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到中年,迷上了杜甫

 申鹤 2021-02-23

很怀念小时候,那时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是我们的灯塔,图书馆是我们的星辰大海。那时我们的记忆力好于体力,没有云存储,只有脑回路。

这是申鹤公众号第272天的第272篇原创文章


最近开始读起了杜甫。

我也没想过有一天,竟然和杜甫撞个满怀,而且是迎头相撞。

少女时代不喜欢的杜甫,却埋伏在中年等我。

缘起是国庆假期,再次入川。虽没有“杜甫草堂”的行程,但在提前做功课的时候,读起杜甫的诗,也不知怎的,竟然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世人总会把杜甫和李白放在一起比较,相比之下,谁不喜欢李白?诗仙自由、浪漫、洒脱、无羁,而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杜甫,只会潜伏在中年的路口等候每一个经过的人。

杜甫的一生

1

唐玄宗开元23年(公元735年),杜甫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

好在,还有官二代老爹撑腰(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24岁的杜甫在山东河北一带过了四五年“裘马轻狂”的“快意”生活。

这个过程中,杜甫创作的最有代表性的杰作就是《望岳》。

写《望岳》的时候,杜甫还只在泰山脚下,但是青春杜甫,决定要登顶泰山,一览众山小。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


杜甫也豪情壮志过,怎奈,偏偏有志难伸,求官不得,已年四十三,仍然困守长安,20年求官路,却连一官半职都没有混上。

终于,在43岁这一年,杜甫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种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的官职,结果,朝廷直接给了一个更低阶的官职,通俗来说,就是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

无奈之下,为了生计,杜甫只能接受了这所学无用之职。

十一月,杜甫往奉先(今陕西省蒲城县)省家,杜甫刚刚进到家门就听到哭泣声,原来小儿子饿死了。

悲痛之下,杜甫就长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见闻,写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那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当时安史之乱的消息还没有传回长安,然而,杜甫的500字,却处处昭示着“山雨欲来风满楼”。

3

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

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是为肃宗。

这时的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结果没想到,踌躇满志的杜甫,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

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尽管这样,杜甫仍然冒险逃出长安,冒死投奔肃宗。

结果,命运又再次和杜甫开起了玩笑,因营救房琯,杜甫触怒了肃宗,先后两次被贬。

唐军在与安史叛军的战役,让百姓民不聊生。杜甫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痛心疾首之下,杜甫辞官归田,杜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4

初到成都,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蜀相》。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

不料到了公元761年(上元二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

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寄人篱下的杜甫,长夜难眠,作为一家之主的杜甫,应该体会到了什么叫百无一用是书生了。心酸的他,写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不过,成都的四年,却是杜甫最安定的四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春夜降雨、润泽万物,他不禁写下《春夜喜雨》《绝句》。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5

公元762年,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当时杜甫52岁,正在四川种地的他,听闻消息后,欣喜若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随即诞生。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6

公元765年,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

虽然也曾有过短暂的安稳,但是,老爷子生命的最后五年,关键词仍然是漂泊。

距生命终结的最后两年,当时杜甫的出境,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他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770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

然而,杜甫的去世,几乎没有引起别人注意。

不知名的一代诗圣

当时唐人编的诗歌集都没有杜甫的名字,最重要的集子《玉台后集》《国秀集》《丹阳集》《中兴间气集》《河岳英灵集》都没收杜甫的诗。三卷《河岳英灵集》,连李嶷、阎防都选上了,也都没有杜甫。

比李白小11岁的杜甫,非常崇拜李白,但李白的回应甚少,网上甚至流传着下面这张图。

也就是说,直到杜甫死去,他的诗歌都还没有什么声响。

直到很多年后,诗人元稹发现了杜甫的诗,称之为神迹。杜甫的一千四百多首诗才浮出水面。

1200多年过去,我们常挂在嘴边的和李白齐名的诗圣,在死之前,都还只是个小人物。

《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人们提到杜甫时,尽可以忽略他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

当年破旧的草堂如今已修缮完好,络绎不绝的人群来到这昔日他流离失所的地方感受他当年的情怀。

只惜世间再无杜工部。

作者:申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