绒厂、粮站。占的地方很大。据大荔县粮食局老干部说,朝邑粮站、许庄粮站、两宜粮站、埝桥粮站、羌白粮站规模都很大。同样,这些地方的棉绒厂面积也很大,都在各乡老街道的关键地方。记忆中,高中语文课本里就说过有一年全国棉花大会在大荔县召开,郏腊香种棉花全国第一,那个时期她就像袁隆平在今天的知名度。农业大县给国家贡献过做衣服的基本的原料棉花,而且据说棉花里边的棉籽也是造军火的原料。粮棉二字不分家,在大荔更是天然的缘分。
小时候,不大记事的那个年代,据说我喜欢吃高粱糕,其实也许是别无选择。家家户户平时吃的都是黑馍,只有春节也许才能有运气吃几个白馍。有时为了吃个白馍,不知要等多长时间。终于蒸好的馒头里为了吃个杠子馍,要给人说很多好话,才能缠到一个麦面馍。能够吃到的频率是三百六十五分之二三的机率。
如今的孩子都体会不粮食的艰难,在当初 如果有个亲戚在粮站,或者当个站长,那可比肩于当今的财所所长,县粮食局局长就是县委常委,领先于县财政局局长的职位。大荔乡镇里许多棉绒厂据说统一卖给了某经济巨头,大老板。他想着可以投资房地产,不过终于是一段之后没有了下文,前几天在外校监考还是看见了某某镇保存的大粮站仓库。遥想当年,一个乡镇就这几家亮堂单位: 乡政府(或者叫公社大院)、乡初中、供销社、医院(以后叫卫生院)、信用社、工商所,另有一段,各乡镇还有五七干校、猪场。(另外有钢厂,都在外人不大能找见的秘密地带。)现在全大荔县的粮站、棉绒厂这些集体财产怎么处理真正是一件让人感到有油水的事情。
记忆里,是见过比我参加工作早两三年的人,有粮本保存。大荔师范的那些人说过粮票,男生饭量大,女生饭量小,每学期吃饭能有剩余的国家补贴的粮票。一次在华县塬上看人过丧事是直接送二三十斤粮食,不像我们大荔是“丢馍”,重要亲戚可以行八十个馍甚至一百个馍。有一次,在羌白镇姚旗寨村老姑家去,拿一些白馍,被红军出身的老姑夫热情的批评一顿,他说下次来不要带馍,人来了就行,就特别稀罕。“不要把石头往山里背。”因为羌白土地肥沃,灌溉方面,经济收入不多 但粮食可是稳稳当当够吃。
在我的记忆里 ,主要不是粮票。而是村组去交公粮。各个生产队到乡上粮站交公粮时,开着队上的手扶拖拉机,各家装好粮食,到粮站那儿还验收级别,不好的不干净的难以上交。诚然,生产队大锅饭时期是生产队统一交公粮。有过一段,乡政府把他们的职责简称为“催粮交款,刮宫引产。”这一阶段中心任务是扶贫一样热火。农民们辛辛苦苦干下来,交公粮,被筹款,农业税。所以,现在人大代表提议说给农民发工资或者退休金养老金特别有道理。
斯人已去,粮站尚存。汗水在世,贡献长在。我们给国家交的公粮公款,优先拨付了城市。今天,最不应该忘记的就是农民,尤其是中西部农民。我们的款项被国家征收后大部分投到了东部或者沿海区域。

作者介绍: 王成,大荔县优秀教育工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